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论文

合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

张 宁 崔耀中 高 玲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是中国人的梦里水乡,文化人的精神故乡。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共话文脉传承,共促文化创新,以江南文脉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10月底,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举行。本次论坛以“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从文脉传承的历史视角、国家战略的宏阔视野,审视和探讨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提炼和展示江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促进江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转化创新,提升江南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

文化的认同是更深沉、更基础的认同,文化的融合是更有生命力、更具紧密性的融合。以江南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共识,增进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的融合发展。

拈花湾·云树帆影生态湿地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一脉”,长三角城市特别是江南各城市之间文化的同根同源、内在认同,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联系紧密、互动频繁、情感深厚的区域共同体。去年举办的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已达成共识: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江南文化研究,推动江南文化传承创新,是长三角“一市三省”的共同使命,是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天的长三角地区与历史上的“江南”有着诸多交集。可以说,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

江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北文化的贯通枢纽地、美好生活的诗意栖居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繁荣发达、美丽富饶的地方。其地域概念虽有变化,但大致是包括今天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在内,基本与长三角重合的广大区域。从吴越文化到长江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吴韵苏风、皖韵徽风和越韵浙风等共同构成了江南文化的底蕴,铺就了江南文明进程的历史基础。

正如奔腾不息的长江,江南文化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在一次次历史变迁的浪潮中,江南文化海纳百川,融汇南北文明、中外文明,兼收并蓄、革故鼎新,始终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彰显出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引领力。

延续千年的文化基因和创新精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当下,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C919发动机、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量子通信……从“国之重器”到前沿科技,长三角地区不断践行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江南文脉是长三角地区的共同基因和精神标识,江南互融互通的文化为长三角一体化奠定了深厚基础。如今,在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进程中,江南文脉更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动力。

文化“软实力”撑起发展“硬道理”

目前,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以全国1/26的国土面积,产出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具有深度交互性、高度凝聚力和广泛认同感的江南文脉。

婴儿培养箱为宝宝专门设置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暖箱的最高温度一般不会超过40℃,所以即使将暖箱温度调到最高也不会引起烫伤等不良反应,更不可能变成“烤箱”。但是暖箱温度过高时,新生儿体温会随之升高,当体温超过38℃,应降低暖箱温度,每次可降低0.5℃~1.0℃,并打开婴儿包被散热。调节暖箱温度应尽量避免暖箱温度突然增高或降低,以免诱发新生儿呼吸暂停。

开放带来进步,包容造就强大,创新引领未来。开放包容创新,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江南文化赋予长三角城市的内在优势。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谋划、推动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今,长三角地区共同携手,以文脉传承守望精神家园,以文化创新响应国家战略,让文化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道理”。

从工商文明到改革开放,江南一直是商品经济先驱地,也是创新创造的集聚地。吃苦耐劳的“徽骆驼”,创造出“无徽不成商”的佳话。南通张謇、无锡荣氏家族等众多民族实业家开风气之先,大胆引入西方技术创办现代企业。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江南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开创出“苏南模式”。浙江民营经济从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建设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进军海外市场,再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改革样本”。

单片机也称微控制器,它集成CPU、ROM、RAM、存储器、I/O口等,而微处理器是CPU,它仅集成运算器和控制器,没有存储器和接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是单片机原理课程的负责人,长期从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自动测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优秀的应用人才,明确教学课程设置目的,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分析,贯彻落实教学计划,认真探讨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

对原生家庭的检视,重点要检视原生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对孩子的期待及其促进策略等,并注意把新生家庭与原生家庭进行比照,既不能完全推翻原生家庭的教养模式,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进行全盘复制和吸收。

奔腾不息的长江、烟波浩渺的太湖、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造就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四通八达的水系,创造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盛景。通江达海的水乡环境,涵养了江南人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性格。经历了区域文化融合、南北文化碰撞、中西文化交流的互鉴融通,江南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等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推动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前几天电视上播了一件事。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卖房,合同也签了,人家买房的也给了两万块定金。没有过几天,看到房子还可以卖个更好的价钱,老太太就反悔了,说不卖就不卖了,而且违约金一分钱也不给。人家买房的拿她没办法,来请电视台出面调解。面对媒体,老太太竟还是理直气壮,就一句话,要命有一条,要违约金一分钱没有。电视上播这条消息时,主持人也看不下去,说这个老太太倚老卖老。我说句玩笑话,若是碰到刘大人,这个老太太大概就知道怕了,你不是七十岁吗,就打你七十大板。

在文明共识上寻求更大“公约数”

根据2018年制定的长三角“三年行动计划”,当前长三角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离不开文化和价值上的认同。一个城市群的发展如何,最终取决于文化的凝聚力、整合力、引领力、推动力,取决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力度。目前世界七大城市群中的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城市知名度,积累了强劲的文化软实力。

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认同,是长三角能够率先实践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崇文重教到敢为人先,从尚德务实到义利并举,从开放包容到创新创造,江南文化与精神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当前长三角包含的城市有26个,人口超过1.5亿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落地,不仅仅需要“一市三省”的联动融合,更需要区域内每一个城市通力协作,在文明共识上寻求更大的公约数。

作为江南文化重要创造者和承载地的江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新时代江南文脉传承发展的使命,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举办江南文脉论坛,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了新路径。在江苏省内,已构建了扬子江全国文明城市群,连缀起长江两岸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泰州、苏州、南通等市,文明风尚的旗帜在各地一起飘扬。

调整铯、钒触媒装填量:铯触媒由30m3提高至37m3;钒触媒由46m3下降至33m3。提升低温铯触媒比重,有利于降低一层入口温度,有利于提高高硫矿比重,适应复杂铜精矿的能力更强。

在长三角区域,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共同发出《创建长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无锡倡议》,努力让文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突出标识和鲜明气质。各地将深入挖掘江南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以一体化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为努力方向,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道德发展与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目前,长三角地区有48个全国文明城市(区)、59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区),已成为有显示度和感受度的文明之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区域内的各城市,必将更好地传承共同的文化标识,推动城市文化、品牌繁荣发展,构建人文高地,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强大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陈伟龄

标签:;  ;  ;  ;  

合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