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电话回访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何淑萍,林利萍(通讯作者),黄艳芳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多次电话回访在诊断AMI患者行 PCI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 年1月收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行PCI术的患者共142例,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用健康教育知识卡进行出院健康教育,并于出院后第1周电话回访1次,并在第6个月再电话回访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再进行4次电话回访。出院第1周和出院第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对冠心病的认识、医嘱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评分对比,观察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多次电话回访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但需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交流,并加强电话沟通能力。

【关键词】多次电话回访; PCI术后; 延续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348-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治疗AMI有药物、介入、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其中临床上多采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一种微创手段,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2]。经过PCI术,患者出院后仍需定期回医院复查,且需长期口服药物以进行延续性治疗, 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延续性管理对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相当重要[3]。电话回访是我院近几年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项目之一,是以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予以倾听、帮助、重塑的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经济的随访方式,其中多次电话回访可以帮助患者出院后降低负面情绪,提高医嘱依从性,确保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也是护理人员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途径之一。本文就此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共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导联十二通道心电图、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诊断为AMI[1],均接受PCI治疗,术后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治疗,患者出院后均神志清晰、病情稳定,配合并能完成全部电话回访内容。排除标准:神志不清、认知障碍、有语音或听力障碍无法进行电话沟通的、未预留电话号码无法在出院后取得联系的、不配合电话回访的、未能完成全部次数电话回访的出院患者。本研究已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患者出院当天即时发放出院健康教育知识卡,并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饮食注意事项,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戒烟戒酒,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向其提供出院记录,其中出院医嘱由医师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决定。出院医嘱包括:血运重建后长期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口服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及控制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性药物。所有患者均定期门诊复诊,由门诊医师根据病情调整用药。两组患者出院前均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自我护理的必要性的讲解。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填写调查量表:包括PCI术后患者生活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服药情况,并对出院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内容进行介绍及解释,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及配合支持。患者出院后第1周及第6个月对其进行第一次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5~20min,第1周的调查量表评分在进行健康宣教后,第6个月的调查量表评分在健康宣教前。每次均严格按照3项调查量表内的评分项目分别进行评价打分,并记录各项数据。电话回访健康宣教时向患者简要讲解冠心病的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等,重点讲解生活方式改善及按时服用药物对PCI术后患者的重要性。生活方式改善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包括运动),戒烟戒酒及危险因素疾病的生活方式改善,如糖尿病患者对其讲解正确的食谱。药物服用包括:PCI 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及危险因素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机制、严格按医嘱服药的意义及必要性。

1.2.2观察组 患者出院后,第1周的第一次电话回访的内容同对照组,包括进行各项表格的评分及数据记录。再次基础上,在距离该组患者出院的第1个月、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分别进行4次相同内容的延续性电话回访。在第6个月的那次电话回访中,除了健康宣教外,按照各项调查量表进行评价打分,评估打分安排在健康宣教后,评价的内容及方式同第一周的电话回访,并记录各项数据。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干预前(所有组别的患者出院后第1周)和干预后(所有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3个表格的数据。(1)出院患者生活质量量表,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该评分标准共12项,根据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取其中6项:食欲、精神、睡眠、胸痛、对冠心病的认识程度、医嘱依从性。药物服用医嘱依从性情况主要对抗血小板聚集类、调脂类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类药物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无统计学差异。将患者药物依从性分为优、中、差3个等级,以完成医嘱用药的 75%、50%为分界线。75%以上为优,50%~75%为中,50%以下为差。每项评分为1~5,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0.91。(2)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表格均包含20条目,得分分别相加,总分均为100分,超过50分表示肯定存在焦虑、抑郁现象,且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该问卷共5个条目, 测量患者对护理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即对入院介绍、帮助的及时性、护士技术、护理态度、出院指导5方面对护理服务和医院服务的整体评价。每一项条目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满意度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52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52.5±11.6)岁。观察组:男49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3.6±10.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文化水平、治疗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进行多次电话回访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分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会引起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如何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住院期间,患者可以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诊疗及护理,可以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但是出院后,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并不能有效执行出院医嘱或健康指导。以往研究表明,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有助于冠心病患者获得积极的健康结局,实施电话随访能有效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延续性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感觉被人关怀,对战胜疾病更有信心。有研究通过医护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当面随访及健康指导,但此方法因人员不足或时间有限等客观原因制约,并不能有效开展。由指定专职人员定期进行健康宣教,按照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鼓励家属参与监督,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改善食欲不振,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胸痛或躯体感觉性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已是近来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之一,各级医疗机构已将此工作作为常态进行实施,但是,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别,出院后需要延续性医疗干预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极大多数医院仅在患者出院后做1次电话回访,并不能有效解决此类矛盾,部分出院患者并不满意延续性治疗或护理措施的效果。本研究中在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制定冠心病行PCI术后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卡片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并由有经验的护士专人(本文第三作者黄艳芳)多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专人电话回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不同人员,沟通方式不同导致的统计数据偏差。出院后经过多次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重复且有效的精神人文关怀、延续性的专业护理辅助,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遗忘率,提高医从率,也有助于医护人员总结经验教学,改进诊疗方式,总结出院患者不满意方面的经验教训,提高满意度,改善提升医患关系。同时患者可通过健康卡片查看各种注意事项,卡片上有我科电话,如有不明白的可打电话向科室医生或护士咨询,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不足及进展:本研究干预后家属的理解及支持无明显改变,部分患者因其他并发症(如心衰发作、心律失常、脑梗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再次住院治疗,发生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电话回访时大多数是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交流,较少与患者家属沟通有关,提示我们今后电话回访不仅要与患者沟通交流,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同时,本次电话随访仅由护士进行,缺乏医生参与,有研究证明医护协作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影响,医护一体化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治疗信念,使患者对疾病充分的认识,从而调整心理状态,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一步由医生、护士一起进行电话回访效果将会更好,但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另外,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并无直接证据表明,到底需要多少次电话回访,每一次电话回访时间间隔是多少更合适,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或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支持。

总之,多次电话回访干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 PCI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能改善和提高医患关系,电话回访成本低,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8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44(5):382-400.

[3]刘梅讯,彭贵海,孔燕.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康复患者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6,27(16):2749-2752.

通讯作者:林利萍(1984-),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学.

论文作者:何淑萍,林利萍(通讯作者),黄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多次电话回访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何淑萍,林利萍(通讯作者),黄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