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出版业能自我封闭多久?_数字化时代论文

在数字时代,出版业能自我封闭多久?_数字化时代论文

数字化时代出版业还能自我封闭多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还能论文,多久论文,自我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习惯于用生产关系的变化来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却忽视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当人类社会在工业文明之后,出人预料地进入信息社会的时候,我们才猛然醒悟: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强调生产力作用的同时,强调了生产力中知识的作用。以这种理论为出发点考察我们的出版业,不难发现出版业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出版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尤其是出版生产力中技术革命的结果。不能想像,没有纸张的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数字技术的发明,会有今天意义上的出版业。

一、加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

人类社会是以加速度方式发展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我们的时间频率越来越快。农业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工业社会只有几百年,而信息社会才几十年,就已铺天盖地席卷了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技术更新的步伐也是以加速度方式迈进的:石器工具的发明和应用经历了百万年的历史,冶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几百年,电器的发明和应用100来年,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不过50多年!短短的50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已更新了四代。52年前的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70平方米。52年后的计算机,随着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相继研制成功,最小的已只有几公斤(笔记本电脑),甚至更轻(掌上型电脑)。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计算机还是个神秘的尤物,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在大城市里,计算机已开始进入家庭。

与以往的技术革命不同——以往的技术革命以解放人的体力为特征,而数字化技术不仅解放了人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人的脑力。也许正是这一特点,使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智能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以硬件为例,两年前一个PC机配个850兆的硬盘已相当奢侈了,但今天2.5G已属小硬盘,6.4G、9.0G的硬盘比比皆是。硬盘的转速也越来越快,现在7000多转的硬盘已经推出,普通PC机的内存已可扩充到几百兆——这是过去专业机都达不到的水平。而CPU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主频从133、166到200、300,像上了发条似的往上窜。

软件发展的速度也极为惊人,仅以微软开发的操作软件为例,从80年代初推出的第一代DOS以来,陆续开发了DOS2.0、DOS3.0、DOS4.0,直到DOS6.22。继DOS之后微软又于80年代中后期推出了WINDOWS1.01、WINDOWS1.03、WINDOWS2.0、WINDOWS3.0。1995年8月,微软又推出了WIN95。WIN95对于大部分硬件设备都能实现“即插即用”,这意味着计算机将趋于“傻瓜”化。今年,微软又将推出WIN98,WIN98的推出,使PC机更像是一台网络工作站。与此同时,微软又连续推出了用于网络的操作系统:WINDOWSNT,目前已推出NT4.0,NT5.0的测试版也已面市。

而与出版密切相关的输入法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除我们最熟悉的五笔字形输入法外,双拼、自然码、郑码、智能ABC、认知码、太极码、微软拼音输入法等好像一夜之间从地里冒出来一样。除键盘输入外,还有扫描输入法,如OCR中英文识别软件;手写输入法,如MOTOLOLA慧笔输入法;语音输入法,如微软语音输入法等。

照排及设计软件更是迅速发展。目前与出版有关的软件,国外的有PAGEMAKER、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PUBLISH、FRONTPAGE、IMAGECOMPOSER等。国内的有北大方正开发的BOOK6.0、BOOK7.0、WITS1.4、WITS2.11、WITS3.0、飞腾、奥思等。这些软件几乎年年都有升级版本推出。

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而派生出来的INTERNET网,发展更是神速。1972年INTERNET最早的模型ARPANET第一次公开向人们展示时,仅有5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连接。到1997年1月,据有关资料统计,在INTERNET网上注册的域已达82.8万个,1600多万台计算机连入网络,共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在INTERNET网上注册了域名,按每台计算机10个用户计算,共有1.6亿人上网。从1991年开始,联入INTERNET网的计算机数量每年翻一番。目前每天有4000台计算机入网,预计到2000年将超过100万个网络,1亿台计算机和10亿个用户使用INTERNET网。

此外,与INTERNET密切相关的卫星通讯技术也迅速发展,目前覆盖在地球上空的卫星已达500多颗,还有1500颗正在设计建造中。

过去,人们的经验可以通过爷爷——爸爸——儿子世代相传,永不过时。现在则不同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加速度发展,经验和传统正像类星体一样也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远离我们。

二、数字化使个人出版成为可能

数字化就像一个巨大的旋涡,把人类社会以加速度的方式推向它的深渊。作为人类社会重要文化消费方式的出版业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从形式上看,由于输入技术的提高,新一代的作者会越来越习惯于用计算机写作而不是纸和笔;作者和编辑完全可以通过磁盘甚至通过INTERNET交流而不是纸稿和书信。编辑的加工工具是键盘、鼠标、麦克风乃至摇控器。在编辑加工中如遇到问题,可以通过E-MAIL或电脑传真或网络电话(IPHONE)与作者及时交流和修改;编辑还可以通过电脑足不出户地直接查阅图书馆藏书或一些数据库中的统计数据。另外,利用电脑的各种排版软件,编辑完全可以省去传统的画版式的工序,而直接在电脑上排版。现在的排版软件已可以做到在页面里任意插入图片、图表、公式,正文和标题也都可以做各种样式的处理。校对软件则极大地解放了编辑的劳动生产力。现在的校对软件一小时能校几十万字,这是过去人力不可能达到的速度。尽管校对软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数码相机淘汰了传统的暗房技术,使图像处理更为简单和直接,更容易被普通人所掌握。由于小型数字印刷机的发明,无版印刷的时代已经不远,个人出版的可能性已露端倪。试想一下,现在几百元人民币就能买一台彩色打印机,如果将来打印机再配以装订功能,个人出版还会是一个神话吗?作者自行出版也将成为可能。出版过程从编著合一到编著分离,再回到编著合一,走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此外,数字化技术,使出版物的纸介质形态大大被突破。数字化出版一方面表现为多媒体出版,另一方面表现为网络出版。多媒体出版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出版,其出版物主要是磁带、磁盘和光盘。它仍是一种有具体形态的出版。网络出版则完全没有了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出版同样可具有多媒体属性,它可以是文本的形式,也可以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超文本形式。此外,它还具有远程出版的特点。正是这种特点,使它不仅对传统的纸介质出版形成了冲击,而且对广播、电视、电影业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网络出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它是以一种全新的传媒取代了一种过时的传媒,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全新的传媒与传统的传媒相比有极强的交互性和个人化趋势。一方面,硬件的发展使个人轻而一举就可成为网络社会的一员。今天,任何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个MODEM、一部电话,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世界上的许多地区的许多组织、个人、甚至如果对方愿意的话与各国总统通话;在不远的将来,只要有一部手机、一部掌上型电脑,就可以实现与世界各地的通讯。通讯的方式也不再限于简单的文字,而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通讯。另一方面,随着数码摄像机和电脑动画制作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将会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电视节目(就像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照相机一样,但这在本世纪30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正是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的普及才使原来只被少数人掌握的尖端技术变成了大众消费工具)。将来,随着带宽问题的解决,从技术上讲,任何人都可以办网络出版、网络广播、网络电视。

数字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廉价性,过去只有大型印刷厂才能买得起电分机,而如今几千元的电脑就能完成全部分色工作。现在,一台光盘生产线上千万元。但当我们大力打击地下光盘生产线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可擦写光驱已悄然面市,价格只有2000多元,盘片单价几分钱。这就是说,我们只要把家庭电脑上的普通光驱换成可擦写光驱,我们就可以一个人在家里,一边喝茶,一边坐在机器前自行生产光盘了,而其前期投入竟不足3000元!正是这种廉价性,使个人出版在经济上成为可能。

此外,数字技术还有一个更致命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全球性。要么我们拒绝它,其结果是使我们国家继续滞留在以往的封闭的环境中;要么我们接受它,那我们就必须别无选择地放弃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历史的教训是:当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我们曾拒绝过它。那时我们正逢“乾隆盛世”,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内重农抑商,压抑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外闭关锁国,拒绝贸易和技术的交流。其结果是使我们国家沦为工业国的半殖民地。

一方面技术已经成熟,另一方面经济上已能承受,第三方面数字技术具有的天然的开放性和全球性,再加上中国出版物市场垄断利润的巨大诱惑力,个人出版必将是一个难以遏制的行为。笔者无意鼓吹个人出版,然而我们却不能无视以下事实:买卖书号屡禁不止、各种“工作室”拔地而起、光盘版和软件版出版物正在不受限制地大肆瓜分传统的出版物市场、行业外资金正以各种协办和赞助为名流入出版市场、外资也正以版权贸易等形式进入中国出版市场……我们可以仍旧不顾事实地抱着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不放,但已经发展起来的出版生产力必将寻找束缚它的生产关系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三、垄断是最佳选择吗?

在即将结束本文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造大船,出远洋”这个尚未过时的话题。其实,计划经济本来就是人们设想的永不沉没的巨轮,然而20世纪还没走完,一只只这样的巨轮都沉没了。当我们热心于“造大船”的时候,谁会想到美国人居然干上了“拆大船”的事情。美国司法部居然跟一个自己国家的企业过不去,非要告倒微软公司不可。而其诉讼请求竟是不允许微软公司在自己开发的操作软件中捆绑销售自己的另一个浏览器软件IE4.0。微软是全球最大的一家高科技软件公司,这样的一家公司,要是在我国,扶植还扶植不起来呢,怎么会拆?按照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是不能理解的。(其实微软的起步并不比中关村的创业者们早,但微软从小舢舨成长为一只几百亿美元的巨轮以致于敢于单枪匹马面对“美国政府和20个州”的起诉时,中关村的创业者们却还在政府的规划、扶持下连国门都没打出去呢。)美国人干吗要跟自己的企业过不去,非要整垮它呢?理由很简单:“反垄断”。在美国人眼里,任何产业一旦被一个失去竞争对手的企业所垄断,这个产业就会失去活力;另一方面,用户只有面对多种选择才能品尝当“上帝”的滋味,而在一个垄断的环境里,任何选择都是一种“别无选择”。

中国人喜欢垄断、喜欢没有竞争的环境、喜欢自上而下计划得严丝合缝的体制,喜欢封闭,喜欢好大喜功,而这一切究竟给社会进步带来了什么?今年6月,托夫勒访华时曾提醒说:人们的认识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新事物的实践总会被纳入旧的框架中——以工业时代的模式来催生信息产业,有可能反而会窒息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中国的信息行业利润率如此之低,低到同卖萝卜白菜差不多?为什么中国会出现VCD生产过剩?什么卖得好立刻就一拥而上?这一切,都仍旧是大工业时代的思维——规模生产效益论。

技术的发展既使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又使生产过程的多样化、个性化成为可能。而后者恰恰是我们经常忽视,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我们的确应该认真回顾一下我们国家这20年里走过的道路,好好揣摩一下“改革开放”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和它所带来的现实社会的巨大变化,切实按照十五大的要求,本着改革的精神,努力开创出版业的新局面,迎接日益逼近的高度开放的交互式的网络社会的到来。

标签:;  ;  ;  

在数字时代,出版业能自我封闭多久?_数字化时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