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研究论文_周文思

点面结合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研究论文_周文思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310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的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形式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学前教育师资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多,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职学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声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保证学生声乐艺术素养的培养。本文从“点—线—面”结合教育入手,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以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优化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点—线—面”教育;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模式

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声乐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和儿童艺术修养的培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打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就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重视。为此,中职学校在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声乐课程作为重点,并加强对“点—线—面”结合教育的应用,逐步改善教学现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力求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师资保障。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模式

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的教育成效。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严重限制了学生声乐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造成限制性影响。系统研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声乐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中职学校组织开展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工作,加强对学生技能强化的重视,在声乐教学中也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和教育能力,但是对学生声乐艺术修养的培养相对忽视,造成学生在从事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对幼儿的吸引力不足,会限制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1]。

其次,声乐教育缺乏开放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职学校虽然对声乐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也尝试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开放教学的重要性,声乐教学活动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不能与幼儿园声乐教育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对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也会对我国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声乐教育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幼儿实施声乐教学指导[2]。但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于重视声乐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幼儿声乐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甚至部分学校出现了声乐教育与幼儿园声乐教育和音乐教育相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强化。

所以新时期要正确认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从“点—线—面”结合教育入手,切实辅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创新。

二、对点、线、面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点—线—面”结合教育模式实际上就是将代表点的个别课程、代表线的小组课程、代表面的大班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服务。下面就对“点、线、面”三种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点—线—面”结合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相应的参照。

(一)面——大班课

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大班课程也能够称之为集体课程,就是将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集中到一起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般应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方面,是传统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之一[3]。大班课程的主要应用优势就是教师能够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中教育。教学效率相对较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遍强化,对学生的协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大班课程教学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实施统一教育指导的重要手段。

(二)线——小组课

小组课教学指导方式是教师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后按照小组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育,能够对小组中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能力等进行挖掘,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实践中,小组课程教学的应用相对较为普遍,只有在小组课的支持下,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对唱教学、重唱教学亦或是齐唱教学,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对比和小组解析中逐步完成各类型教学任务,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标[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应用小组课的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明显,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小组之间学习竞争,有助于学生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对推动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小组课程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

(三)点——个别课

个别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育和指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教学效果进行强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强化自身声乐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5]。个别课教学的主要优势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指导的针对性更强,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改进,确保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个别课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普遍应用个别课程存在明显的难度,在实际应用个别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课和小组课的穿插,促进个别课教学作用的进一步凸显。

三、“点—线—面”结合教育模式在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落实

基于“点—线—面”结合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新时期要想逐步改善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声乐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将“点—线—面”结合教育融入到声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从多角度教育学生和指导学生,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与市场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班教学要坚持在面中突出点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未来职业工作中一般会与3-6岁的儿童进行直接接触,这与专业的声乐教学活动和教学基本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师要想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在声乐教学中就不需要向学生讲解程度太深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而是要在对学生未来学前教育工作特点和工作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适当的教育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协同发展[6]。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并未接触过声乐知识,甚至部分学生对乐谱和乐理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声乐基础薄弱,如果此时就对学生实施针对性个别教育,不但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甚至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在学生入学初期,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声乐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到大班学习过程中,将基础性的声乐演唱、视唱和乐理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声乐基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在保证学生已经逐步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不同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面到点,突出教学有效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小组授课阶段分层次划线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对学生实施大班教学指导,同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学生已经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后,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声乐水平、嗓音条件、艺术理解感悟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等,对声乐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按照小组实施分别教学[7]。在此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突出小组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在小组授课阶段分层次划线,按照不同层次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方向等设置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这样就能够在小组授课阶段,挖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艺术潜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初期大班学习过程中已经能够对声乐知识形成初步认识,在小组授课阶段,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效果,就应该将声乐专业歌曲和幼儿歌曲相结合对学生加以指导,如选择《渔光曲》、《芦花》、《摇篮曲》、《渴望春天》、《绒花》等对学生实施相对专业的声乐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也要组织学生学习《十二生肖》、《小兔乖乖》、《我要当老师》等儿童歌曲,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声乐技能的强化[8]。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小组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方法,让学生能够结合对不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沿着不同的“线”学习和发展,保证学生在演唱、吐字和仪态方面都能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需求相适应,最大限度的提出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个别课程教学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思维能力的差异,并且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在学生参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将声乐知识融入到学前教育活动中,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师就要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组织规划,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相应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把握大班教学和小组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个别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实施个别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实施个别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的穿插,实现对个别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的有效培养,让个别学生能够尽快赶上整体学习进度,促进学生的协同发展。如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可以实现个别课程教学以点带面的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作用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幼师人才学生的培养,能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当前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活动提出全新要求的社会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视,从声乐教学入手强化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音乐教育能力,保证所培养的幼师专业学生能够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真正参与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中,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耿苡. 论“点—线—面”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构建[J]. 黄河之声, 2014(10):71-71.

[2]杨蝉伊. 论“点-线-面”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构建[J]. 教育:文摘版, 2017(1):00032-00032.

[3]曹红星.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新模式构建探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25(4):131-132.

[4]蔡林霏. “知+技+能并行”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6):203-203.

[5]贾淑玲.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刍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 艺术评鉴, 2017(10):72-73.

[6]李小琴. 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教学模式探究[J]. 教育, 2016(10):00082-00082.

[7]王璐.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 黄河之声, 2016(12):68-68.

[8]刘伟, 王善虎, 吕小允.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13, 28(5):116-118.

论文作者:周文思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点面结合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研究论文_周文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