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宋学舟

浅议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宋学舟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乡中心学校 盐边 617100)

近年来,个别高校学子的负面新闻引发大众一次又一次对学生群体的关注和对教育的思考。学校是学生成长之地,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之地,特别是小学。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具成长性的一个阶段,该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观念最容易建立的阶段,是学生未来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培养的基础阶段。可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的未来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时代,学生价值观的成型主要依赖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家长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使得乡村小学的学生教育教学任务更加沉重。作为一个村小的老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走在健康的成长道路上。

一、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承当的角色

(一)学生的指向标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光靠理论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的行为有很重要的参考和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学校乃至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需要谨慎规范,不可以随心所欲,给予学生误导。例如,如果教导学生要爱惜粮食,那么在食堂就餐的过程中,吃多少拿多少就应该是教师应当养成的行为习惯。如果教师不能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有所困惑,甚至于产生对教师所言的厌恶、敌对思想。教师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在学生面前尽量避免留下不好的印象。家庭氛围可以成就或者毁灭一个人,校园气氛也是如此。教师的示范领导作用得到体现后,校园才会有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只有给学生留下神圣、正面的印象和形象,才可以有资格、有理由指正学生的不端正行为,以避免在学生道德观念形成之际埋下隐患。

(二)身边的监督者

对于学生而言,最亲近的是父母,最具威严的是老师。小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所以不管做出怎样的事情也不会让人太过惊讶。但是,这些事情并不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行为,在这个时候,一个有效的监督者就显得有必要了。教师在学校就应有这样的一个身份,这样的一个监督者身份需要教师本身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小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评价,不能自信地认识自己,缺乏信心,最终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思想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出现了价值观缺失的现象。比如缺乏诚信、不守时、在学习过程中中态度不积极、好逸恶劳等,这些都是当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常见问题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最近的引导者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扭曲现象,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偏离正常的价值观道路。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小学生可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各种资源努力开展自我教育,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对自己的心理以及思想产生侵蚀的现象和问题,从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规避。教师要教育、引导小学生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不参与各种违反纪律以及违法的行为,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并且给周围的人带来一种正能量,促进整个小学生活的顺利完成。

二、在确定教师的关键作用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传统文化水平建设

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当前小学的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教师在传统文化中有所思、有所得时,就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锻炼品德,陶冶情操。如果传统文化思想能够在小学时代流入学生心底,那么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成功了。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义、孝等品德也是当今社会所认同的优良品德,它们作为传统美德,学生不可不知、不可不学。中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在促进我国在国际上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而作为教导学生的教师,是文化传播和学习的最优先级。

(二)加大管理和心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力度

心理和管理知识在教育中必不可少,只有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才可以准确的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引导办法。为了与时俱进,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在教育过程中,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能多接触各种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比如组织培训班,教师借助空余时间进行学习,接受再教育,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行提升,使得自己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并且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辐射和影响,提高整个班级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在生活中用行为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建设领先于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初见端倪。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提高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刻不容缓。教师应认识的自身的重要作用才可以委以重任,承担起教育的重责。

参考文献

[1] 田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初探[J].学周刊:a,2012(15)

[2]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论文作者:宋学舟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浅议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宋学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