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创伤护理腹部开放性外伤护理观察
邓茗方 陈婷 徐娅利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邻水 6385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护理腹部开放性外伤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6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56人。所有实验患者均采用急性创伤护理方式,经过处理后,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与感染情况。结果:患者在住院后,第一时间采取急性创伤护理,大部分患者外伤均以痊愈,并且发生感染患者人数较少。讨论:针对开放性腹部创伤患者,检查患者内脏是否受到损伤,继而对创伤进行积极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开展手术,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全面护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创伤;腹部开放性外伤;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103-01
腹部开放性外伤在通常情况下是由于锐性外力导致腹壁裂开或者穿透,继而使得腹腔与外界相通,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内脏损伤现象。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伤口较大时,会出现内脏与肠管脱出。患者出现腹部开放性损伤之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生命危险。医院在治疗此类患者时,除了常规治疗外,还应当向患者提供急性创伤护理服务,加速患者健康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6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56人。实验患者年龄在19-49岁之间,男性患者人数为32人,女性患者人数为24人。其中穿透伤患者人数为41人,非穿透伤患者人数为15人。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并未发现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所有实验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治疗,且实验在患者及家属同意下开展。
1.2方法
所有实验患者均采用急性创伤护理,护理内容可分为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与手术后护理,具体护理过程如下。
1.2.1术前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安置,在安置后,便不能随意搬动患者,避免伤势加重。安置患者后,护理人员应当每半个小时检查患者血压与脉搏,并详细记录。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避免患者出现休克与昏迷等现象。其次护理人员应当仔细观察患者腹部状态,判断患者腹部是否存在移动性浊音,并协助医生开展各项检查。还应当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输血。腹部损伤患者往往失血过多,因此需要尽快补血。并且使用另一条静脉通道,为患者注射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最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保证患者意识清醒,还需要提前准备手术器材,并进行消毒[1]。
1.2.2术中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随时关注患者出血症状。若出血量较大,难以控制,则应当立即告知医生,并辅助医生进行止血操作。在手术中,护理人员还应当辅助医生,为医生擦汗,更换手术用品,并做好缝针等收尾工作,从而确保手术顺利开展[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术后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当关注患者伤口出血情况与麻醉情况,并积极做好患者引流工作,固定患者腹腔内部的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详细记录引流情况。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当教授患者如何翻身与咳嗽,并教授患者家属正确护理方式,告知其护理禁忌。最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开展护理工作。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在手术后,应当禁止食用任何食物,为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当患者排气恢复后,可适当食用易消化的流食,待伤口情况稳定后,可逐步增加其他食物。患者手术切口处,需要定期消毒与更换纱布,一旦发现切口处红肿、流脓等现象,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伤口恶化[3]。
此外护理人员针对部分心理问题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应当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继而对症下药,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并将病情现状与治疗效果等知识向患者普及,从而使得患者能够采用积极心态接受治疗。
1.3诊断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与治疗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使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分析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20.0做数据分析,计数概率利用%表示,利用x²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护理后,56名实验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其中痊愈患者人数为48名,治疗有效率为85.7%,8名患者病情好转。95%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一周,便可以拔出引流管,剩余5%患者在手术后两周内拔出引流管。在治疗中,仅有6%的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现象,4%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但在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感染现象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3.4%。由此可见,针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急性创伤护理方式,效果较好。
3.讨论
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主要是由于一定外力作用,导致腹部出现损伤,出血量较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对肝脏造成影响。因此医院普通外科在收治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腹部损伤是否伤及内脏,继而采取急救措施。针对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并辅以急性创伤护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面护理。首先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病症并安置患者,继而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记录,辅助医生开展急救措施。在手术中,配合医生工作,观察患者腹部出血量,做好收尾工作。手术后,及时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定期为患者更换纱布,一旦切口处出现红肿、流脓等现象,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还应当严格控制患者饮食,针对心理问题患者,及时疏导。通过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与手术后三个阶段护理,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健康恢复。我院在针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便采用此种护理方式,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均已痊愈,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由此可见,针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急性创伤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朱新兵.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06):474-476.
[2] 牟利江.腹部开放性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6,18(35):55-56.
[3] 陈国健.腹部开放性损伤19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5,16(13):44.
论文作者:邓茗方,陈婷,徐娅利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开放性论文; 外伤论文; 创伤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损伤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