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索论文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索论文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索

钞超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步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创新,各大高校已经从多方面入手开始构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文化传承被用作新的体育教学创新,使各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有了更多的认知,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人文精神的传承,让体育教学新模式深入人心,让学生和社会深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使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更加深远的教育意义。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育有机结合,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文化传承;高校体育教学;构建思路;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数千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食粮,文化教育是振兴国家的手段,是富国强民的保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教学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着强烈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将文化传承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环节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该传承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通过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 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联系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与否,通过文化的传承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国家自身的强大,文化领域才能不受外来文化的侵扰,才能将国家传统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同时文化的传承又离不开社会和人民,一个国家的社会离开了文化就变得失去了生气,人一旦离开了文化就丧失了对精神需求的追求,体验不到生活的真谛,文化与人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将三者统一,共同进步才能使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离不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高等院校在社会发展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担负起传承文化,向学生传授学识的责任。高等院校的教学如果没有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就无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素质低的人进入社会以后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1]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要秉承文化传承的目标,将文化传承当做教学的主要内容,构建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向学生传递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个人体育文化意识,培养体育文化精神,提高学生个人整体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教学映射着时代的特征,影响着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好的体育文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认知体育精神和体育行为,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2]。本质上的体育文化,是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精神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体育活动中传承下来的一种意识形态,决定着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作风,无论任何体育活动,体育精神都是体育活动的灵魂,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而做出的体育行为,都离不开体育精神,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体育文化。

二 体育教学和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国以来,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比较重视,在社会发展到不同时期时,都会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进行更改,每次更改都会创新和拓展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老旧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不能适应当前实际的教学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也要随之进行有效的创新更改。现在的学生都热衷于游戏和玩乐,忽略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缺少体育锻炼,体能下降,不重视体育文化课的学习,这种现状的发生与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有着直接关系,面临严峻的问题,高等院校要找到体育教学和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立即研究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派出许多党员去加强对各地团的早期组织的领导工作。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通过的团的纲领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是为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此后十几年间,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各地的团员青年相继投身工人运动、改组国民党、北伐战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去。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投入抗日救亡的斗争,共产主义青年团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改造变身为各种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 体育教学缺少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为了实现文化的传承,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要合理设计体育课程,创新合理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将文化有效的传承下去。我国大多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数量都比较少,课程内容枯燥无趣,无法提起学生学习体育文化的兴趣,高等院校的体育实践课程一般只有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内容单调,并且普及性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选择体育课程就是为了获得学分,并没有学习到体育运动的技术关键,更不要说是体育文化的传承。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基础知识讲解,附带很少的体育实践机会。这样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偏离了文化传承的目标。

(二) 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不丰富,教学方法不完善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核心教学思想,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为教学的目标,然而高等院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缺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社会适应实践的重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高等院校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体育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体育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当中忽视了文化传承对学生社会价值观的作用,使得体育教学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严重缺失[3]

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公众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行业监管更加严格。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商业银行审计,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加强全面审计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提升审计效能。

(三) 教学设施和场地配置不足

高等院校的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要增加文化教育的渗透,对体育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进行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对高等院校内体育文化的建设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达到增强体魄和文化素养的双重目标,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

最低收购价政策包括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油临时收储措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小麦和稻谷的收购上,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在这些区域由政府按照设定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收购,而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的收购价格时,则由农户自行处理农作物。粮油临时收储措施主要针对玉米、大豆、油菜籽等,由中储粮总公司负责相关的收储任务,由其安排下辖企业或者其他一些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收购,收购价格按照国家根据市场制定的临时收储价格执行。在此过程中严禁收购库存陈粮和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其目的是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粮油生产积极性,维护粮油市场稳定[14]。

三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有机结合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

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有限,学院内配置的体育设施不足,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导致很多体育课程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无法提供体育实践活动,如网球、高尔夫球等,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场地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还有一些课程所需的设备价格昂贵,日常维护和修理得不到保证,如台球、保龄球等,这些问题导致体育教育的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好。

(二) 在体育教学模式中融合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积累,孕育了丰富的内容,在每一个人心中烙下深刻的烙印,所以,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结合文化的传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一定可以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使其良好的发展,中华的文化会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文化的传承和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对体育模式的构建进行深刻的探讨,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并可行的计划。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传递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体育精神的培养,重点要明确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愿,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追求的自主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文化知识的自主性。

(三)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创新,丰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开设更多新颖的体育课程,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要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结合学校当地的体育文化氛围,开设符合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课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教育平台。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分别,在体育课程的开设上,可以增设一些符合当地文化的体育活动,例如,北方院校可以开设冰雪运动的体育课程,传授学生滑冰、滑雪技巧,在授课时可以讲解运动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冰雪运动在我国的地位,并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还可以在课程中多加入一些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例如骑术、射箭等,介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精髓,和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传统体育文化基础上,适当增加符合现代发展的元素,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文化的传承包含着创新模式,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将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4]

(四) 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高等院校要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齐全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提供设备保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体育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配备多媒体教学器材,让学生通过新媒体的平台了解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接受体育知识,传承体育文化[5]

四 结语

我国的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时代传承下去,从文化传承的视野上看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找到体育教学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并发现体育教学中缺失文化传承的问题,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丰富性,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体育文化内容,了解不同的文化,以便可以更好的传承文化。

智能诊断软件方案通过有效的引导式专家故障排除软件和机器学习能力,可提升一次性修复率,避免错误诊断和过度维修,与此同时,车载健康监控和云端预测性诊断工具可在故障问题发生前提供预警,并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及规则,改进未来的车辆健康性能。

参考文献

[1] 张文哲.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141-142

[2] 魏涛.从文化传承创新视角审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01):79-81.

[3] 计慧. 文化传承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分析[J]. 才智,2018(32):66.

[4] 曾志刚.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相互关系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5):293-294.

[5] 宋炜.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7):81-83.

本文引用格式: 钞超.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6):277-278.

作者简介: 钞超(1987-),男,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篮球、田径、乒乓球等方面的研究。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6.132

标签:;  ;  ;  ;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