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3-6岁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广州市3-6岁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广州市3-6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1](2021)在《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结果公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自2021年4月征稿以来,截至2021年6月10日,共收到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70余所院校选送的1100余篇参评论文。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冯俊美[2](2021)在《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家庭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系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了考察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亲子关系问卷》、《幼儿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小、中、大班幼儿及家长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父母婚姻质量在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2)亲子关系整体趋于和谐,亲子关系在幼儿性别、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3)幼儿心理健康总体上趋于良好,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在幼儿年龄班、幼儿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4)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均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呈显着的负相关,父母婚姻质量与亲子关系呈显着的正相关。(5)父母婚姻质量和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婚姻质量的“子女和婚姻”与“角色平等性”维度、亲子关系的“亲子依恋”与“反应性”维度均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有显着性的负向预测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在提高父母婚姻质量、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以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3](2020)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结果公告》文中研究说明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和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自2020年4月征稿以来,截至2020年6月25日,共收到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80余所院校选送的1300余篇参评论文。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业学校、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盲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罗天驹[4](2020)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文中认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交往能力的培育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本研究依据新《纲要》与中国学生发现核心素养对幼儿交往的提倡,结合笔者学习期间内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师实践经验,对幼儿音乐教育萌发了一定的兴趣。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方面,结合使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广州市某幼儿园两个中班进行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幼儿交往能力前测与后测,随后使用笔者与一线教师所共同设计为期两个月、十六节课时的音乐教学活动课,通过音乐律动、音乐歌唱、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四种音乐形式对实验班的幼儿进行教学,并通过观察幼儿在不同活动课上的交往能力组成部分的要素,进行其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对观察之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结论:1.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反馈和前后测分析等多角度的视角发现幼儿在各类、各次音乐活动中交往能力维度上具体表现与行为,实验班的幼儿在交往能力上的表现较为有效与直观。2.在所有幼儿交往主题的音乐活动课中未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有明显直观的生理、心理健康的不良症状与反应。3.本研究发现,幼儿交往主题的活动课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幼儿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的行为、幼儿对于同伴之间的情绪态度的良好状况和社会集体意识的重要认识具有一定研究程度上的发现、收获。

季子禾[5](2020)在《不同类型行为问题的幼儿体质健康特征研究 ——以杭州市江干区学正幼儿教育集团幼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幼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而以往的体质测试并没有涉及心理健康。基于以上背景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心理行为问题幼儿的体质健康特征,为研究幼儿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抽取190名(男:101女:89)杭州市江干区学正幼儿教育集团幼儿,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5月分别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幼儿部分)》对其进行2次行为问题和体质健康调查和测试。研究结果:从前测测试结果来看,行为问题检出者与行为正常者体质健康测试总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但行为问题检出者平衡木项目得分显着低于行为正常者(P<0.05);体测总分体质测试总分与各单项得分与行为问题得分几乎不相关(P<0.05,|r|<0.2);各类型行为问题者体质测试成绩较正常者偏低,但都与正常行为者的体测得分没有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检出A行为(违纪行为)的女生体测得分显着低于其他女生(P<0.05);从2次测试数据结果来看,体测得分提高者行为问题明显改善(P<0.05),体测得分不变者和体测得分降低者行为问题无明显改善(P>0.05);前测检出行为问题且行为得分改善者体测得分也有显着提升(P<0.05),行为得分不变者体测得分无显着提升(P>0.05),行为恶化者体测得分也显着提升,但平均水平要低于行为得分改善的幼儿;正常行为者、A行为者、N行为(神经症行为)者前后测体测总分都显着提高(P<0.05);除A行为者外所有人平衡木得分都显着提高(P<0.05)。结论:(1)不同行为问题类型的幼儿体质总水平相差甚微,幼儿体质水平不能反映行为问题严重性;(2)幼儿行为问题改善与体质水平的提高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且与行为问题的联系较为密切的是平衡能力和力量素质;(3)幼儿行为问题角度是研究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干预方案新的切入点。建议:建议结合幼儿的行为问题来设计幼儿教学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可以从行为角度切入研究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干预方案。

黄美方[6](2020)在《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良好的注意力稳定性是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基本保证。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应从小抓起,5-6岁是幼儿发展注意力稳定性的敏感时期,早期培养有助于智力发展。目前,国内对于注意力稳定性培养的手段也有很多,如利用橄榄球、篮球、围棋、走迷宫、乒乓球。气排球是由排球衍生发展的运动,是否可用于培养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及如何使用气排球开展游戏教学均有待研究。本实验旨在观察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5-6岁注意力较差的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在XXX幼儿园大班250名幼儿中,通过测试选出两个班的40名幼儿,每班各2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12周的教学实验,每周3节,每节30分钟,共36次课。实验组采用自编的气排球游戏进行动作注意力训练和视觉注意力训练,对照组幼儿除正常教学安排开展体育活动外不做特别干预。分别在实验前、实验6周、实验12周后、以及实验结束后30天进行测试,采用数字划消法、视觉追踪测试和舒尔特方格测试,以评价气排球游戏教学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6周训练后,(1)与前测相比,实验组的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5),对照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变化不明显(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5),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要优于对照组。12周训练后,(1)与前测相比,实验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显着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1),对照组只有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数字划销法指数得分明显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用时均显着减少(P<0.01),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停止实验后一个月测(30天后测),(1)与实验后相比,实验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提高(P<0.05),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和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变化不显着(P>0.05),对照组的数字划消法指数得分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均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数字划销法指数得分提高、舒尔特方格测试用时和视觉追踪测试用时减少(P<0.05),且实验组的测试成绩要略好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数字划消法、视觉追踪测试和舒尔特方格测试得出:气排球游戏教学训练可以促进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提高可能具有长期效应。

吕海龙[7](2020)在《家庭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慢性疾病呈现低龄化趋势,生命早期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我国社会变迁引发的城市化进程下,家庭对下一代的健康、教育功能正面临着社会多层面、多维度、不同性质因素的冲击。此情形下,积极、稳定的幼儿体育生活方式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幼儿园情境下的幼儿体育活动、体质、体能展开,对家庭这一影响幼儿体育行为模式的核心要素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家庭社会学视角,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概念做出界定,进而修订、编制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及家庭性影响因素问卷并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式对2409名城市家庭的幼儿父(母)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现状、特征和社会变迁下的家庭结构–功能对其产生的影响;继而,通过家庭中介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家庭社会学变量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结构性作用,以揭示其中的微观家庭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根据研究的逐步推进,得出如下结论:(1)家庭社会学视角下的幼儿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家庭为满足3-6岁幼儿健康成长、全面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价值观的制导下,以养成运动习惯为主并辅以一定体育消费所建立的幼儿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2)我国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在家庭、父母普遍重视且积极的行动下呈现出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和家庭幼儿体育消费的敏感性,同时也呈现出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和造成其差异的影响因素多源性;其整体发展水平虽达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要求相比,我国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中的身体活动量仍然偏低,有待继续提高;根据运动习惯的养成度和体育消费规模的由低至高,可将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形态分为:非习惯化、大众习惯化和结构化三种类型。(3)城市家庭结构-功能在社会变迁引发的城市化进程下,受社会多层面、多维度不同性质因素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形成了立体式的影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小型家庭结构更有利于形成结构化、高级形态的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明显不利于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此时,家庭如具有部分代际支持则可对大众习惯化的幼儿体育生活方式起到保障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抵御父、母外出务工对幼儿健康带来的负面冲击;另外,在我国当前社会的家庭文化、父母角色扮演中,父亲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促进效果表现出明显大于母亲的趋势。(4)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家庭效应表现为:家庭社会资本、工作-家庭冲突在家庭体育环境正向影响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体育环境—家庭社会资本—幼儿体育生活方式”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说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更有利于保障大众习惯化类型的幼儿体育生活方式。(5)家庭理论模型拟合良好,模型具有正负效应的拮抗性、效应传递方式的多样性、家庭社会资本效应的核心性等特征;家庭社会资本、工作家庭冲突、家庭体育环境3条外源性路径相互作用传递、形成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结构性影响揭示了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微观家庭机制,即:在我国社会变迁引发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广大家庭以其社会资本的核心作用并联合家庭体育环境的直接效应,共同抵御来自外部社会风险(工作-家庭冲突)对成员健康(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隐性负面冲击。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学前教育或公共服务机构可从完善幼儿体育政策、充分发掘幼儿公共体育服务的家庭效应以及构建社区、幼儿园、家庭协同共育模式3个方面出发,以促进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

杨梦圆[8](2020)在《幼儿园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指幼儿园教师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教育实践、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基于对幼儿情绪发展特征和情绪教育活动规律的把握,形成的有关情绪教育的个人看法。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其教育行为,进而对幼儿情绪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幼儿园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通过对南京市幼儿园21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和12名教师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现状,并以教师的情绪教育行为作为印证和补充,分析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提升的有效策略。经过对问卷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在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现状方面,总体来看,所有教师都认同情绪健康的重要性,但教师普遍对情绪教育了解不多;具体来看,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情绪具有可教育性;在教育目标上最注重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养成;教育内容主要围绕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节展开;在教育方法上以非正式教育为主,多在情绪事件发生后进行;多数教师能够较为科学地认识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行为主要表现为:绝大部分教师会关注班级大多数幼儿每天的情绪状况,但和幼儿讨论情绪话题的频率较低;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对幼儿的积极情绪给予支持性反馈;多数教师能够对幼儿的消极情绪给予支持性反馈,但拒绝性反馈出现频率亦较高。当前幼儿园情绪教育实践中的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来自外界的困难有幼儿太多顾不过来、文案工作占据较大精力、社会舆论造成压力,来自自身的困难有缺乏干预方法、身心非常疲惫、情绪教育观念偏颇等。结合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现状,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特征归纳为: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总体具有一定科学性但比较零散;情绪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存在矛盾性;教师对情绪教育内涵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教师对情绪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认识具有朴素性、功利性;教师对情绪教育方法的认识具有丰富性。关于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学历、教龄、所在年龄班等因素对其情绪教育观念有显着影响。基于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困境,为了支持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提升,本研究从教师、幼儿园、政府部分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教师可以努力提高自身情绪能力、主动学习情绪教育理论知识、加强反思重构个人情绪教育观念系统;幼儿园应给教师“减负”、创建优质教育经验共享平台、开发优质情绪课程;政府部门要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升全社会对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视程度。

赵一名,吕梦莹,金芳[9](2019)在《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对幼儿园60名幼儿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总体上看,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就性别而言,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着好于男孩。就抚养方式看,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亲子抚养次之,隔代抚养和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父辈要主动承担教养重任,调整教育方式,与祖父辈联合进行幼儿教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刘欢欢[10](2018)在《篮球运动对安阳市5-6岁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篮球运动是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核心比赛项目,且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运动,在现有的关于篮球运动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是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选择从篮球对5-6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篮球运动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为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以实验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安阳市体智能幼儿园5-6岁幼儿进行了实验研究,把参加实验的60名的5-6岁幼儿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实验组,第二组是对照组,分别为30人。首先对两组幼儿进行体育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心理测试,通过4个月的篮球教学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和心理测试,最后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篮球教学实验后,获得以下结论和建议:1.从实验结果来看,篮球运动不仅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并且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经过16周的篮球教学课程以后,实验组的幼儿经过趣味性的篮球教学以后,实验组的幼儿身体素质指标和心理指标都有明显的提升。2.篮球运动课程实施以后,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各项机体指标也在不断地提升。篮球课程帮助幼儿提高了反应速度,提升了幼儿的灵敏性,同时幼儿在身体关节、肌肉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的肌肉弹性得到了提高,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也有所增加,提高幼儿的上下肢协调配合,身体的协调性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3.在经过篮球教学实验后,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它提高了幼儿的速度、敏捷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幼儿的肌肉、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延展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均有较大提高。4.幼儿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幼儿社会适应性,增加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失败、困难后的情绪调节方面具有极大的提高。通过篮球运动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乐观、积极进取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幼儿参加篮球运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在经过篮球教学之后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幼儿主动参加幼儿体育运动,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篮球运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帮助篮球运动在幼儿园的推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篮球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体育运动,参与篮球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幼儿对篮球的兴趣转换成一种运动习惯,做到坚持每天都能够参加体育运动,且一直能够坚持下去。2.政府可以进行篮球运动进幼儿园的推广,普及幼儿园的篮球教学。3.幼儿园可以开展趣味性的篮球教学,邀请家长积极参与,陪同幼儿一起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去,这样幼儿的篮球的认知能力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与父母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克服幼儿的不自信,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广州市3-6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市3-6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二)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三)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四)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工具
    (五)研究过程
四、研究结果
    (一)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分析
    (三)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回归关系分析
五、讨论
    (一)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差异讨论
    (二)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讨论
    (三)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回归关系讨论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七、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交往能力
        二、音乐活动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实验法
        三、观察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研究过程
    第一节 研究准备
        一、被试
        二、工具
        (一)量表
        (二)观察表
        (三)访谈提纲
    第二节 研究预设
        一、活动假设
        二、活动设计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音乐活动分类
        (一)律动活动
        (二)歌唱活动
        (三)欣赏活动
        (四)游戏活动
        二、设计要素
    第四节 实施步骤
        一、测量
        (一)前测
        (二)后测
        二、相关观察要素
        (一)教学环境
        (二)观察维度
        三、音乐活动阶段
        (一)热身
        (二)导入
        (三)展开
        (四)拓展
        四、宏观幼儿表现
        (一)律动过程
        (二)欣赏过程
        (三)歌唱过程
        (四)游戏过程
        五、微观幼儿行为表现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四)案例四
        (五)对案例的总结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对观察的总结
        一、主动被动的变化
        二、情绪态度的变化
        三、集体意识的变化
    第二节 对总结的分析
        一、音乐活动设计
        (一)内核设计
        (二)外核设计
        二、其他可能要素
        (一)个性差异
        (二)家庭差异
        (三)偏好差异
        (四)天赋差异
    第三节 实验班与控制班幼儿的测试比较分析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前测差异性比较
        二、控制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前测与后测差异性比较
        三、实验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前测与后测差异性比较
        四、控制班和实验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后测差异性比较
        五、实验班幼儿在性别差异上的幼儿交往能力维度的提升差异性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观察与身份
        一、两种观察视角
        (一)宏观
        (二)微观
        二、三种身份
        (一)设计者
        (二)授课者
        (三)观察者
    第二节 音乐活动对于幼儿交往的教学思考
        一、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
        二、亲社会行为
        三、社交障碍
        四、社交主动性
    第三节 时代背景中的关系思考
        一、人际关系
        (一)幼儿与家长
        (二)幼儿与同伴
        (三)幼儿与教师
        二、社会关系
        (一)幼儿与校内
        (二)幼儿与校外
    第四节 对于研究的小结与启迪
        一、总结
        二、启迪
参考文献
附录一 :《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5)不同类型行为问题的幼儿体质健康特征研究 ——以杭州市江干区学正幼儿教育集团幼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
        2.1.1 幼儿
        2.1.2 幼儿行为问题
        2.1.3 健康
        2.1.4 体质健康
        2.1.5 幼儿体质健康
        2.1.6 幼儿心理健康
    2.2 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2.1 体质健康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2.2 身体锻炼对产生良好心理效应机制的研究
    2.3 幼儿行为问题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2.3.1 幼儿行为问题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2.3.2 幼儿行为问题
    2.4 幼儿行为问题与幼儿体质健康的关系
    2.5 文献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和内容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量表法
        3.2.3 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前测受试者体质测试和行为问题情况统计及分析
        4.1.1 幼儿体质前测结果
        4.1.2 幼儿行为问题前测结果
        4.1.3 前测检出行为问题的幼儿情况统计及分析
        4.1.4 前测行为问题者与行为正常者体测成绩的比较
        4.1.5 体质前测总分及单项得分与Rutter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4.1.6 前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其Rutter总分的差异
        4.1.7 小结
    4.2 体质变化者的行为问题变化及分析
        4.2.1 体质健康前后测对比情况统计
        4.2.2 体质得分提高者前后测行为问题得分的差异
        4.2.3 体质得分下降者前后测行为问题得分的差异
        4.2.4 体质得分不变者前后测行为问题得分的差异
        4.2.5 小结
    4.3 行为问题变化者的体质变化及分析
        4.3.1 行为问题前后测对比情况统计
        4.3.2 行为得分降低者前后测体质测试得分的差异
        4.3.3 行为得分增高者前后测体质测试得分的差异
        4.3.4 行为得分不变者前后测体质测试得分的差异
        4.3.5 小结
    4.4 不同行为问题类型的幼儿体质变化及分析
        4.4.1 不同行为问题类型的检出者前后测行为问题变化情况统计
        4.4.2 不同行为问题类型的幼儿前后测体质测试得分比较情况
        4.4.3 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创新与不足
    6.1 研究创新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附录二: 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致谢

(6)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注意
        2.1.2 注意力
        2.1.3 注意力品质
        2.1.4 注意力稳定性
        2.1.5 自我控制能力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2.1 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研究相关研究
        2.2.1.1 幼儿心理特点
        2.2.1.2 幼儿生理特点
        2.2.2 国外关于注意力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注意力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注意力稳定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2.2.5 注意力稳定性的测量
        2.2.6 体育运动对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2.3 气排球相关研究
        2.3.1 气排球
        2.3.2 气排球游戏
        2.3.3 气排球的特点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总体设计(路线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访谈法
        3.3.3 实验法
        3.3.3.1 实验条件控制
        3.3.3.2 实验前的步骤
        3.3.3.3 测试指标的选取
        3.3.3.4 气排球游戏设计
        3.3.4 逻辑分析法
        3.3.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各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1.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4.2 实验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字划消法测试结果比较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舒尔特方格测试结果比较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视觉追踪测试结果比较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选择反应时测试结果比较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影响5-6岁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的因素
        4.4.2 气排游戏练习的整体设计
        4.4.2.1 气排球游戏练习的教学结构
        4.4.2.2 气排球游戏教学的组织规律
        4.4.3 气排球游戏对幼儿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4.4.4 评价注意力稳定性的方法
        4.4.4.1 划消法
        4.4.4.2 视觉追踪测试
        4.4.4.3 舒尔特方格测试
        4.4.4.4 反应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家庭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问题的缘起
        2.理论基础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家庭社会学研究
        2.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研究
        3.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4.幼儿体育研究
        5.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
        6.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的技术路线
        5.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现状及特征
    第一节 幼儿运动习惯较稳定、体育生活方式整体发展水平良好
        1.幼儿运动习惯较稳定、家庭幼儿体育消费意识敏感
        2.幼儿体育生活方式整体平均水平良好
        3.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幼儿身体活动量偏低
    第二节 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水平分布的非均衡性
    第三节 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多源性
        1.人口学因素与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
        2.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
        3.家庭因素与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差异
        4.幼儿园因素与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差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下的家庭结构-功能对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形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一节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形态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第二节 家庭结构-功能对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形态的影响
        1.建立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Logistic模型的学科理论依据
        2.建立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Logisctic回归模型的统计学依据
        3.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Logistic模型的验证
        4.讨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家庭效应
    第一节 家庭社会学变量与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相关关系
    第二节 家庭社会学变量对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一元效应
    第三节 家庭社会学变量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中介效应
        1.中介模型假设的提出
        2.模型的检验
        3.讨论
    第四节 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调节中介效应
        1.模型假设的提出
        2.模型的检验
        3.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微观家庭机制——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家庭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家庭理论模型构建
        1.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家庭理论模型的假设提出
        2.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家庭模型的统计学依据
        3.初始结构模型验证及修正
    第二节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微观家庭路径及特征
        1.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内源性路径
        2.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外源性路径
        3.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微观家庭机制的特征——内、外源路径的互动特征
    第三节 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家庭理论模型的泛化——基于SEM的跨群组分析
        1.不同群组无参数限制模型的拟合优度检测
        2.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的恒等性检验
        3.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进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对策
    第一节 与时俱进地完善幼儿体育政策
        1.提倡建立良好的幼儿体育生活方式是幼儿体育政策的发展趋势
        2.须考虑社会变迁下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对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冲击
        3.结合我国社会的家庭文化特征以完善幼儿体育政策
        4.扶贫政策应对弱势、贫困家庭幼儿体育生活方式的保障有所覆盖
    第二节 充分发掘幼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家庭效应
        1.提倡、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环境
        2.减少父母工作-家庭冲突的负面影响
        3.增强家庭社会资本
    第三节 构建促进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发展的社区、幼儿园、家庭协同共育模式
        1.明确家庭在协同共育模式中的特征、作用、地位
        2.协同共育模式的构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附录1 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附录2 问卷效度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3 预测试表格汇总
参考文献
    1.英文文献
    2.中文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幼儿园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情绪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情绪教育的研究综述
        三、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情绪
        二、情绪教育
        三、情绪教育观念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二、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三、内隐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过程
    第五节 分析框架
    第六节 研究伦理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现状
    第一节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一、性别
        二、教龄
        三、所在年龄班
        四、所在幼儿园类型
        五、学历
        六、婚姻状况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总体情况
        一、所有教师都认同情绪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师普遍对情绪教育了解不多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具体情况
        一、关于可教育性: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情绪具有可教育性
        二、关于教育目标:最注重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养成
        三、关于教育内容:围绕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节展开
        四、关于教育方法:以非正式教育为主,多在情绪事件发生后进行
        五、关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多数教师能够科学看待幼儿的积极与消极情绪
第四章 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行为现状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的情绪教育行为
        一、一日生活中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关注
        二、教师回应幼儿积极情绪的方式
        三、教师面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
    第二节 教师在情绪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一、外界因素
        二、自身因素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特征
    一、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具有一定科学性但较为零散
    二、教师情绪教育观念与情绪教育行为存在矛盾性
    三、教师对情绪教育内涵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四、教师对情绪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认识具有朴素性、功利性
    五、教师对情绪教育方法的认识具有丰富性
第六章 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教师对情绪重要性认识的影响因素
        一、学历
        二、性别
    第二节 教师对幼儿情绪教育重视程度的影响因素
        一、教龄
        二、婚姻状况
    第三节 教师情绪教育观念科学性的影响因素
        一、学历
        二、年龄班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对本研究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节 支持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提升的策略
        一、针对幼儿园教师
        二、针对幼儿园
        三、针对政府部门
第八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反思
        一、局限性
        二、创新性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幼儿园情绪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二——幼儿园教师情绪教育观念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9)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二)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三)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各维度差异性检验
三、讨论与结论
    (一)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
    (二)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着好于男孩
    (三)混合抚养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四、建议
    (一)父辈主动承担教养重任
    (二)调整教养方式
    (三)祖父辈开展联合教养

(10)篮球运动对安阳市5-6岁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依据
        1.1.2 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1.3 研究视角的可行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幼儿体育的界定
    2.2 幼儿身体健康的现状研究
    2.3 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2.4 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2.5 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实验研究法
        3.2.4 教育观察法
        3.2.5 问卷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篮球运动对幼儿身体健康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体质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体质测试的结果与对比分析
    4.2 篮球运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心理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心理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4.3 篮球运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教育观察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广州市3-6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结果公告[J].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 幼儿教育, 2021(27)
  • [2]父母婚姻质量、亲子关系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冯俊美.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结果公告[J].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 幼儿教育, 2020(27)
  • [4]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D]. 罗天驹. 星海音乐学院, 2020(08)
  • [5]不同类型行为问题的幼儿体质健康特征研究 ——以杭州市江干区学正幼儿教育集团幼儿为例[D]. 季子禾.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6]气排球游戏教学对5-6岁幼儿注意力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美方.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7]家庭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城市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D]. 吕海龙.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8]幼儿园教师的情绪教育观念研究[D]. 杨梦圆.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 赵一名,吕梦莹,金芳.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3)
  • [10]篮球运动对安阳市5-6岁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研究[D]. 刘欢欢. 吉林体育学院, 2018(11)

标签:;  ;  ;  ;  ;  

广州市3-6岁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