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浅述论文_张铎1,白杨2

张铎1 白杨2

1、辽宁昌兴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铁岭 112500;

2、沈阳利鑫土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土石方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重要基础施工项目,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土石方施工也逐步完善、与现代技术接轨,不断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本文基于以往工程实践,结合当前发展技术形势,对土石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应用;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会涉及到土石方开挖、填筑等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良好基础性支持。随着不断发展进步,无论是施工规模、机械化水平,还是工程强度、爆破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高难度施工区域施工也成为可能。

一、土石方明挖技术

梯段爆破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凿岩机械与爆破器材的进步,且随着爆破控制技术不断革新,施工设备不断完善,使光面爆破与微差爆破等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

(1)爆破技术控制

以往技术落后,为保证开挖质量需要对基岩保护层实行分层开挖措施,但随着爆破控制技术创新,已经可以实现小梯段爆破与水平预裂爆破交叉施工,一次爆除障碍物使工程进度与爆破质量都得以很大提升。另外,对于基岩灌浆区与锚喷支护地点等开挖较为困难的地方,也有专门的爆破应对方案。

(2)施工设备

解放初期,我国机械化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那个时期我国大型水库和水电站的修建主要处于半机械化水平,直到1960年以后,才渐渐朝着机械化方向前进,在土石方明挖施工方面,有了以5~12T自卸汽车与1~3m3斗容挖掘机为代表的低水平机械化施工能力。但这些设备也是依靠小批量进口,可选择余地少,限制了我国土石方明挖施工技术的进步。直到十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用于工程的大型设备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1985年以后,更是迎来了机械化发展黄金时期,各种辅助、运输、挖装、钻孔等设备已逐渐形成可以搭配使用的系列产品。

(3)高陡边坡开挖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多变,很多大型水电站的修建场所不容乐观,这其中又以高陡边坡为最。就目前来说,我国超过100米边坡高度的水电站就有十余座,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永久船闸闸室,直立墙达到了68.5米高,还间隔有岩石格墩,修建起来困难重重,在保证边坡稳定与开挖精度的双重考验下,必须有强有力的开挖技术作为后盾,才能修建成功。

(4)土石方平衡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很重视施工中产生的开挖料的有效处理,在工程中常以挖填平衡为追求目标。通常对于开挖料采用的处理方法有填筑堰体或坝体、截流或者是经过加工后当做混凝土骨料。著名的三峡工程中,开挖料就用于了截流料、骨料等用途,达到挖填平衡。在葛洲坝工程中,也在填筑、混凝土骨料等方面大量应用了开挖料,开挖料利用率高达93%。土石方平衡计算常用有方格网法或断面法,如图所示。

图2 断面法

二、土石方地下施工

地下施工质量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能否长期维持稳定,完善土石方地下施工技术一直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技术发展,传统手风钻钻孔部位逐步淘汰,钻孔向机械化不断发展,施工速度、效率均有明显提升。我国西南部水资源丰富,不过岩洞、溶洞多。在这些地区进行进行地下施工应用了锚杆支护,一些工程中还建设了地下厂房,如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在处理岩洞、溶洞时,已经采用成套、机械化设备进行加固,可以保证地下施工顺利开展。二滩、天生桥、洪家渡工程施工中对不良地质洞段针对性施工体现出我国对岩溶、膨胀性围岩、软弱破碎地带处理技术上的丰富经验。地下施工相对密封,如果土层不稳,支撑不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不断发展中,安全防护上也有了一定进步。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监控手段,构建安全预警、防护系统,能够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在事故早期进行报警,有效减少了事故发生。在监控下,施工作业也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误操作等人为原因带来的安全风险。

三、土石坝施工技术

从当前情况来看,30m以上坝高的坝型中土石坝占八成。在20世纪末,高土石坝被大量建设,很多大工程中都采用了这一坝型。在不断应用中,土石坝施工技术也获得进步,上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使用复合土工膜进行大规模的险坝加固修补工作,在九十年代也利用这一技术建造了大量土石坝。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土石坝填筑工作中,为提高效率,增加单位时间内填筑强度,减少成本投入,大型机械设备投入施工成为发展趋势。另外一些新的坝型如橡胶坝得到应用,拱坝、混凝土重力坝走向成熟,而土石坝填筑量大,工期长的缺点依然存在,如何快速施工、提高效率是关注的问题。随着各类材料被发现、应用,坝体防渗有了更多选择,土工合成材料等新型材料正在推广应用中,具有很大优势。

四、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虽然在我国这一坝型出现较晚,不过发展速度很快。我国面板堆石坝有向高坝发展的趋势。如坝高95m的关门山,178m的天生桥水电站,233m的水布垭水电站等。在混凝土面板施工无轨滑模技术应用广泛,面板宽度增加,接缝减少,施工进度更快,确保了混凝土密实度。在不断发展中混凝土配比不断优化,抗渗、抗裂、抗冻能力不断提升,施工养护工作受到普遍重视,面板裂缝得以有效控制。固坡技术(ITA工法)在我国公伯峡水电站等工程中也得以应用,有效减少了垫层料坡面遭遇大雨、汛期出现过流带来的外部冲蚀。一些地区的天然砂砾石等筑坝材料性能良好,出于生态环保、节约成本等考虑,使用天然材料筑坝也日益增多。130.8m的浙江珊溪坝就使用了天然材料。另外,砂砾石地基面板坝不断增多,如梅溪水库、岑港水库。如果覆盖层厚度不足30m,开挖到基岩面后浇筑趾板处理;对于覆盖层达到30m的,可将趾板放置在砂砾石层上,以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地基防渗,以趾板或者专用的连接板连接混凝土面板、防渗墙形成防渗系统。

结束语:

如今,技术水平与施工工艺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施工难度下降、更加得心应手。相信随着技术进步,行业不断发展,施工手段也会不断完善并获得新的突破,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国强.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发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

[2]武威. 浅析几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 民营科技,2011(10):277-277.

[3]邓超明.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探究[J]. 江西建材,2016,6(20):130-130.

[4]徐幼. 土石方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房地产业,2017(19).

论文作者:张铎1,白杨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浅述论文_张铎1,白杨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