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采取改革措施防止电大优势弱化_大学论文

应采取改革措施防止电大优势弱化_大学论文

要采取改革措施防止电大优势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大论文,措施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求效益,提倡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重要机制在高等教育内外社会的存在已成为客观的现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各类高等院校一方面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培养更多合格、适需的高等人才;另一方面也为了自身在社会现实中获得更多、更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它们纷纷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比教育质量,比办学效益,比综合实力,一个优胜劣汰、激烈竞争的格局正在形成。

作为象征着我国先进教育形态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创办15年来已培养了各类各专业的大专毕业生167.7万人,占同期全国高校毕业生数的15%。同时,电大教育还为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的地理布局,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比例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受到国家领导和社会各届人士的赞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花钱省,覆盖面广,教学质量好,办学效益高已被全社会所公认,同时,这也成为电大教育的自豪!

但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挟裹下,社会的需求瞬息万变,高校系统内的改革浪潮汹涌澎湃,电大教育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一、电大的“优势”与高校系统深化改革

15年来,我国电大教育已创下了辉煌业绩,人们总结出了许多电大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优势”,归纳起来其中最典型的有:

1.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国教育信息资源的统一配置。这一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全国性的“大课堂”,实现了现代教育“大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同时,高质量的教育信息送进千家万户,送到贫困山区,改变了那里的文化、教育资源结构;并为穷山沟飞出成群的“金凤凰”创造了基本条件。

2.全国电大教育组织系统网络优势。天上一颗星,地面二个网。如果我们把卫星和卫星接收网络作为一个教育信息资源的播放网络系统,那么它只有同遍布全国的教育组织网络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出教育的非线性效益增长。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信息通过遍布全国的教育组织网络不断地流通、变换,使全国的电大教育形成一个强大的有机整体,发挥出高效益的整体协同作用。

3.办学的规模效益优势。以上二个优势落实到本质上,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办学的效益。效益问题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电大在办学初期顺应了电大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校生规模最大时达92.53万人。1986年,首届经济类毕业生达24.88万人,为同年全国普遍高校经济类毕业生的7.6倍。电大的规模效益是众所周知的,同时,这一教育效益的增长并不完全遵循传统教育投入产出的模型。由于采用了昂贵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国性、大范围的播课,因此,电大教育必须满足一定的办学规模,即保持相当数量的在校生数和相当数量的招生数,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后,电大教育才会产生非线性的高效益增长,若少于一定的规模,则电大教育的效益反而比传统高等教育的效益更低。

4.面向社会需求开放办学的优势。突破了传统高校围墙的电大教育,开放地散布在全社会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之中,并与它们展开了广泛的联合办学。除遍布全国的省地县电大外,许多铁路、油田、交通、商业、银行、矿山、工厂、部队等内部也都办起了电大分校或电大工作站,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服务。同时,电大开设了11大科、35大类的441个专业,广泛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已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然而,电大教育的辉煌业绩并不能永远代表未来。“优势”也是相比较而言的,绝对不变的“优势”是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普通高校也推倒围墙,纷纷从传统教育的旧框框中脱颖而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开放办学,改革的捷报频传:

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合并创办四川联合大学。“联大”发挥优势,再创造辉煌,成为我国一所文、理、工、经、管、法、商兼容,学科门类最全,专业复盖面最广,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新型综合大学。

北京五所高校联合办学,创建“北京东方大学城”。大学城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国金融学院等五所高校组合而成,将在教学、科研、产业、后勤、学生管理方面实行联合。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他们开展教师联聘,图书馆互相开放,实验室和软件资源共享。学生们可以跨校选课,学校互相承认学分。在科研上,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与开发;同时还联合开办校产业,共同开辟市场,改善后勤服务工作。此举突破了过去传统教育观念长期形成的条块分割、小而全的封闭办学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了活力。

郑州大学开发成人教育,形成网络系统。目前该校已在全省先后建起了12个教育培训中心、51个教学辅导站、9个函授站。该校从调整办学方向入手,着力拓宽教育空间,强化为经济服务职能,在办好原专业的基础上,又增设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等一批新专业,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学校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按需联合办学,充分发挥不同专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并在各县、市办起了实用人才班,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学校还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派出教师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技术难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海工业大学面向市场经济体制,遵循教育自身规律建立起高等教育事业新的运行机制。1993年5月,一个与毕业生分配改革相配套、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取消高考,自主招生,择优录取,自费上学”的招生改革方案开始实施。该校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建立了比较科学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特长量化的四元评估体系,即:高中会考成绩,或由上海市考试中心举办的高中文化水平测试;高中三年综合成绩;部分专业加试和面试成绩;学有专长和特殊表现成绩,经过综合评审择优录取。上海工大成为全国第一个不经过统一高考,而由自己向社会自主招生,全部录取学生均须自费的高等学校。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学生自主选课的完全学分制,并与校内其他配套改革相结合,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各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广州出台高教改革措施举措。今年初步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大学相衔接制度,开始试行由广州大学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招收广州市属中专、技校、职高的优秀毕业生的办法。并以广州大学为试点,将公费生、代培生、自费生并轨,实行一种形式招生计划,一种收费标准,一条录取分数线。招收新生一律缴费上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自主择业。

总之,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从招生、教学、管理、直到分配,都在逐步地向整体配套,讲求质量,提高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不断地改革、开放,其优越之处大有超越电大之势。

二、追寻电大教育“优势弱化”的根源

作为全国最大的一个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无论是从改革的举措上,还是从改革的力度上,与各地普通高校比,都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如果说目前普通高校正挣脱传统教育观的禁锢,朝着系统优化、整体协同、开放搞活的方向大步迈进的话,那么相形之下电大教育,却被扭回到传统高等教育的轨道上来,面临着开放性大学封闭式管理,优势弱化,办学效益渐趋下降的危机。警钟,已为电大教育的未来长鸣!

1.政策环境不稳定,电大办学效益不稳定

1979年,国务院国发[1979]14号文件指出:“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对于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培养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将会起重大作用”。广播电视大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象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崛起。1979-1985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在校生数平均每年比上年增长44.7%,1985年在校生达92.53万人。从1986年开始,招生政策发生变化,招生规模缩小,办学效益下降。

1985-1992年间,由于政策的变动,使电大教育的办学规模,平均每年比上年都下降13.2%。而同期间,电大教育系统的教师、固定资产、校舍面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都在逐年增加,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产物。15年前,邓小平同志倡导并亲自批准成立的广播电视大学,从一开始就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需求,初具了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倡竞争,讲求效益,国家宏观控制,全民兴办教育的特征。如电大的办学经费从一开始就是多渠道筹集。据统计1988-1989学年电大教育经费来源,国家各级财政拨款占59.2%,社会力量集资35.5%,学生个人及其它约占7.3%。同时,在适应社会需求办学上采取学生入学以入学考试为主,也适当招收一些没有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提倡与社会上各部门联合办学,学生食宿安排自理;毕业生不包分配,由社会有关部门择优录聘等,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调控为主体,地方根据需求自主、开放办学的体制。1986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全国广播电视大学1990-1993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表明:

1990-1993年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专职教师平均增加8.25%,1993年达1.8万人。

1990-1993年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固定资产平均每年比上年增加24.9%,1993年达22.7亿元。

1980-1993年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舍建筑面积平均每年比上年增长15.7%,1993年491.9万平方米。

1986年以后,国家先后新增加卫星电视的两个频道,每天多播出电大课程12课时,加上目前全国已建成的1000多座电视台、6000多个地面接收站(其中大部分是为电大教育服务)的投入,使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教育信息资源成本明显提高了数倍。

根据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电大本可以多招一些学生为国家多培养一些人才。但我们失去了时机,办学效益下降了。以1991年为例:根据下达给全国电大成人高等专科招生计划指标共8万人。若按常规把1/3指标分配给县(市)电大工作站,那么,当年全国1500个县级电大,每县只配给约17人的指标,连教学班都组不成。若要集中办班,则有一半以上的县电大不能连续办学。对电大教育非科学性的计划管理,造成几年来电大办学效益的明显下降。

2.不平等竞争,教育生态失衡。

“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在教育领域里的出现是必然的。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开放办学,把教育网点沿伸到县(市),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一个十来万人口的县(市),就有十来所高校与当地电大互争生源,这就出现了教育生态失衡现象,有些办学单位还“放宽考试要求”,甚至宣传“只要交了学费就保证领到毕业证书”等。面对如此强劲的正当与非正当、合法与不合法的教育竞争,基层电大教育工作者困惑了,是放宽以随俗,还是从严以保质?显然,放宽是不允许的,电大教育全国统一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约束,每逢期末考试从中央到省、地(市)、县(市)的互换巡回监考制度制约着电大考试不容放宽。面对着电大教育的“六统一”,一些考生望而生畏,只得另择门路了。电大教育的生源在流失,基层电大办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3.按需办学机制不完善,电大办学受制约

广播电视大学按需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了,但还不完善,如专业设置不完全适应当地的需要,不能完全实行学分制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影响了电大事业的发展。

三、让开放性大学再创辉煌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再度接受洗礼的广播电视大学将建立在一个更新和更有序的开放性结构上,创造出电大教育明日的辉煌。

如果说,初创时期的广播电视大学是粗放型的开放性大学的话,那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广播电视大学应该是集约型、技术密集型的开放性大学。

所谓集约型、技术密集型的开放性大学是指:

1.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容量、广覆盖、开放性。它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性地覆盖全社会每个角落,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分散性与统一性,个别化与集团化的教育服务。

2.具有遍布全社会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执行着与统一教学信息相配套的教学指令,构成教育信息播出、接收和反馈的闭环教育控制系统,从而实施教学的全过程。

3.学生入学,根据单位或个人需求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或有制约地申请免试入学。实现一定范围内实施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相衔接,不同专业门类之间的学分互通制度,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4.面向社会需求开放性办学,在与厂矿、企业联合办学的同时,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通,及时地根据社会的需求实现自我调整,增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

因此,在这层意义上,并非一般的教育部门、办学单位都能办开放性大学。办学既要开放,又要保持一定的教学质量与效益,这意味着要实施更现代化的教学过程,实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那种认为“开放大学”只要给政策,大家都可办的思想将会重蹈1958年“红专大学”之后辙。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被警钟催醒的广播电视大学应怎样建立一个更新、更有序的开放性结构呢?

首先要继续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中央电大根据中央和国家教委的指示精神,提出了电大三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三个面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新时期电大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应推行在国家宏观控制下的,适应当地对人才需求的“三元”招生制。即:

A、国家指令性计划招生——如电大普通专科班学员招生——严格按参加高考成绩定线录取;

B、国家指导性计划——电大成人大专班学员招生——按参加成人大专入学考试成绩定线录取;

C、根据各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招收一定数量的免试生入学。

三元招生制一方面扩大了电大的生源,另一方面,也调节了办学规模。使电大教育在大面积办学中的组班教学得以适当调剂,提高了办学效益。当然对于免试入学的学生又可分成几种情况:对在岗中、小学教师学习电大相应专业、农村高中毕业生学习农科或乡镇企业有关专业的,实行免试入学就地学习。对厂矿、企业、机关等部门急需的人才,由各单位推荐,定向委培,可申请免试入学,但学费应适当提高。对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要求学习相应专业申请免试的,应由原单位或社会团体出具证明,并验明学历要求后才能批准入学,同时在收缴正常学费外,应加收培养费,以控制教育生态的平衡。三元招生制,渗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既扩大了招生规模,适应了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电大办学的效益。

其次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改造原有旧的专业,开创适合全国需求的新专业,极大地提高电大办学的规模效益。1983年在商品经济崛起之机,电大开设经济类的七个专业,一举招生20多万人,创造了很高的规模效益。建议全国电大开展协作、调查,根据各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探讨全国统一开设大科类的集团化的专业,从而进一步发挥电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国性传播课程的优势,提高电大教育的“生产力”。

第三,依靠现代技术,有计划地发展普通专科班。

电大举办普通专科班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普通高等教育,使普通高等教育向现代化教育演变的一个途径。因此,办电大普通专科班应具备电大的自身特色,即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决不能返回传统高校办学模式。招收的专业门类要适合电大办学的特色,要全国、全省或几个省联办相应的普通专科班,达成相对统一的专业设置、课程门类开设与课程播出。建议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全国统开的普通专科班的课程;同时,地方开设的课程应尽量纳入已开播的统设课程之中,以此,发扬电大优势,克服电大师资力量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电大普通专科班教育“现代技术化”后,还可以解决电大办学场所、住宿等条件的不足,可以让城市的学生走读,偏远的学生相对集中,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失学生管理,从而扩大电大普通专科班的办学规模。

第四,发挥电大的结构优势,把电大工作站推进到乡镇,扩大、增强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能力。

电大办学的基层单位——县级电大已遍布全国2/3以上的县(市),成为电大教育通向广大农村的前哨,将在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农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加大县级电大改革的力度,调整结构,扩大功能,改“县电大工作站”为“县广播电视大学”,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促进县级电大办成教学实体,增强县电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能力。县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央、省(市)、地(市)电大一样,并不单纯是高等教育机构。随着大教育观念的确立,县级电大应成为当地政府领导下的以中等教育层次为主,兼容高等、中等及其它非学历教育为一体的大教育事业单位。这样的办学实体,将在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统筹各类、各层次教育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上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新时期的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应把电大工作站的机构延伸到乡镇,建立乡镇教学点,充分利用空中教育资源,把中、低层次的电视教学内容幅射到广大农村,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力服务。

标签:;  ;  ;  

应采取改革措施防止电大优势弱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