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吗?_经济安全论文

外资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吗?_经济安全论文

外资影响中国经济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外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资危及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主要源于国家经济过度依赖外资,或受到外资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外资总体规模安全;(2)敏感部门安全;(3)产业安全;(4)技术安全;(5)金融安全。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外资是否构成了中国经济安全:

第一,外资存在有多种形式,通常包括外国直接投资(FDI)、证券投资(FPI)、银行私人信贷、官方援助及双边与多边转移支付。确切地说,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不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从相对规模来看,虽然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从绝对金额来说比较可观,但如果用GDP矫正后,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相对于其经济规模而言,并非特别突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报告,剔除了由于经济规模差异所造成的偏差,比较一个国家吸引直接投资的业绩,1998~2000年,在14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排名中,中国的业绩指数值名列第47位。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依存度和开放度。不少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与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FDI与GDP之比值高于中国。总体而言,中国的外资存量被夸大了。

第二,从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分布看,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外资比例较低,与世界FDI流动的行业分布差距较大。从区位分布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FDI存量差距极大,31个省市之间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别。由此可见,中国吸收FDI的绝对规模较大,但相对规模偏小,区域与产业结构不均衡。从总体利用外资规模判断,中国吸收外资过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威胁是没有依据的,但利用外资的结构有待优化。从产业层面来看,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控制和支配上。通过对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及其占该行业的比例,以及该行业内外资企业数量的研究表明,外资对中国不同行业的控制是非常有限的,外资企业所在的市场是竞争比较完全的市场,并不构成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威胁。

第三,外资对东道国的技术安全影响主要表现为技术依赖。技术依赖常常导致该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在制定国内技术发展战略时丧失主动权。中国的技术发展战略应当是“与狼共舞”,基本技术模式包括技术学习模式、合作式发展模式和独立的R&D模式。三种模式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总之,从技术安全方面分析,外资企业对中国技术安全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短时期内无法改变,但不能因为外资企业可能对中国技术发展构成威胁而关闭利用外资的大门。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正负效应关键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技术发展模式选择。

第四,FDI与FPI是外资的主要构成,FDI与FPI在危机发生期间表现不同。证券投资稳定性较低,其投机性和易流动性,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迅速抽逃,会加剧一国的金融波动;而直接投资稳定较高,资产不易转移,具有稳定国家经济的作用。在外资构成方面,中国的外资形式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明显不同,FDI一直占中国外资的绝大部分,而墨西哥在1994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前,外资中有70%以上都是FPI,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外资中的FDI所占比重也一直比较低。在外资的进入方式方面,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是FDI流入的两种主要方式。新建FDI能够迅速和直接增加东道国现有的工业能力,而并购FDI只是将当地资产的所有权从本国人转到了外国人手里,所以前者更符合东道国的需要。与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相比,中国FDI中并购所占比例最低。因此,外资所导致的在其它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现象不易在中国发生。

最后,是外资对于敏感行业的安全影响。所谓关键部门是指国内一些敏感行业,如军事、文化等等。中国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列举了禁止外资企业进入的名单,因此,外资对中国关键部门的安全威胁是不存在的。需要注意的是,被列入外资禁入的行业不易被扩大。

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外资并未构成中国的经济安全威胁。当然,外资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转移价格、技术控制、滥用市场垄断力量、降低环境保护标准等,但这些问题与国家经济安全本质不同,我们不能以国家经济安全为理由,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外资政策和树立起来的开放形象。

万晓琼摘自《中国产经新闻》(京),2005.10.24.B⑨

标签:;  ;  

外资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吗?_经济安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