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陈弘,赵其辉

陈弘 赵其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摘 要】目的:探究在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切除胆囊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情况。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胆囊切除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进行胆囊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腹痛病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胆结石患者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效果更佳,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切除;小切口胆囊切除;胆结石;疗效

胆结石是一种消化科较多未见的疾病,其主要有胆囊结石、肝外的胆管结石和肝内的胆管结石三种类型,其中对位胆固醇结石,其在胆道结石中所占比率超过50%.胆道及时的临床治疗主要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根治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和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结合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治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其不仅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还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非常有利[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胆囊切除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6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其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为51.8岁,患者的病程在2~38个月,平均为12.6个月,其中45例患者为单发性结石,20例患者为多发性结石,患者的结石直径平均为1.13cm;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其年龄在24~79岁,平均年龄为51.5岁,患者的病程在2~37个月,平均为12.5个月,其中46例患者为单发性结石,19例患者为多发性结石,患者的结石直径平均为1.16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结石大小和病程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进行胆囊切除治疗,患者首先进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右上腹部的腹直肌部位做一个长约5cm的切口,然后对患者进行腹壁切开,然后进行常规的胆囊三角区和胆总管的暴露,对患者进行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的分离,并且进行顺向、逆向的胆囊切除治疗[2,3]。观察组患者则结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首先做好相应的气管插管下的全身麻醉,然后在患者的脐孔内下方做一个小切口,然后将针穿刺进入相应的切口,并且通过切口通入相应的CO2建立气腹,然后进行腹腔镜的探查,同时做相应的穿刺孔建立,然后采用齿抓钳进行胆囊底部的夹住[4],然后结合电凝钩将胆囊管分离,并且将周围血管分离开,并且将胆囊三角暴露出来,并且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离出来,最终结合钛夹将胆囊动脉分离出来,最终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治疗[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胆结石患者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结合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腹痛病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主要是进行胆囊切除治疗,对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中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在腹直肌部位做一个长切口,然后进行胆囊的切除,但是由于腹腔的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非常不利,并且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6]。随着多种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开腹手术在临床外科中应用越来越少,逐渐被腔镜手术所替代,并且创伤少,对患者的术后也恢复不利。患者在手术中结合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是让腹腔处于封闭状态进行手术,对患者的组织暴露和创伤的避免和改善都非常有利[7]。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腹痛病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因此,在胆结石患者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效果更佳,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华斌,李怀磐,李生永. 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203-204.

[2]李劲松,黎绍杰,覃茂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2016,32(01):76-78.

[3]陈金晖,陈青青,杨鹏,李于红,范华平.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5,17(06):1124-1126.

[4]李同宇. 小切口和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的疗效分析[A].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1.

[5]李晓川.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A].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

[6]王朝民,郭英明,张春焱,赵长海. 胆结石应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17):3458-3459.

[7]俞幼林,兴亮,朱锦龙,尹剑波,张卓良,胡文均. 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4,21(05):756-757.

论文作者:陈弘,赵其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陈弘,赵其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