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论文_符希婧

谈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论文_符希婧

符希婧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太和中心学校 423300

摘 要:导入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经之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技巧,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经验,介绍了导入的目的和功能、导入的设计原则和多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导入 初中英语课程 原则 方法

教育学家认为: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集中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入的目的与功能

1.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千方百计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新的反应,进入学习状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善导的教师,会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向有意注意。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影片,色彩绚丽的模型或实物,教师优美的语音语调并配以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走动。在导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帮助学生加强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学习目标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越高,完成学习目标的愿望就越强烈。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注意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英语课的开始之前,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上的期待。

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内容需要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实质性的联系,依据教学内容中本身的逻辑意义,明确教学内容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所提出的要求,并依据这种联系决定导入的类型。教师将所设置的学习情境作用于学生,使他们感到与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不协调,从而学生产生了认知需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认知上的差距。学生意识到了认知上的差距,产生了认知需要,还不能构成学习活动的启动机制。教师还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活动的方向和活动的方式,即产生对学习的期待。教师常常可以用提出主问题的方式来进行。主问题是对问题情境的概括,是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是以问题的形式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教师还要指出学习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已经引起注意的标志是:同学们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思考,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或议论纷纷。在导入活动中,通过对学生反应的强化,能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

二、导入的设计原则

1.导入首先要具备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2.导入应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导入的内容,应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

3.导入要具备直观性和启发性,应尽量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为基础,引入新的语言项目或知识。

4.导入要具有趣味性,并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三、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灵活地加以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导入类型有以下几种:

1.以教师为主导,师生配合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导演”,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1)以旧知识导入(即复习导入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以校验较低层次的知识的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 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这种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的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易于引导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2)预习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置好几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要有针对性,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3)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比如, 笔者在初一讲“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这课,首先设置了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Why do you like it?”两个问题,学生回答过后,笔者紧接着提问:“Do you know how we can eat healthily?”学生回答“No”。笔者又问:“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eat healthily?” 学生说“Yes”。接着,笔者就说:“OK.Let’s begin.”就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间引出了新的内容。

(4)悬念导入法。“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引导学生投入到揭开“谜底”的活动中来。悬念导入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要合理,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

在英语阅读和听力教学中,设置悬念导入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预料即将读到和听到的内容。预测能使学生们对所读文章或所听内容更感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如外研版初二第四模块第二单元“Smile, please”一课的教学,就可以利用图片和标题相结合的方式设疑。

2.以学生的言谈、表演等作导入

初中学生的天性活泼可爱,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谈话导入法。可先进行学生间对话,发表学生各自的看法。谈话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热门的话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2)演讲式导入法。教师请一位学生进行一两分钟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应与本课的知识点有关,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本文的知识点。

(3)课本剧表演导入法。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变成剧本,如艾丽丝漫游记等。老师可以先叫几位同学认真熟读课文,把内容改成剧本,再从旁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纠正不规范的语言,设计更适合人物个性的动作,再辅以简单的道具,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就拉开了序幕。运用课本剧表演导入法,既让学生更容易了解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进行导入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和电脑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同时大量的图片也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地运用。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导入到新的知识点。

(1)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最直接和最形象的导入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例如教学感官动词时,教师可以把各种水果带入课堂,并提问学生关于水果味道的问题,也就把感官动词学会了。

(3)背景知识导入法。在学习人物传记或著名作品时,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有关图片,或者播放一些有关的录像。比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片段展示一些有关阿炳的生平事迹,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加深对此作品的了解。

(4)音乐欣赏导入法。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课的主题或内容选择风格迥异、具有不同感染力的乐曲。例如,教Sports时,教师可以选择脍炙人口的奥运会主题曲《你和我》作为导入音乐,使学生回忆起奥运会开幕式那万众举目、激动人心的时刻。

(5)组织竞赛导入法。中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多数学生好表现自己,因此如果老师组织竞赛,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但竞赛适用于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以Invention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幻灯片上设计若干个操作按钮,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抢答关于各种发明物的用途、被发明的时间及发明者等方面的内容,出现问题,学生抢答,然后累计加分。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紧密联系的特点,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四、结语

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加以利用。导入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的花哨和热闹,不顾及导入的内容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

总之, 只有教师采用切实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周宏 高长梅 学习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3]游国经 钟定华 编著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人民日报出版。

论文作者:符希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  ;  ;  ;  ;  ;  ;  ;  

谈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论文_符希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