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强调政治的重要论述的体会_政治论文

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强调政治的重要论述的体会_政治论文

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重要论述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述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政治素质论文,讲政治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内容提要 在新闻人才培养工作中,为了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使每一个准备从事或已经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牢固地树立起讲政治的意识和观念,有必要在与讲政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重要问题上澄清模糊认识,这些重要问题是:关于做党和人民的喉舌;关于真实与客观;关于遵循新闻规律;关于指导性与可读性;关于商品性;关于政治纪律观念;关于新闻敏感,等等。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新闻工作中深刻领会与自觉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讲政治。不久前,江泽民同志视察解放军报社,又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宣传艺术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江泽民同志说:“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论述,不仅对做好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新闻人才培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泽民同志强调,“办好《解放军报》,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首要的就是必须树立坚强的党性观念。新闻工作者所以要有坚强的党性,这是由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历来把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作为党领导的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任务。我们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这就要求每一个部队新闻工作者在坚持党性原则上,更不允许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培养部队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使每个同志从政治的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很强的政治观念,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遵循党性原则。

在我们新闻人才培养工作中,为了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使每一个同志注意讲政治,牢固树立坚强的党性观念,有必要将几个重要的问题弄清楚,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确立起正确的观念。

关于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我们党的报刊和广播,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军队的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必须牢固树立做“喉舌”的观念。有些政治观念淡薄的同志,可能认为,当喉舌不光彩。这是由于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性质、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缺乏学习,缺乏明确的认识,“无冕之王”的影响还在作怪。我们党的报刊和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本质属性,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和职能所规定的,是革命导师从报刊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其实,就连美国的国务院,也并不否认“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喉舌”。前几年,在新闻改革的探索中,有人把一些地方党报办得不够生动活泼,也归之于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认为要当党的喉舌,传达党委的声音,报道面就只能比较狭窄,就无法生动活泼。有的同志听到这种议论,就觉得党报不那么吃香了,做“喉舌”的观念也不那么明确了。实际上,这是有病找错了药。做“喉舌”,并不是简单地照抄照转,而是要求通过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报道新鲜生动的事实,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树立做“喉舌”的观念,才能急党之所急,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注意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由于做“喉舌”的观念没有明确牢固树立起来,有的同志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就有所轻视,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忽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不注意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倾向性,而把新闻工作看作是一般的文字工作,只重视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只注意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技巧。显然,这种倾向是不可能培养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人才的。为了使自己成为合格的部队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扎扎实实打基础,勤勤恳恳练笔头”。但是,对打基础不能作片面、狭隘的理解。这里讲的基础是有广泛的内容的,首先就是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上的彻底和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有了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才能过得硬。

关于真实与客观。我们的新闻,必须是完全真实的。新闻事实不真实,不准确,就失去了新闻自身的存在价值,就不可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而且必然影响党报的威信,影响我们党的威信。因为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事业,群众是把我们新闻事业看作是代表党的。我们必须使每一个新闻人才从政治的高度,从维护党的声誉的高度来认识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意义,把它看作是否有坚强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从而牢固树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观念,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为报道真实新闻而艰苦努力。要像周恩来同志一再倡导的那样,忠于事实,忠于真理。绝不可弄虚作假,切忌说大话,说空话,说过头话。

同时,又必须正确认识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新闻报道是客观实际的反映,但并不是任何客观事实都有新闻价值,都值得报道。此其一;其二,即使是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也并不一定都能得到真实的报道。能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是受政治立场制约的。有的同志误认为,既然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那就是看到什么事实就报道什么,因而忽视从政治上把握报道的倾向性。其实,每一篇新闻作品总是带有倾向性的。即使是客观报道,在选择和安排新闻事实时也总是带倾向性的。正如胡乔木同志说过的,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客观、忠实、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者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为准绳,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 使自己的新闻作品反映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必须防止和反对以“真实”、“客观公正”为借口,把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把支流问题渲染为主流。因为我们讲的真实,不仅是指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是真实准确的,而且要求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所以必须充分理解和领会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重要意义,明确认识只有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才能够反映我们国家、我们军队的本质,而不至于被一些片面的、表面的现象迷惑了自己的视线。

关于遵循新闻规律。前些年,有的人片面地谈按新闻规律办事,把新闻规律同党性原则对立起来,好像强调了党性原则,强调喉舌作用,就违背了新闻规律,就没办法写出好的新闻,就没办法办好报纸。实际上,按新闻规律办事,与坚持党性原则,站稳新闻宣传的无产阶级立场是一致的。新闻规律,是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媒介发展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只有尊重它才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但在运用这些规律时,任何党派、阶级,在重大问题上都是有政治立场的,只不过是表达政治立场时,有的明显些,有的隐蔽些。例如,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发生了重大的、公开的事实,及时报道,这是符合新闻工作规律的。而对所发生的事实持什么态度,以什么样的版面语言处理,则是由具体政治立场决定的。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要为巩固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办报纸,搞新闻工作,要讲政治,要从政治上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这本身就是讲新闻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本身也就包含着科学性,包含着要按新闻规律办事的要求。“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2〕所以, 我们不能把讲新闻规律同讲党性原则对立起来,而必须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因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要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党的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既要讲新闻规律,又要讲党性。当然,首要的是讲政治,讲党性。如果只讲党性而不注意新闻规律,有可能只是方向正确,而缺乏新闻的特性,没有可读性,达不到运用报纸广播进行新闻宣传的根本目的。如果只强调新闻规律,而不讲党性原则,就势必偏离正确的方向,发生舆论导向的错误。因此,“我们要下功夫研究,如何使新闻工作做到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又能按照新闻固有的规律办事,从而使新闻宣传和党的方针政策一致起来,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一致起来”。〔3〕

关于指导性与可读性。这些年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报刊强调要增强可读性,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不难看到,有的报刊,有的报道,不讲政治,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倒是增强了,而指导性却被忽视了。也不难看到,有的报刊甚至借着“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幌子,渲染色情,渲染凶杀,格调低下,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这更是应当反对的。虽然我们也提倡多登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信息和知识,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但这种信息和知识,必须是健康的,有益无害的。我们要的可读性,是高格调的可读性。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功能作用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它首先是“全党的武器”,是党的“政治中心”和“组织中心”(马克思语),是“进行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公开喉舌”〔4〕。报纸广播是要讲知识性、服务性,但首先要讲政治,要讲思想性、指导性。研究增强可读性,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让读者读什么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军队报刊,读者已经习惯地把它看作是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的,指导的作用就更直接了。我们部队新闻工作者讲政治,尤其要重视新闻事业的指导作用,增强指导的观念,大力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大力宣传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指示和要求,大力宣传广大指战员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创造新经验。当然,重视指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板着面孔说教,重复一些政治口号,忽视讲究宣传艺术,忽视可读性。如果读者不愿意读,或者读了味同嚼蜡,那还怎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还能引导、教育谁?只有把指导性和可读性有机地并且是有主次地结合起来,寓指导性于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之中,才能充分发挥新闻的信息传播和引导舆论的双重功能,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广播办得既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又生动活泼,使群众喜闻乐见。

关于商品性。为了适应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形势,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落后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但是,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前,在“左”的思想的禁锢下,不容许谈报纸的商品性,这当然是一种片面性,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也不能不讲政治,片面地夸大新闻的商品属性,认为“新闻生产要商品化”。不必讳言,报纸有商品的特征。读者所以愿意花钱购买报纸,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但是,不能把报纸看作是一般的物质消费品。办报纸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营利,而是进行宣传,给读者以影响。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党派性、政治性,并不会随开放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隐没,只不过表现得更为复杂微妙而已。“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5 〕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的,我们党的报刊和广播的基本属性只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绝对不能突出商品性而淡化党性。

既然我们的新闻事业是有鲜明的党性,当然也就不能只讲市场规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6〕新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的新闻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成为社会主义思想舆论的中心,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不能忽视以至放弃教育的职责,完完全全像商品生产那样,把消费者视作“上帝”,一味迎合。弄清楚新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这些界限,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我们也才能够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不搞违背职业道德的“有偿新闻”那一套,保持党的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良好形象。

关于政治纪律观念。讲政治,就要讲政治纪律。增强纪律性是增强党性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纪律是党性的保证。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的报刊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观点。对于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这种有重大政治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党员如有意见,可以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提出,但是绝对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的公开宣传中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也不得在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相反的意见。这是党的纪律。”为什么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观点?这是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党性原则要求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形势比较复杂的时候,更是要强调严守纪律。要用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军队的纪律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动。一个报社,不可能任何时候每个同志的思想都那么一致,都能适应客观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这就要求不论个人认识如何,行动上、宣传报道上必须坚决按照党的决定去办。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可以弥补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这是很多同志的共同体会。最可怕的是自己水平不高,而又自以为高明,自以为是,我行我素,那是没有不出错误的。

一些新闻工作者做出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事来,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自主意识过浓而缺少党纪法制观念,盲目向往民主而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较差。那种绝对民主化的倾向,只讲民主而不讲党纪法制,只要权利而不尽义务,是舆论导向错误的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的新闻舆论活动,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民主,没有不尽社会义务的权利,没有不受国家法律规范的民主行为。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这里还有一个继续肃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影响的问题。有的人把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登什么就登什么”等同起来,如果不同意他们这样做,就认为是限制了新闻自由。殊不知,自由是一个政治概念,新闻自由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我们讲新闻自由,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不能违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新闻自由与新闻纪律辩证统一的观点,坚持党性原则,自觉遵守有关法律和纪律,才能在新闻自由王国里取得更多的主动权。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新闻自由”,不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

关于新闻敏感。一个素质良好的新闻人才,要求具有灵敏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敏感。是否具有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进行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重大原则问题上是非界限分明;才能在错误思潮袭来的时候,“咬定青山不放松”,站稳脚跟不动摇;才能具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在风起青蘋之末的时候就能及时识别,热情地讴歌美好的新生事物,无情地鞭挞丑恶的事物。否则,缺乏政治头脑,埋头事务,不注意社会政治动态,懵懵懂懂,势必是政治嗅觉迟钝,跟着感觉走,不仅发现不了好新闻,写不出好的作品,甚至可能是非混淆,美丑不分,走到迷路上去。

培养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应该努力使自己在宏观上胸有全局,熟悉和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在微观上,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状况有深切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衡量和发现事实中的新闻价值。这种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能力,不是凭什么天生的灵感,而是建立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境和显微镜。”〔7 〕还是邓小平同志说的好:“老祖宗不能丢”!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0页。

〔3〕李瑞环同志在新闻研讨班的讲话。

〔4〕《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第453页。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91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5页。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12页。

标签:;  ;  ;  ;  ;  ;  

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素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强调政治的重要论述的体会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