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许明强

(1.成都大学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6;2.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四川 成都 610016)

摘 要 :产城融合本质上是城市3要素(人口、产业和载体)之间的协调均衡和相互支撑。基于此认识,构建以生产功能区集约度、服务功能区集约度、城市人口与生产功能区融合度、城市人口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为一级指标,包含9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的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产城融合;评价;指标

1 关于产城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动态

学者们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既有共性,也有突出的个性,而有的做法值得斟酌。例如,有的学者选取的指标达到50个左右[1],其中难免存在重复交叉之处,容易增加个别指标的权重,而且增加了数据获取的困难程度,降低了评价可行性。又如,评价应针对产城融合发展的直接结果与表现,但有的学者在选取指标时较多选择了它的影响因素,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以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评价产城融合的实际发展水平[2];同时,有的学者选择了与产城融合关系不够直接的指标予以衡量,比如GDP及其增速[3]。在指标权重确立上,有的学者采用了主成分法,这种方法争议较大,它既难以提供明确的经济解释,也无法减轻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有的学者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本质是对观察值离散性更强的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

当前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4]、“对分课堂”[5],也是有效促进课堂互动的代表性教学模式,值得各位同行实践和改进。只有实现高效互动的课堂,才是让师生共同进步的双赢课堂。

2 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有3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产业、人口(包括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工作在城市郊区生活的人口)、载体。产城融合应理解为城市的3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协调融合,核心要义在于城市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之间的布局需遵循合意距离的原则,见图1。基于此认识,构建了包括3个层级的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结合拟建工程规划方案构想、方案设计原则、主要设备参数、工程建设条件等,制定技术方案相近或一致的通用造价技术方案,可直接将通用造价视为工程的基础造价,后结合工程建设具体情况增加基于特殊费用而形成的新建工程整体工程造价。这种直接应用的方式较为简单,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对电网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构成与方案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2]。

图1 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的合意距离

3 评价指标分析

生产功能区集约度包括1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其中工业用地地均产出是衡量工业用地效率的最直接指标,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可以反映工业用地效率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大小。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尽管我国工业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前进,但仍然把工业用地就业密度作为衡量工业用地效率的指标之一。

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其中,生产性服务本地化率指企业购买本地生产性服务支出占企业全部生产性服务购买支出的比重。这个比率越高,表明本地供给的生产性服务越充分,本地企业获得生产性服务越便捷,生产服务功能区对生产功能区支撑度越高。

城市人口与生产功能区融合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如果产业对城市人口形成了高支撑度,则失业率更低;反之则失业率会较高。在城市人口(含农业转移人口)对产业发展支撑三级指标方面,平均招聘时间指企业从开始招聘到完成该岗位招聘的平均时间。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城市人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弱。之所以考虑这样的指标,是因为“城”绝不只是土地和建筑,它包括“人口”这个核心要素,“城”对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城市人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一座城市如果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一般劳动者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保障不足,甚至限制简单劳动力进城工作及落户,将使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延长职工平均招聘时间延长,造成员工平均流失率上升。

表1 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口与服务功能区融合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主要衡量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的支撑度。其中,商品房价收入比可以衡量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对商品房的购买能力,相应地反映商品房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满足度,其计算方法为“一二手商品房单位面积均价÷城市职工收入中位数”。保障房供需比计算公式为“保障房数量÷城市常住中低及以下收入人数”。在公共服务充足率上,很多学者通常采用医院床位、学校学位等指标,而数据获得难度也随指标增多而增加,采用人均公共服务建筑面积衡量公共服务充足率,更为简便有效。

服务功能区集约度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由于商务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在空间上难以分割,所以统一用商业服务业用地地均产业衡量其用地效率;由于服务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不因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方式影响就业密度,服务业地均产出一般能够反映服务业就业密度,所以在这里不出现该指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公共管理属于服务业,公共管理用地及建筑上没有直接产出,用“人均公共管理用地面积×人均公共管理建筑面积”衡量公共管理土地和建筑使用效率。

2.我们应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未成年人去见义蛮为、见义妄为,更不是让未成年人去做出一种勇敢但却忽略生命价值的行为,我们必须要教给他们一种方法,而不是单纯地、一刀切地否定他们的见义勇为;

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相容指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损害最小化,其相容度的理想评价指标是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所对应的污染规避边际效用和边际交通成本,如果二者的差等于0,则其布局达到合意距离,比非合意距离布局的相容度高,如图1中D1点对比D2点布局方式,D1点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的相容度更高,从而产城融合度更高。如果不同城市的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布局都实现了合意距离,则观察合意距离对应的污染规避边际效用(或交通边际成本)值的大小,其值更小的城市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相容度更高。如图1中以D3点为合意距离的城市,比D1点的城市在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的布局合理性、相容性上更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合意距离的确定十分复杂,而且城市居民一般倾向于最大限度规避生产功能区的工业污染,所以暂以“工业污染有效规避距离”为城市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之间的合意距离,以该距离的交通成本作为衡量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相容度的重要指标。工业污染有效规避距离指污染规避边际效用为0的最短距离,也可称为工业污染显著辐射距离。这个距离的交通成本越低,则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的融合度越高,反之则二者融合度越低。有的城市工业园污染有效规避距离长,相应的工业园与母城距离更长,但由于建立了发达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成本更低,该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度因此却更高。如果工业园消除了污染,生产功能区与服务功能区之间的合意距离将降低为0,工业园与主城区实现无缝衔接,完全相容,大大提高了产城融合度。

参考文献:

[1]陈甬军,张廷海.京津冀城市群“产城融合”及其协同策略评价[J].河北学刊,2016,36(5):136-140.

[2]黄桦,张文霞,崔亚妮.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发区产城融合的评价及对策——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8(11):110-114.

[3]甘小文,毛小明.基于AHP和灰色关联的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测度研究——以江西1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5):88-95.

文章编号: 1004-7026(2019)14-00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293.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4.0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产城融合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15YJA79007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中外工业园经验数据的产城融合实现机制实证研究”(2015M572487)。

作者简介: 许明强(1975—),男,四川安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房地产经济。

标签:;  ;  ;  ;  ;  

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