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理论研讨会综述_反腐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理论研讨会综述_反腐论文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反腐败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反腐败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认为,在反腐败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新时期反腐败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战略,必须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框架中去确定,要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主和法制的加强、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同步进行,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

反腐败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目前,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种种腐败现象,有的往往与“公”相联,如公款吃喝玩乐、公费出国旅游、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等。社会上有人提出,“公有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与会同志认为,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其根源仍然在于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同时,又有特定的现实原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历史遗留的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的余毒影响将继续存在;实行对外开放,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会趁机而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作用会发生影响;体制转轨过程中会出现空隙与某种无序状态;加之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变革和管理工作跟不上,一些地方、单位治党执纪不严,一些党员、干部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等,都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或蔓延。因此,把腐败的根源归结于公有制本身是不能成立的,是错误的。

与会同志在对一些地区的实践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作用,体现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合资企业中国有、集体资产部分实力的增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大,民主法制的发展以及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会同志还指出,提出公有制经济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条件,并不是要盲目追求公有的规模和程度,不是要取消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基本的方针。要全面贯彻这一基本方针,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努力遏制腐败现象。同时,要完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使公有制经济具有的抵御腐败的内在力量得以充分体现。

反腐败与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者。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去进行。面对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一些干部、群众对党能否克服自身腐败,能否领导人民群众抓好反腐败工作抱有疑虑。与会同志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自身存在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把反腐败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关系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并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反腐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是正确的,我们党已经初步探索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的正确路子。在复杂的情况下,反腐败斗争一直保持着健康的发展态势,保证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这表明我们党政治上的成熟,能够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解决腐败问题,实现廉洁政治。

与会同志还指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是先进的,并不是说它们自身不会存在腐败现象,不是说出现腐败现象能够自然消除。如果满足于党的性质是先进的,对存在的问题掉以轻心,甚至任其发展,那么腐败现象就会在党内蔓延,直至危及党的肌体和性质,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在反腐败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必须加强领导,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与会同志认为,我们党在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的过程中,呈现出“三个同步”的发展趋势,即反腐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反腐败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反腐败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同步,这对于成功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有着重要意义。

反腐败与深化改革

与会同志指出,目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遏制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体制转轨中腐败现象的活动空间增大,滋生蔓延的机会增多。因此,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民主政治体制,加大治本力度,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努力消除腐败现象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减少乃至铲除诱发腐败现象的体制上的弊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能在资源配置以及各种经济活动中减少行政干预,消除政企不分、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从体制上使某些主管部门和实权干部不可能再以经济的直接管制权为筹码去谋取私利,改变目前某些企业一面要盯着市场,一面要盯着主管部门和少数实权干部手中的权力的局面。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助于形成遏制权力腐败的机制。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权力不受制约,很容易产生腐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规范权力行为,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一个基本内容。

与会同志指出,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些地区和部门以改革精神探索新形势下防范腐败的路子和举措,并取得有益的经验,这对于加大反腐败的治本力度,很有意义。应总结、推广、发展这方面的经验,以期在解决反腐败深层次问题上取得更多的突破性进展。

标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理论研讨会综述_反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