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共享城市3D虚拟建筑商业新常态——以郑州市西区锦艺城商业片区为例论文_冯婧,徐雅,常慧

智慧共享城市3D虚拟建筑商业新常态——以郑州市西区锦艺城商业片区为例论文_冯婧,徐雅,常慧

郑州西亚斯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1150

摘要: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共享时代的到来,人们使用的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组织方式在未来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共享时代和智慧城市背景理论,以郑州西区锦艺城商业片区为例,从无私属建筑内部空间、无商户模式等方面大胆设想,提出一套在智慧城市共享综合体的新常态体验空间模式,以期为城市片区级的共享空间影响提出具体化建议。

关键词:共享时代;智慧城市;共享综合体;无私属虚拟空间;3D虚拟交易

一、共享时代与智慧城市

(一)背景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消费产业类型与模式发生改变,消费产业的单一性与专属性逐渐弱化。共享经济越来越占据人们的眼球。“共享”一词指的是一件物品或者是信息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方式或者渠道改变其使用权。

(二)共享关系

网络、大数据、私人移动终端的同步发展,使得智能共享网络平台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2015年sidewalk Toronto智慧社区的建立,及时收集掌握周边数据进行串联分析,以达到共享基础设施的目的。现实世界中除了电子共享关系,更重要的是空间共享关系,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物质上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寻求心理上的需求,而只具有某单一形式的建筑满足不了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的需求,于是就有了共享空间的形成,1967年美国建筑师波特曼首次提出共享空间,并根据人对环境的反应做出建筑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往。

(三)智慧城市概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数字化时代”的提出使得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在提出的“智慧城市”又好比一场工业革命一样,再一次带动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本质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来对例如环保、公共安全、民生、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方面的资源及时进行调配分控,达到对城市的各方面智能化管理的目的。也正因如此,城市资源的使用方式与分配方式会发生大的改变。

二、郑州西区综合体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其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西区建设以碧沙岗综合服务中心为主,市政府所在地,辐射西部城区的生活服务中心。面临西区宜居生活区居住用地的飞速建设,相应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亟待升级完善。时代不断变换,原本重点发展的纺织业和重工业日趋衰落,曾经辉煌耀眼的碧沙岗商圈及西区商业,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和调整而逐渐被消费者抛弃,最终衰落下来。

锦艺城购物中心有A、B、C三个区,面积达到30万㎡,坐落于郑州桐柏路与棉纺路交叉口,是西区传统商业中心,在设计中采用分区处理的手法。分别以温馨家庭和时尚青年作为其主要消费群体和目标消费者进行分区处理;在装饰上采用整体统一、区域强调变化的手法进行设计装饰。而且从建筑中提炼元素,延伸到室内设计中,以“锦”为理念,强调“锦”的质感,柔顺、华丽、流畅,展现高雅、时尚、富有动感形态的空间,形成呼应,达到里外均衡的效果。锦艺城将室内外景观、小品的结合与商场主题密切联系,保证内外景观、空间及商场主题特色的和谐。玻璃采光顶在满足采光的前提下,同时也与室内、外的整体设计相融合。

(二)现状问题

1.市场份额瓜分

虽然锦艺城购物中心片区在运营之初状态良好,但在西区庞大的宜居片区中商业布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中原万达抓住西区一大批23-35岁左右的轻时尚消费人群,以中原商贸城为代表的碧沙岗商圈也在紧握着西区的45-50岁左右的常住居民,西元广场也以其地铁口的核心区位优势抢夺着中间的游离客户,市场上的竞争相当激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业态营销同质

虽然锦艺城购物中心在西区占地规模较大,但其营销手段和业态设计与其他商业购物中心并无二致,且楼层业态分布大同小异,一层珠宝、中间层服饰和顶层的餐饮布局陈旧传统毫无新意,无法摆脱消费者对游购娱的疲怠心理。所以从商业发展空间上来讲,留给锦艺城的并不多,锦艺城想要从中突起,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它必须要做好差异化营销,包括商业空间以及商业业态的差异化。

(三)过程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对商业娱乐业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同时,以单一消费为目的的逛街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少,同样的道理,人们在吃饭娱乐时候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放松心情而发生的。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冲击了现实商业的运行,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必须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商业建筑虽然能够容纳人们的购物行为、娱乐行为,餐饮行为以及休憩行为,但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属性,区域划分明显。在这个大前提下,共享空间的营造很重要,是大型建筑内部的核心空间,指建筑中的部分空间通高几层或垂直贯穿全部建筑高度的室内空间,兼备交通等综合功能,能烘托人与人之间的公共场所精神 ,带动室内交流气氛。一座商业建筑的共享空间对其发展和运营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的商业模式与建筑类型以及共享空间在其中占据的面积比例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新共享模式解析

综上所述,锦艺城商业片区虽然顺应城市建设隶属于城市商业综合体,但三栋建筑内部空间资源浪费,室外公共空间被大量挤占,基于共享空间与智慧城市理论的前提下,我们大胆提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商业建筑类型及营业模式,试图为郑州西区建设提供一种共享综合体的新常态模式。

1.无私属建筑内部空间

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共享空间不仅要满足其与整个建筑中心的整体性,还应当与城市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把整个商业建筑的外形与内部融为一体,置放于整个城市环境中应该是符合城市规划与设计。把建筑的共享空间设计当成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在空间氛围上,共享空间还应当以商业购物中心的氛围为主,刺激消费依然是设计的部分目的。但是更应该注重消费者进入空间之后的购物体验。所以共享空间和城市主体以及建筑的整体氛围应当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无私属空间中,各个商铺和为人们提供餐饮需求、娱乐需求、休憩需求的空间无明显界线划分。以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德国馆主题流动空间为参照,注重消费者的主要交通流线,整个商场以交通流线为主体,并辅以餐饮,休憩小空间,以下沉,软隔断等空间限定手法做分区,抛弃以往的墙体硬式隔断,加强各空间之间的交流。整个交通流线周围做不规则商铺区分,所有商铺没有明显的门窗之分,以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每个商铺入口处做商铺意向小空间,以此来表达商铺属性,其他部分并不做多余处理,主要通过VR虚拟体验来解决商品展示问题,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商铺固定属性不易转换的问题。所有类型商铺均辅以娱乐性质,通过视觉体验等方式来增强顾客的消费心理需求。

2.无商户模式

传统商业以主体商户和客体顾客为服务与被服务对象,以实体商品为交换介质。而新型综合体在无私属商铺空间设想下应运而生的是“无商户模式”,“无商户模式”不是没有商户,而是每个商铺都没有固定商户,而是无论是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均在设定预约时间由买家和卖家提前进行移动终端预约,需要客体活动时,销售者在指定时间和指定商铺空间等待买家前来体验交易,这种模式大胆地打破了商业固定卖家、固定租金、固定交易的传统商业形态。

3.3D虚拟技术“无实物交易”

虚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节省实体商铺占地面积大,商品数量多的问题,在特定商业形态中,如服饰、珠宝、家居用品等需要实物交易的商品中,在预约的商铺空间中并无实体柜台,取而代之的是3D虚拟成像,顾客只需要进入此空间,计算机即可将顾客自身数据与商品尺寸颜色等信息进行匹配,并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交易。本质上来说,商铺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空间而非实物操作,其目的在于将顾客引入新型商业形体中,形成空间体验、即时交易的智能化操作。

三、结语

智慧城市共享综合体的创想是对建筑内部空间属性的重新定义,对商业模式的颠覆性革新,更是对城市宏观层面“肌理”组织的变异再造,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在共享时代发展下对城市建设成本资源的节约,公共空间组织的集约和缔造人们美好生活方式的共享愿景。

论文作者:冯婧,徐雅,常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智慧共享城市3D虚拟建筑商业新常态——以郑州市西区锦艺城商业片区为例论文_冯婧,徐雅,常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