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设计论文_南晓炫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本文在对传统中小学教学空间与组团式教学空间的对比之上,介绍了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的一般特点,并重点阐述了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设计要点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基础教育领域也对教育理念做出了新的认识,即:教育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促进社会发展保证文明的传承,另一方面促进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空间模式被不断的发掘出来。其中组团式教学空间在教学自由性和空间灵活性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优势,反映了未来中小学教学空间的发展趋势。

1.组团式教学空间与传统教学学空间的对比

传统的教学空间有着严格的功能划分,一般包括教学楼、实验楼、文体楼等部分,各部分之间各自独立。教学楼以标准教室为核心,通过走廊串联,形成教学群组,标准教室直接面对走廊或大厅。这样的教学群组一般以年级分组,形成树枝状,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之中,通过简单的楼梯或厅联系。公共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空间的边角处、建筑的入口处,以及建筑的连接部位。

传统的教学空间便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迅速传授,以及标准化的教学,同时也便于校方的日常管理,因而一直以来被广泛的采用。然而这样的教学空间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样的教学空间只能容纳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课下学生自习。其次,中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过于单调的教学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无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另外严格的分区划分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交流阻隔,造成学生社会交流技能的缺失。最后,由于课程的进展不同,不同教学空间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传统的教学空间的灵活性差,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组团式教学空间是在厅廊连接的基础上复合一定的其他功能空间,形成一个个类似住宅的组团。一般以一个组团内的多功能活动厅为中心,组织起组团内的各个部分。该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多种的学习功能,例如图书资料、组团内部的合班授课、展览、自习等。组团房组织完全由课程和学校的教学特点决定,形成一个主题中心,多功能厅作为该学科的主题活动场所。固定功能用房与活动厅之间一般设置一部分的缓冲空间,该空间作为生活化的场所,提供非正式学习机会和服务。功能完善组团式教学空间内还设置了教师的休息室和辅导室,方便教师在非正式的场合下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各个组团之间以走廊或厅连接,为了促进组团之间的交流,这部分走廊或大厅一般复合一些功能较为开放的学习辅助空间,或是通过景观手段创造出吸引人的场所。

图 1-1 传统教学空间与组团式教学空间对比

组团式教学空间与传统教学空间相比的优势在于,首先组团内部组团内完善的功能和向心的空间形态能够产生凝聚力和归属感,类似于家的感觉。其次组团内部的空间层次非常丰富,从正式的学习场所到生活化的学习场所,从个体的学习场所到集体的学习场所都能满足。这种丰富性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同时由于有了这一特点,教师在学生学习当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专注于授课,到现在授课与辅导并重,师生之间可以更多的互相接触。再次,组团式教学空间的灵活性强,不仅组团的形式可以订制,组团内部空间还可以再划分,形成新的教学空间规模,满足不同课程开展的需求。最后,组团式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用房的使用率,实现空间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2.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的设计要点

(1)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的教学用房数量、种类、规格应当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传统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然而在新世纪,为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除基本知识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公民性被列为课程的综合目标,课程形式也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授型,而发展出了协作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等多种形式,并且课程门类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根据这种变化,教室的数量和种类也应随之变化。

(2)充分考虑不同教学用房之间的组合关系是组团式教学空间成立的基础。制约这种关系的因素包括课程体系、学校的特殊需求以及物理环境。在方便使用的前提下,注意动静分区,避免活动干扰,为主要教学用房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日照通风。

(2)创造开放的空间体系。首先,开放的空间体系要求整个教学空间的配置关系能够进行随时的调整。要实现这种空间体系的开放需要对各种教室的尺度进行研究,以模数化的设计,形成不同的尺度序列,以教室和辅助空间相配合的手法实现不同尺度序列之间的转化。同时还要注意管道设备的集中化设计,方便变换使用。其次,组团式教学空间内部的教室应能够最大可能的开放,从而实现教室与其他空间的灵活分割与整合。

(3)学习空间应当灵活多样。首先,教室空间的设计应能够为桌椅的不同排布提供条件。教室的开间与进深的尺度应进行精确的测算,能保证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时,视线、声音等物理环境达到最佳。其次,组团内部还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多功能空间。这种空间的独立性不及各种教室,可以在公共空间中,其分割可以是轻质隔断、玻璃甚至仅靠家具。

(4)注重使用者与空间互动。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学空间内部的功能都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而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实用且有趣味的。使用者与空间的互动往往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在对教学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促进这种互动行为。

(5)与学习行为相协调的心理空间塑造。心理空间产生于人体的感知,因此,成功的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设计必须符合青少年的人体工程特点。应当根据不同的学习行为,设置舒适适宜的空间及设施。另外,不同学习行为所需的私密性等级是不同的,学生建立认同感需要私密性,学生增强应对环境的信心和能力更加需要私密性。

3.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发现教学空间的开放、灵活以及多用途,将是未来教育设施发展的一大趋势,而组团式教学空间具有适应这种趋势的诸多优势。针对中小学生的组团式教学空间设计,内容非常繁多手法极为丰富,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丽冰,李志民,李曙婷.中小学建筑空间灵活适应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37-38.

[2] 屈健.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10,01:29-32.

[3] 廖建民.对普通中学设计的几点体会——基于几个普通中学设计实践有感[J].城市建筑,2013,16:293-294.

论文作者:南晓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小学组团式教学空间设计论文_南晓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