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立兴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立兴

李立兴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简阳 641300)

【摘 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米非司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月经失血图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并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92.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依次为0、2.56%、5.13%,对照组依次为0、10.26%、17.9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减少月经量,并显著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米非司酮片;复发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49-02

Analysi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of combination of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rug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Methods: our hospital’s 78 example of intrauterine membrane polyp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9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hyste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ugs (mifepristone tablet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imple hysteroscopic.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ecent curative effect wer evaluated, menstrual blood loss diagram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amount of menstrual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follow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ecent clinical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87%, control group was 92.31%, and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menstrual quantity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6 months and 12 months of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0, 2.56%, 5.13%, the control group was 0,10.26%, 17.95%, followed by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6 months and 12 month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ysteroscopic surgery with drug therapy of endometrial polyp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after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menstrual quantit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endometrial polyps; Hysteroscopic surgery; Mifepristone tablets; recurrence

子宫内膜息肉(EP)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女性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雌激素水平异常、内分泌紊乱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的一组以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增多、痛经、不孕等为主要症状的子宫内膜增生疾病。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女性总体人群中,EP的发病率高达25%,且癌变率约为 0.5%~4.8%,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1]。临床上,EP的传统治疗主要以刮宫术为主。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因刮宫术下宫内膜息肉难以彻底刮除而引发的高复发率成为制约手术效果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宫腔镜电切术以其创伤小、可视性、息肉去除彻底等优点为EP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但因EP子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后是否还需联合用药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8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宫腔镜检查后,符合《妇科内镜学》中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5.2±3.5)岁;病程5~30 个月,平均(12.6±2.6)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痛经、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病例排除标准:(1)入院前3个月内有激素类药物治疗史者;(2)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3)不符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适应症者。随机将本组78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一般体征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39例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1)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仪器包括宫腔电切镜及配套电视显像系统、膨宫机等;膨宫液采用 5%葡萄糖溶液,设置膨宫液流速为 100~120 mL/min,膨宫压力为13~15 kPa;设置电切功率为 60~80 W,电凝功率为50~60 W。手术于患者月经干净后 3~7 d进行;术前3h,于患者阴道后穹窿放置400 μg的米索前列醇;术中,予以患者持续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于外阴、阴道及宫颈常规消毒及膨宫后,将宫腔镜置入患者阴道,对宫颈管及管腔等进行观察,探查息肉的位置、数量、大小及蒂的形态等,在综合分析息肉具体病情的基础上予以合理的息肉切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针对单纯息肉,找到蒂以后将其完整切除;针对多发息肉,根据患者具体要求及生育功能保留与否,进行部分内膜浅层切除(只将功能层切除而不将基底层切除),或选择切除部分内膜(将功能层及基底层全部切除)。最后,负压吸宫,经宫腔镜观察确定是否息肉完全切除。(2)药物治疗。即予以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次,1次/d,共服用3个月。

对照组39例患者行单纯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治疗方案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1.3.1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于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息肉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息肉无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息肉复发[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月经量

于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月经失血图法评估患者的月经量。

1.3.3复发率

于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予以患者B超及宫腔镜复查,统计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 )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表1 2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9 27/69.2310/25.642/5.1394.87%

对照组39 25/64.1011/28.213/7.6992.3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92.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月经量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对比分析(ml, )

时间 观察组(n=39)对照组(n=39)

治疗前 189.24±36.35192.92±40.24

治疗后3个月143.83±20.54150.35±30.48

治疗后6个月97.38±25.24143.93±35.25

治疗后12个月70.36±25.35136.35±38.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

2.3复发率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对比分析(n/%)

时间 观察组(n=39)对照组(n=39)

治疗后3个月00

治疗后6个月1/2.564/10.26

治疗后12个月2/5.137/17.9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依次为0、2.56%、5.13%,对照组依次为0、10.26%、17.9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因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和特异性,从而给临床诊断造成了困难,导致临床漏诊率较高。与此同时,在该病的治疗上,既往多采用盲目诊刮,而诊刮后息肉的高复发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成为妇科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宫腔镜作为一项微创技术,一方面,其能够利用纤维光源内窥镜进入宫腔,直观、准确的观察病变部位,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从而极大的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5];另一方面,随着宫腔镜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配套设备的日益完善,宫腔镜在诸多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发挥了良好的应用价值。目前,以宫腔镜电切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成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相较于传统刮宫术,其优点主要在于: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息肉清除率高。传统刮宫术虽能将部分息肉刮除,但针对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却难以彻底清除,也不易刮及宫角部和宫底,导致宫内遗漏病变高达 10%~30%,成为息肉复发的重要原因[6]。而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在内窥镜的引导下,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对息肉的位置、数量、大小及蒂的形态等得到清晰的观察,从而明确手术切除范围,并能将切除部位延伸至宫角部和宫底,将息肉根蒂部完整切除,临床价值显著[7]。

然而,尽管宫腔镜电切术极大的提高了息肉的清除效果,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慢性炎性刺激、雌激素水平等等因素有关。诸多临床研究报道强调,在远期疗效上,宫腔镜电切术后息肉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8]。而在宫腔镜电切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合相关药物治疗,以拮抗内膜增殖,可能是降低该病复发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米非司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结果在近期疗效上,二组并无差异。而在远期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一方面,观察组患者月经量的远期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远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2组均无复发病例。但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观察组患者所配合应用的米非司酮片为孕激素拮抗剂,术后配合服用能够对排卵发挥抑制作用,并对内膜血管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拮抗内膜增生[9]。同时,其能够对黄体生成素产生抑制,控制卵泡刺激素的生成,使即使出现的复发小息肉萎缩并消失,从而有效降低息肉的复发率[10]。因此,尽管宫腔镜电切术能有效提高传统刮宫术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为进一步降低其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可在手术基础之上辅助应用孕激素拮抗剂药物,防止息肉复发。

综上,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减少月经量,并显著降低复发率,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群.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96-97.

[2]宫血梅.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 25) : 3974.

[3]潘秀荣,王秀琴.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31-33.

[4]宁爽.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616.

[5]吴志霞.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36 例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0(11):33-34.

[6]孟丽 ,赵肖丽 ,李芳 ,等.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J].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78-80.

[7]韩军,优里都孜,王新荣.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J]. 吉林医学,2014,35(23):5106.

[8]潘秀荣,王秀琴.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1):31.

[9]林立华 ,钟伟青,周兰芳.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56 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6):433-434.

[10]金娜.96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37.

作者简介:

李立兴,出生日期:1971年11月7日。男,汉族,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

论文作者:李立兴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立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