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及预后研究论文_郑素梅,冯燕

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 河北唐山 064000

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s-CRP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等均有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s-CRP指标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高于对照组77.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4.34%;对照组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关键词:替格瑞洛;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

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极高,发病原因主要在于心脏冠脉出现血管阻塞导致机体心肌供血不全,由此导致患者全身缺血缺氧性心绞痛[1]。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次我院对收治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6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5±3.56)岁,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为55岁至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89±3.58)岁;入选标准[2]:①患者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②患者的年龄在45岁~78岁之间;③患者一般状况尚可,未合并严重肝、肾、脑疾病;血尿酸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患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④对本次研究过敏的患者;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整个研究过程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片剂;100mg/片;1次/d,1片/次、氯吡格雷片剂;75mg/片;1次/d,1片/次和辛伐他汀片剂 20mg/片 1次/d,1片/次治疗,同时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积极对症治疗;并叮嘱患者保持治疗期间低脂饮食并且进行适当的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治疗片剂90mg/片;第1次治疗剂量为180毫克,此后患者口服剂量维持在90mg/次,2次/d,连续服用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评定[3]

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改善9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改善60%~8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有加重趋势。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比较,等级资料(有序分类变量)宜选用Ridit分析,当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等均有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5 安全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4.34%;对照组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所导致的,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不稳定心绞痛症状。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机,能够有效的抵抗机体血小板聚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干细胞色素转达,起效时间快,并且该药物具有亲水性高的特点,患者细胞吸收快,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炎症因子的水平表达,控制炎症发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4-5]。由此可见,替格瑞洛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指出[6],替格瑞洛为最新应用于临床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其?为一种选择性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主要靶点是作用于P2Y12ADP受体,进而抑制ADP所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以及聚集,进而发挥来稳定粥样斑块结构的功能。相比其他药物而言,替格瑞洛的优点是其与P2Y12 ADP受体相互之间的结合具有可逆性,期间无构象改变及信号传递,能够在停药之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研究指出,替格瑞洛不仅具有抗凝的作用,还具以下优点[7-8]:①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②减少血栓形成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炎症反应;③改善机体的内皮细胞功能,恢复NO的释放,让血管得以舒张,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本次我院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有减少,且明显少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且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在临床运用中受到广大医生患者的青睐。

资料表明 [9],hs-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相蛋白,能够导致机体的白细胞黏附并且穿过内皮直接作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过程,加速患者病情的进展。而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的表达,抑制黏附分子的产生。本次我院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治疗后,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均有降低,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显著低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此外我院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93.47%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77.27%,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吕留强,唐扬章,王士强等.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4):728-730.

[2]叶兴,卞辰,田一鸣等.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36(11):747-749.

[3]侯方杰,邢明青,王晏平等.替格瑞洛在急诊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22(4):533-536.

[4]王宇航,谷新顺,汪雁博等.替格瑞洛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4):560-565.

[5]王雪娜,蔡林,王小飞等.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7):51-53.

[6]过云峰,陈风,高长征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55-4757.

[7]贾国伟.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2):181-182,185.

[8]梁钢,王蕾,周海鹏等.替格瑞洛口服对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3):46-48.

[9]滕树恩,黄铮,谢晋国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后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晚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6):591-594.

论文作者:郑素梅,冯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替格瑞洛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及预后研究论文_郑素梅,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