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年薪制的几点思考_年薪制论文

关于实施年薪制的几点思考_年薪制论文

实行年薪制几个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年薪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经过积极探索试点,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正在逐步展开。

(一)

年薪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对经营者实行薪酬金的一种制度。所谓年薪制,就是对企业经营者以年度为计算单位,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经营者所在企业经济效益水平、资产规模和职工人数确定其基本报酬的一种新的工资制度。

从年薪制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内涵:第一,年薪构成多元化。薪金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薪收入,另一部分是风险收入,而且,年薪的构成必须考虑企业规模等因素。第二,风险性。按照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的原则,经营者的年薪收入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第三,不可随意性。实行年薪制后,经营者的年薪必须要以考核为基础,必须经政府主管部门对经营者业绩严格考核后方可获得,这与以往获得工资收入的形式和途径截然不同。第四,分离性。经营者的年薪一般以年度为结算期,由政府主管部门核定和支付,与职工的工资分配分离,而且不再直接从企业获得任何利益。

可见,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比较原有的工资分配形式是一个大跨越,是企业工资改革深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

在我国,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是随着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发展逐步展开的。

从目前各地试点情况看,年薪制虽然只是分配层面上的一次改革,但它的积极意义却是很明显的:

首先,实行年薪制,能较好地解决经营者的付出与报酬的矛盾。年薪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经营者明码标价。经营者作为企业领头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付出的劳动是超常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家投资主体的委托人,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也是巨大的。然而,经营者所获得的报酬与付出却很不协调,据有关调查资料,仅2.7 %的经营者认为自己的付出和风险责任全部得到回报,42.7%的经营者对自己的经济地位不满意。实行年薪制后,经营者的年薪标准的依据是企业当年的效益,在一般情况下,经营者付出的越多,创造的企业效益就越好,自然,经营者得到的风险收入也就越多。

其次,实行年薪制,有利于激励经营者的工作热情。由于年薪制把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更直接联系在一起,这就促使经营者必须与企业结成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真正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所以,经营者要想获得丰厚的年薪收入,只有全心投入,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其他别无选择。

最后,实行年薪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市场的形成。企业家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年薪制的顺利实施和企业家市场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年薪制真正把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这就首先规范了经营者的动机,那就是为任一方,必须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短期行为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再就是约束了经营者的收入行为,他不再直接从企业获得任何物质利益(包括领取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工资性收入),这种分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经营者的监督,从而为企业家闯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实行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企业经营者的范围界定问题。

实行年薪制,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经营者的范围。我们平常所说的经营者,习惯上都包括企业行政、党委和工会主席等负责人,但是,如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投资主体(国家)只委托了企业的厂长经理,也就是企业法人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经营者只应界定为厂长经理一人。据报道,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研究建立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即将出台的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试用范围是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即企业法人代表。这就为企业经营者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在作出这种界定之后,那么如何处理好经营者与企业其他负责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按照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领导体制,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党政组织都特别强调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而从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又不排除厂长经理作为主要经营者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所付出的劳动和所起的主导作用。有鉴如此,在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同时,厂长经理也应对企业其他负责人根据责任、贡献大小,确定其收入的多少;而企业其他负责人也应正确对待,认真负责地完成厂长经理交办的工作。总而言之,双方关系协调好了,既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便于厂长经理开展工作,使之形成合力。

二、年薪制应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年薪是以企业经济效益、资产规模和职工人数等为基本条件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如何体现公平竞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以一个地市为例,国有企业分属多种行业,而行业上的差异性就更突出。市场经济既然有竞争,那么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者承担的风险就可因下列条件而有所不同:一是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我们有的企业,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经营者去经营,只是因为或者国家的某些优惠政策对企业带来有利机遇,或者市场、价格等对经营者有利,往往上年与下年效益产生很大差异,而这些又并非是企业经营者的作用所为的;二是行业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一些至今仍高度垄断的行业,有幸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就有更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外部条件。所以,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不平等,这就给年薪制的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难度。

三、实行年薪制后,经营者应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

年薪制是对经营者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改革,实行年薪制后经营者的年薪要高出职工的好几倍;职工能否承受得了,经营者应如何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呢?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对什么是年薪制,为什么要实行年薪制,年薪制的利弊等等,都要对职工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

二是,经营者应实实在在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真正把职工当人看待。一方面,经营者应懂得,实行年薪制不存在改变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任何条件;另一方面经营者应确实摆正自己和职工的位置,采取切实措施搞好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协调好内部的劳动关系。须知,和睦的劳动关系是年薪制正确有效实施的前提。

三是,经营者应把自己收入的增长与职工收入的增加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自己多得是为了使国家和职工多得的问题。这个目的达到了,就有利于促进经营者与职工的关系,经营者按规定多得报酬,职工也会赞同。

四、实行年薪制应以严格考核为基础。

尽管年薪制的积极价值不可否认,但如果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再好的制度、办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我国现有体制下,严格的考核机制应包括:

1.重在经营业绩的考核。按照责任、风险和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对经营者年薪的考核首先要与经营业绩挂钩,并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平均主义,不管业绩好坏,说给奖就都给奖;二是防止走入只奖不罚的误区,经营者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原因很多,要实现风险重罚,可能要费许多周折。

2.界定考核范围和量化考核指标,这是严格考核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要有比较科学的考核指标,以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3.规定考核程序。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一般应按照结算、申报、审计、综合考核、兑现等几个程序,而关键又是审计和综合考核。

4.严格考核纪律,一是要秉公办事,实事求是,特别是防止业绩失真;二是不能搞感情因素,不能讲情面搞照顾;三是必要时可实行回避制度。

5.健全考核机构。考核机构应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审计等经济杠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全权负责对经营者业绩的审计考核。为了体现考核的广泛性和群众性,考核小组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邀请企业部分职工代表参与,听取意见。

标签:;  ;  

关于实施年薪制的几点思考_年薪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