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均势”外交战略分析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均势”外交战略分析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试析东盟的“平衡大国”外交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大国论文,外交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主要大国集中的地区。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东盟为主的五大政治力量。其中东盟作为唯一的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实力虽然有限,但却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关键在于它实行了一种特殊的“平衡大国”的外交战略。

一、“平衡大国”外交的背景

东盟是在东西方冷战的夹缝中成立的。冷战时期美苏加紧对东南亚的争夺,东南亚各国为了避免成为大国对奕中的棋子,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加强联合。东盟就是东南亚国家力求摆脱大国的控制,共同确保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说,东盟的成立本身就带有东南亚国家试图平衡美苏的考虑,只是当时的国际环境使东盟的这一意图难以实现。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根本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宣告瓦解,在本地区正在形成的新的战略格局中,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四大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大力量的消长与组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亚太地区的未来。从实力对比来看,美国仍然是最大的一极,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有全面的影响,但与冷战时期相比,地位相对衰落。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正努力向政治大国迈进,而且军事潜力很大。中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已被普遍认为是下个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亚太和世界事务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俄罗斯目前实力虽不能与前苏联同日而语,但它份量尤存,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仍不可小视。东盟国家随着经济的崛起和自身的发展壮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但尚达不到与四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它要在亚太事务中发挥超越其自身实力的作用,就必须采取特殊的外交策略。

在东南亚地区谋求大国力量的平衡,是东盟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政策。东盟要保障本地区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做到,它必须借助大国的力量,在大国力量的相互制衡中谋求安全与发展。冷战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为东盟实施“平衡大国”战略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就目前而言,四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还没有完全定型,各种矛盾依然错综复杂,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合纵连横因时因事而变。中俄关系发展相对稳定,两国建立和巩固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由于双方在国际秩序、社会制度和台湾问题等结构性问题上的分歧,使今后的关系不会走出在矛盾中发展的老路;中日关系因为历史、台湾、美日军事同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睦邻友好的大方向不会逆转,但消极和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多;美日在扩展了军事同盟关系的同时,日本在一些问题上的独立性也会增强;美俄关系仍将在合作与分歧中发展;日俄关系因北方四岛问题近期内不会有大的突破。按四国关系的亲疏排列,依次为美日关系、中俄关系、美俄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日俄关系。这是否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目前尚难定论。东盟认识到在亚太地区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大国关系的调整和最终定位还需时日,如果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差”在大国之间纵横捭阖,积极发挥协调、引导作用,则容易被有关大国所接受,有利于东盟谋求独立的特殊地位。东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历史机遇,一改冷战时期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执行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在与亚太地区所有大国建立、保持和发展平等友好关系的同时,又与它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倒向也不依附于任何大国,积极主动地利用大国力量在东南亚的卷入和相互制约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迅速崛起为亚太地区一支引人注目的新的战略力量。

二、“平衡大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冷战后,东盟“平衡大国”的主动外交取得了积极进展,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发挥的特殊作用及影响不断扩大。总的说来,东盟的“大国平衡”外交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主动平衡和利用大国,积极谋求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战后几十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使它参与地区事务的自信心不断增长。东盟对待大国的态度也随之由被动依赖转变为主动平衡和利用。而冷战后大国在亚太地区的相互制约和相对收缩态度也为东盟“平衡大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能。中、美、日、俄在亚太地区都拥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对本地区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美国力图继续主导亚太事务,为此提出了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核心的“新太平洋共同体”和“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地区经济安全新战略;(注:林晓光:“试论美国亚太战略的新调整”,《国际问题》,1997年第1-2期。)日本则推出“经济侧重亚太、政治倚美入亚”的双轨战略,力图构筑以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地区论坛为核心的双重机制;(注:林仲涵:“1996-1997年东盟形势报告”,《国际形势分析报告1996-1997》,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1997年版。)中国在东亚地区有着全面的利益,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俄罗斯也正在试图恢复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四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在具体做法上分歧较大。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在亚太地区拥有压倒性的支配地位。任何大国要想在亚太地区单独推行自己的主张都会遭到其他大国的怀疑甚至抵制,这就制约了大国的主动外交行动。所以纵观冷战后亚太地区形势,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在东南亚总的战略态势是收缩。日本扩大影响的努力则因历史包袱太重和美国的压力而大打折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尚需至少30年的时间,专注国内经济发展是中国的首要选择,俄罗斯目前的战略影响尚很微小。这些都为东南亚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提供了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的契机。

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东盟对各大国均存在某些疑虑、矛盾和问题。东盟国家也深知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矛盾与冲突时时存在。东南亚是各大国必争之地,大国间的过分合作可能损害东盟国家的利益,而大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更会危及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既然各大国的行动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东盟就应该出面来组织多边对话,协调大国矛盾以避免矛盾激化,同时又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使之相互牵制,为实现东盟自己的各项目标争取一个左右逢源的有利地位。

为此,东盟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主动处交行动。经济方面,东盟在构筑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同时,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种活动,还提出建立了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在推动地区安全合作方面,1994年东盟地区论坛(ARF)的成立是其主动外交最突出的表现。它还推动了东盟无核区的建立,目前正努力促使ARF朝着机制化方向发展。在政治上,东盟倡导召开了亚欧领导人会议,一致强烈反对西方国家关于世界贸易中的“社会条款”,并借每年一度的东盟外长会议和东盟对话国会议不断扩大东盟在本地区的作用和影响。东盟的这些努力得到了多数大国和其它国家的广泛支持和赞誉,更加增强了东盟国家开展主动外交的信心和积极性,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也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其次是充分开展以多边化为特色的外交合作,不断加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东盟之所以能够在亚太地区发挥特殊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地区有可供东盟充分利用的各种多边机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会机制”和“四论坛机制”。东盟地区论坛是这两大机制中的重合部分。

“三会机制”是东盟所倚重的核心机制。所谓“三会”是指由东盟一手创立的每年一次、相继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外长后续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东盟外长会议是由其在70年代为了与“对话伙伴”讨论经济合作问题而举行的会议演变而来。当时的对话伙伴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共同体等与东盟关系密切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冷战结束后,东盟扩大了其“对话伙伴”国家。中国与俄罗斯于1996年成为正式对话伙伴后,亚太地区所有大国都已经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国。东盟通过外长会议来加强与地区外的国家进行多方面对话,会议讨论的内容涉及包括地区安全、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和政治合作在内的综合性问题。东盟外长后续会议的主要议题也已经从过去的援助问题改变为可以讨论地区形势、地区安全和平等合作等诸多问题。东盟地区论坛是典型的平衡大国外交的产物,它是目前亚太地区唯一成型的多边安全合作会议,现有包括美、日、中、俄、等大国在内的20多个成员国。东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东盟地区论坛建立信任措施,使不同类型的国家在维护地区安全与防务问题上进行合作;开展预防性外交,防止冲突的发生和冲突的升级;探讨解决冲突的方式,最终形成以东盟为核心的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多边合作机制。(注:“ARF首次主席声明”,新华社曼谷1994年7月26日电。)目前,东盟国家正努力推动论坛向预防性外交阶段发展。“三会机制”的发展轨迹是符合东盟的基本设想的,它不仅是东盟“大国平衡”外交的一部分,而且有利于冷战后亚太多边政治、经济和安全框架的建立。

除了“三会机制”外,“四大论坛机制”也是东盟发挥其亚太作用的重要机制。东盟一直都在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相互交织的四大论坛,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亚欧会议(ASEM)和东盟地区论坛的发展。四大论坛有很强的交叉性,囊括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四大洲的几乎所有有影响的国家。这就使东盟不仅在区域内,还有可能在区域外对有关大国进行平衡,使其“大国平衡”外交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东盟通过四大论坛进行多边合作的战略意图是: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使其发展方向和进程对东盟有利;但由于APEC规模的扩大,东盟在其中的优势大大减弱,所以东盟对APEC的热情有所下降,而对东盟和东亚自身的合作兴趣日益强烈,故而努力推动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的建立,以牵制美国主导亚太经合组织的图谋;同时加强与欧盟的政治沟通和经贸合作,倡导召开了亚欧领导人会议,一方面弱化美欧对东盟的政治经济压力,迂回推动EAEC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东亚、北美与西欧三大区域之间的关系趋于平衡;东盟地区论坛从安全角度对政治经济合作进行补充,使东盟在亚太地区发挥全面的作用。

再次,根据不同国家特点在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的平衡手段,同时保持与所有大国和其它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东盟推行“平衡大国”外交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不容许任何大国在本地区处于支配地位,对于任何可以导致一国在某一领域坐大的失衡倾向,东盟都积极引进其它大国的力量进行平衡,以此保证自己对东南亚事务的主导地位。客观上亚太地区也存在可资利用的“制衡资源”,中国独特的政治地位,日本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俄罗斯的传统影响都能被东盟加以利用。目前,东盟把美、中、日作为其平衡外交的重点,即借重美国,利用中国和日本的策略。同时又积极引入欧盟、俄罗斯和印度,以期使多种力量相互制衡,保持自己作为协调者的地位。

在政治领域,东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人权、价值观、环境保护等国家内部事务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东盟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与中国有共同立场,因此借重中国日益上升的政治影响,积极与中国合作,共同抵制西方国家对其内政的干涉。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影响的扩大也增加了东盟对中国的疑虑,担心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的市场。美国和日本长期以来与东盟关系密切,中国过于强大也不符合美日的利益,所以东盟在一些问题上又同美日合作,力图削弱中国的影响。

在经济领域,由于东盟主导亚太经合组织的希望落空,便开始转向争取同中国、日本和欧盟进行新的经济合作。1990年底,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包括东盟、日本、中国、韩国、台湾地区在内的“东亚经济集团”(EAEG)。在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下,EAEG改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到1993年才正式建立。东盟成立东亚核心论坛有利用中、日、韩的资金技术促进东盟经济的发展考虑,但主要目的在于对美国企图主导和控制APEC进行反控制,并借重中国和日本以加强东盟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由东盟倡导的亚欧会议明确地将美国排除在外,也显示了东盟利用“欧洲牌”对美国进行牵制的意图。

在安全领域,东盟平衡中国的倾向较为明显。这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冷战时期相互隔阂、且存在领土和海域纠纷、台湾海峡局势尚不确定等因素有关。东盟不仅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10万驻军,还积极引进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平衡。1995年东盟各国与美军进行的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就达29次。(注:尚前宏 丁奎松:“大东盟及其在亚太的地位”,《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第8期,第11页。)

这些举动虽不是完全针对中国,但东盟借助他国军事力量制肘中国的意图不容忽视。虽然如此,中国与东盟在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起问题上还是有共同利益的。

东盟在利用大国力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展同所有大国和其它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大国关系恶化意味着东盟“平衡大国”的政策不为其接受,大国甚至会阻碍此政策的实行,使东盟的任何努力都归于失败。同本地区其它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可以为“大国平衡”外交的实行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第四,注意加强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团结合作,为“平衡大国”外交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是东盟“平衡大国”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前提条件。作为中小国家集团,它只有紧密团结才能拥有平衡大国的最大力量,才能避免被大国分化瓦解。为此,东盟进一步协调内部关系,增强成员国的东南亚意识,强化东盟的政治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以实现“所有东南亚国家都团结在一把伞下的构想”。(注:“马来西亚外长阿卜杜拉·巴达维讲话”,法新社吉隆坡1997年7月21日电。)虽然东盟各成员国在某些问题上相互之间的看法不同,但在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却保持高度一致。比如东盟各国对“中国威胁论”就态度不一,印尼对中国担心最甚,越南、菲律宾次之,而马来西亚公开表示不认为中国是威胁。但在利用中国制衡其它大国或利用其它国家牵制中国方面,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了统一性。东盟国家在与大国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一般也都会考虑到东盟的整体利益,决不会因为发展双边关系而损害东盟的利益。

三、“平衡大国”外交的发展趋势

东盟通过积极主动地推行“平衡大国”的外交政策,在亚太事务中发挥了富有特色的平衡器作用,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平衡大国”外交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

第一,东盟实施“平衡大国”外交的时机是利用了大国关系尚未定型这一“空档”,随着大国战略调整的逐渐完成和它们关系的定位,大国不再需要东盟作为小国组织所进行的协调和引导,其与东盟的矛盾将会凸显,自然不会继续默许东盟推行所谓“平衡大国”的外交政策,东盟的作用也将有所减弱。而且东盟利用大国间的矛盾和竞争,形成相互制约和力量平衡机制,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大国间相互关系的制约。如果大国间关系亲密友好,实施“平衡大国”外交的空间就较小。比如由于日本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东盟希望日本在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愿望未能实现,使EAEC的发展至今举步不前。

第二,东盟作为中小国家集团,想要在亚太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实力明显不够,能力也十分有限。东盟现在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国暂时让予的结果。一旦大国开始争夺主导权,东盟是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的。近几年东盟与美国关于APEC主导权之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况且,东盟在亚太地区能够起主导作用的范围和领域也仅限于东南亚地区,想要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几乎不可能,因为只有大国才会拥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

第三,“平衡大国”外交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东盟与各大国以及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平衡大国”外交的实质是东盟和各大国之间的相互利用,这种相互利用必然会对国家间的相互信任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不利于国家关系的发展。大国间的矛盾虽然可资利用,但矛盾加剧也是威胁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这是有悖于东盟推行“平衡大国”外交的初衷的。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些制约因素还不会对东盟“平衡大国”外交产生大的负面影响。大国关系的定型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东盟积极主动地推行“平衡大国”的外交政策仍将会有所作为,其特殊地位仍然是任何大国都难以取代的。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世界范围内大国“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已趋于定型,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逐渐定型也是必然趋势。东盟应该在继续充分利用自己处于充当大国关系“平衡品”的特殊地位的同时,努力消除“平衡大国”外交的消极作用,并适时调整对外战略,为东盟找到一条能够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外交战略。

标签:;  ;  ;  ;  ;  ;  ;  

东盟“均势”外交战略分析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