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数学论文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几个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中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数学学科的数形结合的特点,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运动与变化的本质以及数学活动的探索性,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可以为抽象的问题提供直观的背景,使复杂的“数”通过“形”来表示,为数学活动提供了探索的平台,为建构观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目前的CAI 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看良莠不齐,有不少问题仍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使CAI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 处理好电脑投影与板书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进,是教育现代化“物”的标志,是新生事物,县级以下学校刚刚起步,人们对其认识、定位都不十分准确,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人认为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排斥在外,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在课件上,上课教师不断地按要求操作鼠标,更换屏幕,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使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机灌”,增大了注入的数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成机械的电脑播放,很难反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错误信息,这种以“软件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辅助教学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传统的黑板,教师可演算、表述教学过程,即写即擦,随时改正,学生可板演、实验验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补充板书,方便、快捷、有效。由于一人一机条件未成熟,学生不可能与电脑进行人机交流,就目前而言,板书的上述优越性电脑无法代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何合理使用,即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用好黑板?板书什么内容?笔者认为,在利用CAI时板书不可缺少, 板书应保留一节课的主体结构,如课题、定义、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例题的分析、演算过程,学生对教学过程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板书应给学生清晰的知识线索,教师在板书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反思、发问的时间和机会。这是过程性教学不可缺少的。

2 处理好数学实验与严谨推理之间关系

数学实验就是把表现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元素构成一个程序,即构建一个问题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下,由教师或学生对各元素进行有控制的操作,通过各种情境的变换去发现问题,去验证结论,发现新结论。CAI的直观性、超时空性、虚拟性、超文本性及个性化特点, 为学生建构了丰富的“实验”资源,良好的“实验”的情境,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实验学习,建构学习,发现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问题的观察、发现、解决、引申、变化等过程的模拟和实验,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对逻辑演绎证明的本质把握,使学生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乐趣。数学实验主要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数学实验为数学教学提供直观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观察,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猜想、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为学生进行数学论证提供感性的、直觉的材料,帮助学生探求证明的方法。如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软件来做结论猜想的实验:(1)作线段AB的中点C;(2)过中点C作AB的垂线DE;(3)在DE上取自由点P;(4)连PA,PB并给出PA,PB的测量值;(5)在CD上拖动P,观察线段PA,PB测量值的变化,由此得出PA=PB的结论。

另一种数学实验是对推理的验证,教师从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推导出新的结论,由于结论的抽象程度高、推理的复杂性,学生在心理上对新知识的接受有障碍,新知不能很好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教师通过实验来验证,使新知识具体化,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新知识,如“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的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命题证明后可用《几何画板》来做数学实验进行验证。

无论是用实验探索结论及其证明方法,还是验证结论的正确性,都不能因为有了实验、数学直觉而忽视数学的推理,直觉与逻辑是数学的双翼,不能用一种而替代另一种。

3 处理好计算机演示与学生动手活动之间的关系

CAI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它的强大的演示功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动画、音响等多种信息传递,优化了教学过程。但是过份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势必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势必忽视教师的体态语、其它教学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使用(实物模型演示),在立体几何中,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制作立体几何课件来辅助教学,代替真实直观的实物演示,辅助效果不及实物给人直觉。不依据教学内容,追求时髦,高耗低效,得不偿失。

更为突出的是只重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而忽视学生的动手活动。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体验过程,没有学习的内在体验,无法形成能力。学生要自我获得内在的体验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不少教师在教学时过份地强调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而忽视学生动手活动,如三角函数y=Asin(ωx+ψ)图象软件,在这一节中用得较多,3~4课时利用该软件一节课就可完成,教学容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后学生反映动画演示直观,能看清函数图象与各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但有一种像玩魔术的感觉。如果在演示之前要学生用五点作图法作出y=sinx与y=sin(x+ψ)后,再演示,学生有了作图的体验,对软件的演示就确信无疑了。

笔者提出上述浅陋的看法,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才是起步阶段,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加研究。使之少走弯路。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