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近年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面临的问题仍然较多,不容忽视,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平衡,工作缺乏连续性,推动力度不大,达标方式多种多样,规范程度参差不齐,激励约束不到位,自愿程度不高,水平提升也不够明显等,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必须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艰辛的代价才可以实现,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持续不断推动和努力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完善支撑体系,形成统一标准,构成统一体系,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前进,为生产经营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施工建设;实施
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 科 学的 安全 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岗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使企业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状态下健康而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类行业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困难重重,处于事故频发期,面对这种紧张状况,安全工作压力非常之大,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的提出和建设正好为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出路,成为当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安全生产标准化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供了基本手段,体现了企业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也成为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预防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也是企业建立约束机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全管理缺乏手段的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2 标准化分类
标准化大致可以分为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现场标准化三类,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现场标准等,要求做到“防护与设施标准、管理过程可控、行为与操作规范、文明施工形象俱佳”等四个方面。
2.1 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是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以管理领域中的重复性事物为对象而开展有组织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称为管理标准化,其主要针对的是管理流程、程序、过程和内容等,具体包括体系建设及运行标准化、规章制度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化、组织标准化等几个方面,主要是对管理程序方面进行统一标准,目的在于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管理运作模式,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做到了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样样俱全,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2.2 作业标准化
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作业标准化主要针对的是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方面,是直接与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简易化、系列化的标准,主要目的是把企业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进行规范,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而作业标准化的优点就在于对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作业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因此,作业标准化更重要的体现是安全操作和施工的标准化,解决了以往作业操作的盲目与随意现状,对安全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2.3 现场标准化
现场标准化主要是指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环保、形象等方面的统一标准,主要包括标识标牌、风水管线、材料物资堆放、现场文明施工、安全设施和防护、劳保用品和防护用品使用、各类工具使用等方面,现场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形象和现场安全受控两个方面,施工现场是企业面对社会市场的窗户、门面,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整体形象,从现场的标准化可以判断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企业的形象面貌,另外,大部分事故源于现场,现场标准化可以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对安全起到了最直接的预防作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安全方针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一面。
3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和作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的沉淀,是企业职工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动和物质表现的统一。它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分解,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化。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安全自觉行为为目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科学管理思想。它具有以下三个作用:
3.1 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决策者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气氛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而且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
3.2 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
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就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生产精神就是一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自己对照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它能使职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3.3 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系统管理理论表明,组织起来的集体具有比分散个体大得多的力量,但是集体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该组织的凝聚力,取决于该组织内部的协调状况及控制能力。组织的凝聚力、协调和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制度、纪律等刚性连接件产生。但制度、纪律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难以适应复杂多变及个人作业的管理要求。而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内部粘结剂,是人们意识的一部分,就可以使职工自觉地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知道安全文化已渗透其中:
4.1 管理标准化
主要强调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和原始记录。要求安全基础管理扎实,规章制度齐全,原始记录准确,实现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4.2 现场管理标准化
主要强调现场管理,要求工作现场按照国家标准,实现文明、卫生、整洁;各种安全标志、标语齐全醒目,各种信号、保险防护及警报装置齐全可靠,安全通道通畅,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实质上是一种安全文化环境,它随时提醒、激发职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也能随时防止职工产生失误时带来种种危害。
4.3 操作标准化
要求每个工种岗位都要制订科学的、可行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每个工人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执行。这样做能使每个人培养一种正确的操作方法,纠正和避免习惯性的违章作业。这种严格的动作规范,实质上是一种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识的体现。严格执行这种操作程序动作标准的过程,也是对职工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和安全素质的过程。正是这种行为标准,规范了职工的操作,培养了职工的自觉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中心,以行为科学为依据,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安全生产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独特的管理方法。它的内容广泛、具体,既涉及到了人的思想,又涉及到人的行为,还涉及到企业环境。
5 结论
随着经济发达发展,各种建筑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这种高强度的建筑建设对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对建筑工程的相应管理上也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本文结合本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现状,谈谈我对建筑工程监理建立安全标准化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国印. 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 工程技术:文摘版:00204-00204.
[2]王振. 浅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5):108-109.
论文作者:张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作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企业论文; 文化论文; 现场论文; 职工论文; 标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