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培养教师观察、研读幼儿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_陆昕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培养教师观察、研读幼儿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_陆昕

安徽省合肥市安农大幼儿园 230061

一、背景

学前教育专家M.A.埃贝克提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确,在教育者面前的幼儿是一本“难读的书”,而观察就是读懂幼儿这本书的“金钥匙”。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观察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本课题选择在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观察、研读幼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之中,通常老师讲过的理论知识幼儿容易忘记,自己具体看到的形象容易记住,而亲手操作感知的更容易理解。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描述

在“编辫子的启示”课堂中,在后面的壁橱上出现了两个可乐瓶做的娃娃,她们的两边都垂着长长的毛线,教材的暗示性很明显。两个星期后,已有近半数的幼儿操作过,兴趣渐淡了。怎样才能让幼儿再次激起对材料的兴趣呢?一次,我发现沁沁编的辫子有长短后,有了!我脱口而出:“咦,真奇怪,我给娃娃的辫子准备的是一样长的毛线,为什么辫子编好后就不一样长了呢?”沁沁收起了笑容,抿了抿小嘴,显然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是被人拉过的。”马上有人回应。“毛线可能是有弹性的。”沁沁还是没有发声。我接话:“这样吧,明天如果有人去编辫子的话,就请你去找找原因好么?另外,老师还会在里面放一些新的毛线,请大家一起来发现新秘密。”此后几天,我一会儿将各种不同材质的线提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感受线的粗细、弹性、韧性等等,同时记录、比较不同材质的线编织出的效果;又过一段时间,我提供一些辫子的不同编法示意图,让幼儿自己探索、学习编织法“两股”、“三股”、“四股”;再过一段时间,我增加了一些小发卡、小蝴蝶结等装饰品,增加幼儿游戏操作的兴趣。在不断的调整、充实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操作兴趣,不知不觉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的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便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了区域活动规则,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三、分析反思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名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能够对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2.面对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和创新意识,我们不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还要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引导,主动调动幼儿的探究欲望,才能让幼儿获得精彩的创造和想象。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欣赏到那美丽动人的风景。

3.通过探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活动内容时,幼儿能够大胆探索。

其次,老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行为、思想,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空间,促进孩子最大程度地发展。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多元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让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果实。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习惯于直接授予幼儿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而忽视了预留给孩子们思考、尝试、探索的时间,致使幼儿的学习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其实,幼儿的失败过程或失败行为会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因此,在学习了《指南》、感受了《指南》中的精神后,我尝试了放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大胆尝试探究,使孩子们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发现和探究得到的。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上,教师更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孩子,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且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活动区的创设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教育,2014。

[2]区角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幼儿教育,2013。

[3]在“区角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学前教育,2012。

[4]程秀兰 王启萃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幼儿教育,2011年第3期。

[5]赵明 恽跃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

论文作者:陆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培养教师观察、研读幼儿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_陆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