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建议分析论文_刘方

有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建议分析论文_刘方

黔南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态问题,人们在实践中探寻杜绝人与自然失衡的有效措施,进而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本文中作者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规划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对于拓宽城市发展思路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及建议

社会的进步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我国而言城市规划更是核心内容。但由于自然灾害因素,我国城市化进程严重受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理念,该理念积极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且能够改善城市水灾害问题,如水资源匮乏、城市洪涝等灾害,可以说,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海绵城市建设息息相关。

1 海绵城市在规划时的注意事项

1.1要注重实际情况

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实际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的特点,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城市的气候和环境的特点不尽相同。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依靠城市建设的各种先天环境,要在城市建设规定中将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当地环境的特点紧密结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1.2要注重生态优先和安全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注重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安全问题。这里的安全含义广泛,不仅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同时也包括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可靠。无论怎么样的项目都必须以科学、合理的规范性目标与方案作为导向,海绵城市建设也不例外。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合理化方案。方案在建立过程中,一定要平衡生态和建设之间的关系,将城市的水文数据与水利数据有效运用其中,充分考虑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建设经费和城市经济发展平衡等问题。

2 海绵城市规划的措施

2.1城市水系湿地规划

对城市发展而言,周围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等是天然的雨水储蓄和净化场地。因此,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对城区低洼的河沟和坑塘进行引流和重新的规划,避免出现盲目填埋,切实降低城市发生内涝的风险。对之前填埋的河道或者水系,结合当地城市规划布局,对这些湿地或者河道进行恢复。在河道和城市道路之间的绿化带,要设置植被缓冲带,通过地表泄水通道,将雨水合理的引入到缓冲地带,注意对湿地的保护,完善整个生态系统,提升雨水收集和净化能力。

2.2绿地广场规划

绿地广场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就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建立长期的规划,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面积。并且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挖掘城市绿地、花园广场、园林公园空间,提升雨水净化的能力和强降水期间雨水滞纳空间,有效的防止城市内涝的出现,影响到城市正常的发展。另外,为了突破传统城市发展规划设计理念,要考虑到城市绿地与周边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升城市区域排水防涝能力。在进行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提升公园的容纳空间,设置良好的雨水出路,提升雨水消纳和净化的能力。

2.3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是城市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发挥降水排水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道路而言,地表径流量在整个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且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保证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基础上,充分利用道路绿化等空间,采用透水路面设计或者凹式绿地的方式,不断减少地表径流,提升净化能力,改善路面地表径流水质。比如可以利用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建立凹式的绿地系统,通过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汇入到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对雨水进行渗透和净化。也可以利用透水路面,提升路面的渗水能力,但是对机动车道而言,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可以在非机动车道推广渗水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做好海绵城市发展规划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快城市湿地建设,做好河道驳岸改造,把传统的工程治水,改造成生态治水,建立灌溉、排洪、景观为一体的自然排水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防洪标准,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由此可知,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具体包括城市建设规划、城市供给排水、防洪防涝以及环境保护,为了增强发挥海绵城市的重要作用,就要进行统一安排和合理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路子。为了做好海绵城市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做好城市河道分洪工程建设,对河道进行科学合理的梳理,有效的达成快速泄洪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第二,要控制好城市发展速度,不断打造生态湿地公园,做好滨河绿化带建设,提升河流涵养能力,发挥海绵城市的生态效益。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污染河流治理,建立持续环保的整治方案,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第四,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处理好城市发展近期与长远的利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海绵城市发展的需要。

3 构建海绵城市的建议

3.1强化规划引领

如果保证海绵城市理论能够顺利实施,还需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提高海绵的城市理论的关注程度,提供便利和设施所需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水系统可以保证海绵全面实施。但在城乡规划阶段,在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海绵城市发展的破坏,通过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确保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加强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

海绵城市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同城市的发展是不同的,所以,海绵城市实践的理论,也需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例如,一些城市的严重缺水,严重的洪涝灾害,所以对天气的要求更高,而且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发展的城市公共场所,而且还需要提高雨水利用率。

3.3合理的政策支持

政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政策作用对象主要体现在土地,有关政策必须明确指出,土地资源可以提高使用效果,为城市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开展相关的激励。如果土地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就可以按照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

3.4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我们根据城市建设项目的合理规划,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严格按照地质地貌,与环境因素的性质,给排水的流域面积合理划分。科学合理地评价了开发区的地质强度,以当地的土壤为基础,合理配置土地利用,根据不同性质的详细划分土地的分配市政、公共设施等。以分区流域为单元,合理控制雨水控制小区的目标和相应指标,确定土地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绿地下沉率。根据雨水的控制要求,确定了砌块的施工控制指標,确定了建筑密度和低冲击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

3.5建立模型分析评估

根据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在施工区建设规划,一定要做到网站的综合评价,是土地、自然的竖向标高,和周围的水和绿色施工,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之前和地表径流条件的发展后的样子。同时,镇开发区,需要升级技术,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此外,还应根据城市中心区域的强度发展,对交通的影响,探讨小区建设活动对周围市政排水等产生的城市土地,实现交通控制的发展和建设的有机结合,对城市雨水控制目标地块。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转变城市规划理念,科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注重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和修复,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或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提高城市的雨水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岭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5(08).

[2]徐小菊.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城市建筑,2016(20).

[3]张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

论文作者:刘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有关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建议分析论文_刘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