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王富春

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王富春

(甘肃省陇南市精神病康复医院<陇南市精神卫生中心> 甘肃陇南 746000)

【摘要】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43例,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能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87-02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类疾病,其病程较长,且病情易反复,伴随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因而,有效控制抑郁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是典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对5-羟色胺转运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且此药物疗效确切、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故而在临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应用极为广泛。本研究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对比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53.34±4.01)岁;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53.31±4.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抑郁症患者,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1]中关于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神志清晰,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能完成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②无精神病史者;③长时间服用抗抑郁症相关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23,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mg)治疗,20mg/d,1次/d,3周后可根据实际病情,酌情增减,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60mg/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788,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mg)治疗,5mg/d,1次/d,1周后可根据实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20mg/d。

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心理状态越差。(2)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不好。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或组内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HAMD评分为(21.77±4.19)分,研究组HAMD评分为(21.69±4.16)分,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89,P=0.929);治疗后,对照组HAMD评分为(12.84±3.11)分,研究组HAMD评分为(9.81±2.25)分,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176,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11.222,P=0.000);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16.472,P=0.000)。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临床以入睡困难、思维迟缓、彻夜不眠、情绪低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此疾病患病率较高、复发率较高、自残率较高、自杀率较高,故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并且也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西酞普兰对5-羟色胺转运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肾上腺素能α受体亲和力非常低。虽然此药物对患者睡眠状况、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疲乏无力等多种不良反应。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能够高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转运体,此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有效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神经元,进而有效降低甚至阻断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再摄取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发挥此药物的抗抑郁作用,且耐受性较好,还能明显促进海马体部位的细胞生长、增殖,因而能够明显增强抗抑郁、抗焦虑治疗作用,应用于临床服用剂量小,不良反应较少,且药效好,并且能够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消除焦虑、抑郁,最终控制患者情绪稳定。

治疗后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且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能是由于此药物能够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论文作者:王富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王富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