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黄红梅

湖南省永顺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顺县 416700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临床治疗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儿,定义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1)两组儿童家庭情况及临床资料。(2)两组实验室指标。结果:(1)两组儿童家庭情况及喂养方法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钾、血钠、空腹血糖实验室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钾、血钠、空腹血糖实验室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喂养方式有关,经过有效治疗可以改善小儿身体状态。

【关键词】 小儿;营养不良;临床

小儿营养不良是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造成的慢性疾病,多见于0~3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消瘦、体重,甚至出现脏器功能紊乱。在此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状况关乎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发育[1]。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有贫穷、食物匮乏、喂养不当、社会习惯、遗传等因素造成[2]。因此为了了解小儿营养不良的有关因素,同时提出相对应的治疗策略。本文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儿,探讨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儿,定义研究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脂肪消耗,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温偏低,食欲低下等。患者年龄6月~1.5岁、平均年龄(8.6±9.8)月,男53例,女47例。选择同期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年龄5月~1.7岁、平均年龄(9.1±8.5)月,男51例,女49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病情处理

(1)患儿入院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治疗上除了支持治疗外,要处理细菌、真菌感染造成的并发症。(2)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众多,医生要全面彻底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消耗性疾病等。

1.2.2 饮食方案

首先医生对患儿进行营养不良分级:(1)Ⅰ度:精神状态良好,身高基本正常,体重低于同性别、同龄儿20%左右者。(2)II度:皮肤干燥、苍白,体重低于正常水平30%。(3)III度:精神萎靡,肌肉萎缩,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额头出现皱纹。Ⅰ度:日热量330~419kJ/kg,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增加;II度:日热量167~250kJ/kg开始,逐步增加。III度:日热量85~135kJ/kg开始,逐步增加。蛋白质1.5~2.0g/kg逐步开始供给至儿童正常量。

根据患儿肠道吸收能力,选择母乳、牛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增加蛋类、肝泥、肉末等辅食搭配。采取口服为主,鼻饲为辅的供给方式。注意勿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1.2.3 增强代谢

在每日补充充足营养和饮食的同时,要及时补充维生素、胃蛋白酶、胰酶等各种消化酶。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食欲。胰岛素注射增加饥饿感。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改善味蕾敏感度。捏脊、推拿促进消化。

1.2.4 加强病情观察 营养状况差的患者,皮下脂肪薄,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医生要在患儿骨突部位垫软垫,定期翻身。对于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生理反射减弱,哭闹声轻,医生尤其要注意观察,定期喂糖水,避免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1)两组儿童家庭情况及临床资料。(2)两组实验室指标。

1.6 统计学 采用SPSS18.0 软件,计量资料t 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家庭情况及喂养方法 两组儿童家庭情况及喂养方法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钾、血钠、空腹血糖实验室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钾、血钠、空腹血糖实验室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半数以上的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如2008年肯尼亚南部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达到为47.0%。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水平的进步,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农村地区、落后发达的地区该问题仍较为严重[3]。

学龄前是儿童生长发育的,WTO指出即使轻度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迟缓,死亡率增高。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体重下降、发育迟缓、消瘦等。根据患儿精神状态、身高、皮下脂肪、肌力等指标可将营养不良分为3级。有研究显示营养状况差的儿童在生长发育中更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成年后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会明显增加[4]。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庭情况及喂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喂养方式有关。同样有学者指出喂养不当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单纯奶粉或乳精为主食,不能满足儿童发育需求[5]。此外儿童在喂养中存在边吃边玩、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会造成患儿抵抗力降低。而且在儿童每日饮食食谱上要注意蔬菜、肉类、蛋类和奶类的合理搭配。家庭收入和父母职业也是影响患儿营养的因素之一。家庭收入高的父母,在喂养知识的掌握上及喂养资金投入上明显增加,有助于患儿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摄取[6]。

本次研究随后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钾、血钠、空腹血糖实验室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喂养方式有关,经过有效治疗可以改善小儿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 宋名通.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7-121.

[2]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31.

[3]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17- 519.

[4] 李新洲.小儿营养不良问题探讨[J].中外医疗,2014,(17):29.

[5] 赖红英,陈小涓.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4,4(5):109.

[6] 吴玉玲.小儿营养不良的防治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3,4(9):35.

论文作者:黄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黄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