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论文

“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论文

“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

杨 明[1]王斐斐[2]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2]博山区第一职业中专、技工学校 山东·淄博 255200)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础上,提出依托国际合作培养外语跨学科人才的“外语+”国际班模式。这一模式在实现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协同培养,加快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吸收和融合,助力师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国际化办学的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虽然该模式仍面临很多现实困难,但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索出新路径。关键词 外语+ 人才培养 跨学科 国际合作

“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面临全新挑战。既要遵从外语学科自身规律,又要对接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给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蒋洪新(2018)指出:“不能把英语仅仅作为一种技能与载体,而要在夯实英语语言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实现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内在勾连和深度融合”。实际上,不仅是英语,所有外语专业都需要这种跨学科融合。因此,本文在归纳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从国际合作角度重新思考“外语+”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期为外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1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外语+”模式,其本质是外语专业的复合式人才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我国外语教育界一直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径(王守仁,陈新仁,2008;戴炜栋,王雪梅,2015;卢植,2018等)。其中四种模式受到的关注较多,分别是:

等级相关系数.这种方法是Spearman提出来的,用来求两个顺序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要求两个变量都至少是顺序变量(也可以是等距量表或比率量表),但不一定要求它们服从正态分布.

模式一:“外语+分方向培养”

这一模式根据课程性质区分若干培养方向,如“应用外语方向”、“语言文化方向”、“商务经贸方向”等。分别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方向选修课程。

(1)有助于实现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协同培养。由于采用国际课程合作的形式,不论外语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其教学和学习都使用外语。一方面,外语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通过外语来掌握和提高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外语基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也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强化。这就保证了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的一致,甚至能够有效地改变外语学生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难题。

示踪剂技术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领域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示踪剂技术在评价油藏特征、制定开发方案和选择增产措施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一、固守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实现跨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人才培养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总的来看,这些问题包括:

总的来说,大部分“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尝试将不同专业知识简单复合,远未实现外语与专业的跨学科培养。失败的尝试,迫使我们重新探索外语人才培养的出路。

模式三:“外语+第二专业”

(3)目我国老年人运动干预研究比较零碎,涉及诸多主题,缺乏系统的研究。由于认知神经科学本身也是一个新兴领域,虽然大部分研究认为,适量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但是研究者对一些关键问题,如对于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体育锻炼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提升的量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还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模式是指在学校政策范围内,鼓励外语专业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在完成外语专业全部学分,并修满第二专业规定学分后获得“双学位”。

(1)跨学科选择趋同、缺乏特色。“外语+”模式中非外语专业的选择,关系该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设置的跨学科专业应当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办学特色对接,真正达到优势专业资源的融合。目前,部分院校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跟风开设“外语+商务”、“外语+法律”等双学位项目,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和同质化。不但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叠浪费,还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这种模式针对非英语的外语专业学生而设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专业。

此外,很多高校还在非外语专业施行“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因其主体并非外语专业,这里不再说明。

2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

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住院病人性别、年龄构成、医保身份构成,平均住院天数无差异。2016年 26 550人次 ,男性10 832人次,女性15 718人次;平均年龄为56.25岁;医保身份城镇职工20 433人次,城镇居民6 117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10天。2017年 27 304人次,男性10 796人次,女性16 508人次;平均年龄为56.45;医保身份城镇职工21 110人次,城镇居民 6 194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07天。

图2为两类吸收式热泵AHP和AHT的基本示意图,图中发生器和吸收器分别为解吸和吸收发生场所,冷凝器和蒸发器为辅助被吸收剂完成从发生器到吸收器的循环(高压至低压)。发生器中的解吸为吸热过程,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为放热过程,吸收剂和被吸收剂组成的工质对较低的沸点(常压下低于水沸点)使得AHP和AHT能够对低温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直观上可以看出,由于两者的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分别处于泵的入口侧和出口侧,故AHP中的发生器和冷凝器操作压力高于蒸发器和吸收器而AHT则反之。因而使得发生器在AHP中比在AHT中操作温度更高,吸收器在AHT中比在AHP中操作温度更高。

模式四:“小语种+英语”

(2)外语与专业能力培养分离。“外语+”模式旨在实现跨学科能力培养,既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又通过专业学习提高外语应用能力。而实现共同提高,首先要保证学习环境的一致。但在现实中,专业知识几乎都是汉语讲授,全外语或双语专业课比例极低。这就形成了“用外语学外语、用汉语学专业”的尴尬局面,两者互不干涉、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实现“跨学科”的培养目标。

①水库管理单位具有土地管理权,不改变原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适用于管理范围内存在非权属土地又难以确权于水库管理单位的情况。水库管理单位只在水库防汛与兴利调度时行使其管理权,以充分发挥水库效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在“外语+”模式中,教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以凸显。但受各院校办学层次、学科设置、师资水平的限制,现实情况往往是外语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而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又较差。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出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不仅专业知识不过关,外语基本功也不扎实。

(4)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外语+”模式实践的深入,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市面上鲜有专门为“外语+”模式编写的教材,导致外语教材与专业教材的内容缺少互动;另一方面,受师资水平限制,引进的原版教材很难被充分利用,而国内发行的双语教材质量又参差不齐。至于配套学习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课程、图书资料等,更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如在外语专业开设“法律外语”、“科技外语”、“国际贸易实务”、“工业知识概论”等交叉课程。

3 “外语+”国际合作模式的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因此,在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绝不可忽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引入国际优秀教学资源,推进外语专业的跨学科发展具有本土教育资源不具备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从土体变形云图上可以看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土体变形有显著增长,左侧土体水平方向位移造成的偏压作用明显加剧。表3是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结构典型截面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隧道结构在基坑开挖后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安全性无法保证,有必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2)有助于加快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的吸收和融合。与国外高校的优势专业合作“外语+”国际班,引进国外原版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普通双语教学资源缺乏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的难题。在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中外双方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改良,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本地化。探索出一条符合外语学生特点,体现“引进、消化、吸收、合作、融合”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3)有助于师生的多元化发展。开设“外语+”国际班需要依托双方学校层面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而“外语+”国际班的推进也必然会扩大校际合作范围。对学生而言,这种模式可以提供便利、优惠、有保障的出国机会,满足学生国际进修的需求。对中方教师而言,一方面,依托外方合作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培训机会,可以提高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参与项目可以学到跨学科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培养跨学科科研的能力。

模式二:“外语+专业知识”

(4)有助于提高国际化办学的灵活性。目前,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国内高校实现国际化办学的主要渠道。与这种形式相比,“外语+”国际班的开设程序简单、形式灵活,不需要漫长、严格的层层审批,学生不需要缴纳高额学费,因而更具有吸引力。此外,由于国际班人员是入学后通过自愿报名、学院择优录取而确定的,不受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影响,学生外语水平较高、学习意愿强、生源质量得以保障,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4 “外语+”国际班的现实困难

尽管“外语+”国际班模式在理念上符合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必须正视的现实困难。

首先,选择合适的国外合作院校并非易事。一方面,受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国内院校很难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能引入和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即便达成合作意向,如果双方在办学特色、学科设置、办学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切实维护学校、学生的正当利益。

其次,实施过程需要协调各方关系。由于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考核等方面自成体系,国际班必须单独管理,这将挑战甚至颠覆学校统一的教学秩序,给相关部门带来额外的工作。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模式的运转都将受到影响。更何况,国际合作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鼎力配合,很难顺利开展。

此外,课程衔接过程也会出现诸多问题。选择哪些专业课程?选择什么时机衔接?如何协调教师教学进度?如何利用教材?如何安排开课顺序?选择什么形式授课?如何有效减轻学生负担?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无法实现外语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而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价值性是指知识链拥有的知识资源能够降低成本或提高知识链的收益,知识资源可以为知识链赚取“李嘉图租金”和“张伯伦租金”。前者是由于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而获得的收益,后者是利用规模经济和高额的转移成本建立的高进入壁垒;知识链通过知识整合和知识创新,还可以创造出“熊彼特租金”,即通过在一个不确定性很高或者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承担风险和形成独创性的洞察力来获得基于创新的租金[13]。

现实困难虽然客观存在,但不能因此否认“外语+”国际班模式可能带来的变化。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过充分调研和深入讨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否则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5 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对外语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探索“外语+”国际合作新模式,既符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又对接扩大教育开放、坚持国际化办学道路的时代潮流。外语教育从业者应当积极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培养更多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新型跨学科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曼纯.我国外语人才需求抽样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614-624.

[2] 戴炜栋,王雪梅.“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4):1-11.

[3]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5):243-247.

[4] 卢植.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实践[J].外语教学,2018(1):50-54.

[5] 王守仁,陈新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8(3):2-7.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 of"Foreign Language+"Talents Training

YANG Ming[1],WANG Feifei[2]
([1]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Shandong 250353;[2]Boshan No.1 Vocational Secondary and Technical School,Zibo,Shandong 25520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actice of"foreign language+"talent training mod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foreign language+"international class mode relying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train foreign languag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This mode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aspects of realizing the co-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accelerating the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of foreign excellent teaching resources,help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mproving the flex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running schools.Although the model still faces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it explores a new wa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talent training;interdisciplinary;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9.03.031

基金项目: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2018(第1期)国际合作研究专项项目“中英英语教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QLUTGJHZ2018021)”

标签:;  ;  ;  ;  ;  ;  ;  

“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