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国省干线改造中的应用论文_刘励

刘励

云南云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首先对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等进行了论述,通过试验段的铺设,提出了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现场钻芯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指标的测定,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质量控制,抗压强度,劈裂强度

1引言

随着我国国省干线公路大量进入大、中修养护时期,在公路建设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使公路发展与自然资源相协调、倡议路面改造绿色交通技术新理念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减少投资,增加投资效益,节能环保等已成为公路建设发展的新课题。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为科学经济的解决这些问题,为旧路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采用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技术重复利用沥青路面改造产生的废料,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改造带来的环境污染,且冷再生相对热再生的环保性具有绝对优势。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路面旧材料,对需维修养护的旧路面进行破碎、翻松、添加适量的稳定剂,经过搅拌、摊铺、压实,从而恢复使用性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该技术,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该技术并没有得到深入发展,更没有到达推广应用的阶段。目前,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养护技术在我国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路面养护中已有应用,但大多处于摸索应用阶段。

本文对水泥稳定沥青就地冷再生养护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国省干线作为试验段,并通过室内试验及工程应用,对该技术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对该技术现场养护过程的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对施工完成后的养护效果进行了评价。

2试验路段概况

某省道是云南到贵州的主要交通动脉,试验路段全线沿溪而建,两侧峡谷,路基的宽度为8m,路面宽度为7.5m。全线道路最大纵坡位6.82%,设计最小纵坡0.51%,坡道长度最长1.5公里左右,该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1.5cm沥青微表处、4cm沥青混凝土和13cm的碎石层。通过道路试验检测,路表状况损坏较为严重,局部出现网裂,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通过对旧路路面进行检测,详细记录路面损坏情况、旧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沥青层以下破坏深度、基层以下粒料含水量等。弯沉指标的测试,按车道数确定点位数量。根据路面设计方案确定的冷再生深度进行取样,采用与冷再生机同等功效的小型铣刨机按照再生深度进行原地拌和,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留样备用。确定旧路沥青层的厚度,基层材料及基层厚度等,掌握结构强度;在试验室做混合料筛分试验和配合比试验并且确定不同的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取点频率为每1000m取三点。

下表1是旧路筛分试验结果,通过筛分试验结果表明,该路段旧路材料经过破碎后,旧路的级配基本满足规范要求的范围,即现场破损的道路材料可以满足再生路面对材料的要求,因此在路面改造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添加新骨料。

4旧路改造冷再生质量控制

旧路改造冷再生工艺包括原材料处理、混合料拌合、整平、碾压及养生等过程,基本流程见下图4,冷再生路面施工的工艺控制要点如下:

(1)拌合均匀,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加水车供水条件满足冷再生的需要,现场用水量较大,因此为了不断水,水车要随时准备好加水工作。

(2)冷再生机器拌和整平过程中局部有骨料集中的情况,易发生离析现象,因此需要在机器整平过程中辅以人工配合整平,消除离析。

(3)时间控制:冷再生过程从加水拌合到终压完成,总的时间不能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因此应根据时间合理确定作业段长度。施工过程前进行机械检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机器故障。

(4)碾压要经过初压、复压、终压三个过程,初压静压一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强振两遍弱振两遍,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反复碾压,过程中可适当加水碾压。

(5)碾压成型后,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洒水养生,严格控制养生时间,期间禁止通行。

经冷再生试验段施工现场的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现场钻芯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指标的测定,上述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由于现场的温度普遍高于室内温度,现场的抗压、劈裂强度均高于室内试验,说明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养护技术在该试验路段的应用较为成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6结论

本文首先对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改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和经济特点进行了论述,通过试验段的应用,可得出以下结论:

(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工艺包括原材料处理、混合料拌合、整平、碾压及养生等控制要点,尤其要注意碾压及养生过程。

(2)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现场钻芯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指标的检测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是可行的。

(3)由于现场的温度普遍高于室内温度,现场的抗压、劈裂强度均高于室内试验,说明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养护技术在该试验路段的应用较为成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谭忆秋,董泽蛟,曹丽萍,鄂宇辉.应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设计冷再生沥青混合料[J]. 公路交通科技. 2005(03)

[2] 拾方治,李秀君,孙大权,吕伟民.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概述[J]. 公路. 2004(11)

[3] 王海燕,杜二鹏,刘真岩.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冷再生设计方法的探讨[J]. 公路. 2004(06)

[4] 黄晓明,赵永利,江臣.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01(04)

[5] Jenkins K.J.,S. Robroch,,M.G Henderson,,J.Wilkinson,A.A.A. Molenaar.Advanced Testing for Cold Reccling Treatment Selection on N7 Near Cape Tow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Conference on Asphalt Pavements for Southern Africa . 2004.

论文作者:刘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国省干线改造中的应用论文_刘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