对比分析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_韦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 重庆 40001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不同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方法:利用计算机对2004年1月-2017年1月,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发表的,对比分析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具体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筛选与提取,并对其偏倚风险进行分析,统计其jadad评分结果,最后对所搜集的数据作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216例,涉及到5个研究。经过Meta分析可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1.31,95%CI(0.81,1.84),P=0.36],治疗的有效率为[RR=1.12,95%CI(1.03,1.28),P=0.011]。最后,经过Egger与Begger的检验,其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文的统计研究可以明显地看出,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有效率不如利奈唑胺,但是两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痊愈率方面基本相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具体的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关键词】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偏倚风险;Meta分析;jadad评分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200-0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感染性较强,而且难以迅速有效地控制,为了更好地治疗该类疾病,本文对比分析了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常用的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所研究的类型主要为2008年1月-2017年1月,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已经发表的关于对比分析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或是病例报告等。216例受试者均通过临床诊断,均符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替考拉宁,实验组采用利奈唑胺[1-4]。

在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时要依据卫生部在2004年所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具体划分,其中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细菌的清除率、治疗的有效率与痊愈率。其中,不良反应是指依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否与患者所服用的药物相关来判定的。若有可能、很有可能、肯定有关,那么则是由于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患部细菌的清除情况是指在患者结束治疗超过1天时,标本中无致病菌的情况;若疗效为有效则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与改善,病情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好转[5]。

1.2 方法

1.2.1原始文献检索方法 利用计算机对2004年1月-2017年1月,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已经发表的,对比分析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具体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内容。检索时的英文关键词为targocid、teicomycin、zyvox、linezolid、pneumoni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中文关键词为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7]。

1.2.2研究资料的提取与原始文献的筛选方法 根据注意事项的排除标准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资料与原始文献尽心提取与筛选,其中包括原始文献的发表年份、样本量、第一作者、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与随访时间等内容。

1.2.3偏倚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Cocharane5.0.2中所推荐的工具对照本次试验纳入到RCT中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分析。偏倚风险评价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盲法、分配隐藏[5]。选择性报告结果、数据缺失和其他可能造成偏倚的数据或是资料来源。若实验数据无法纳入RCT中,那么则利用MINORS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1.2.4统计学方法 利用RevMan 5.2软件对本次试验的所得数据与资料进行Meta统计与分析,并用χ2对所得数据的异质性进行检验。若P<0.1,且I2>0%,那么表示差异性比较大,此时需要找到异质性的具体来源,并对其进行亚组分析,当专业的异质性较小或者基本无异质性时,需要利用Meta分析法进行随机效应分析。若采用的文献数小于10时,那么利用Begg与Egger检验方法来发现偏倚;反之,若采用的文献数不小于10时,则可以利用漏斗图来发表偏倚结果。若P≥0.1,且I2≤50%,那么则用固定的效用模型进行Meta分析。

2.结果

2.1 原始文献的筛选流程及结果

首先利用数据库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所得数目为287篇。然后,经过剔重与摘要、文题筛选还剩103篇。之后,再对剩余文献的全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筛选与排除,还剩余29篇。最后,将所剩文献纳入到定性合成结果中,利用Meta法进行分析,还剩5篇。

2.2 Meta分析结果

经过Meta分析可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1.31,95%CI(0.81,1.84),P=0.36],治疗的有效率为[RR=1.12,95%CI(1.03,1.28),P=0.011]。

图1 文献筛选过程与结果

 

图2 两个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图3 两个小组有效率的Meta分析

2.3 所选文献的jadad评分结果

表2 所选文献偏倚分析结果

3.讨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患者在就诊住院时并不存在任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症状,但是在住院后2天以后出现一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实质性症状,被称为与医院相关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另一类则是指肺炎患者在住院的2天内或是在门诊接受诊断时可以分离出MRSA菌株,同时患者在1年以内无任何与医疗机构接触或是住院的历史,而且没有MRSA的定植或是感染史的患者。此类患者被称为与社区相关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6-7]。

利奈唑胺属于恶唑烷酮类的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可以有效组织细菌70S的起始复合物生成,而且可以对G+菌可以进行非常全面的覆盖,组织更多细菌蛋白的生成,可以进行肾与肝的双通道排泄,而且不需要通过P450进行代谢。该类药物只有30%左右是靠患者的肾脏进行代谢的,因此,若患者患有轻度或是中度的肝功能损害或是其肾功能较弱也不会对患者的肝肾产生过大损害,因此无需对其用药量进行调整。再加上,利奈唑胺对于人体组织的穿透性极强,可以在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上进行分布,在患者肺上的皮细胞液中具有100%的穿透性,所以极容易被吸收。与之相比,替拉考宁的穿透性约为30%。因此,利奈唑胺的临床效果更胜一筹。

根据本文的统计研究可以明显地看出,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有效率不如利奈唑胺,但是两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痊愈率方面基本相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具体的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冯学仁,陆华东,崔恩海.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49-351.

[2]刘明涛.替考拉宁经验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5-97.

[3]王世红,张婧,邓巍,等.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对比[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9(7):8711-8713.

[4]谭世繁,张雄,罗宁,等.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3):257-258.

[5]范大平,张一梅,尚建欣.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20-1521.

[6]殷胜禄.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48-2450.

[7]朱爱江,徐磊.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2,23(10):914-916

论文作者:韦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_韦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