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家正在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分类逐渐明确。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需求,因此,针对不同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向差异,应当优化绩效管理模式。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背景之下的绩效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对如何完善其绩效管理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机构改革;公益二类单位;绩效管理
引言
我国当前正在针对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改革过程中不同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向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难以进行普适性的使用。当前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存在一些绩效管理体制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业务开展的质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事业单位需求和现代绩效管理思想,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是满足当前事业单位改革需求的措施。
1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1.1绩效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首先,一些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绩效管理中将较多的管理工作放在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目标上,在业务开展中重视完成考核任务,忽视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业务效率以及任务对社会需求的优化作用,影响了管理工作发挥其正确的作用。其次,在管理中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相混淆,当前的许多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依赖单一的业务考核方式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管理,不能全面的反映员工的工作质量以及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其指导事业单位经营的作用。最后,当前的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许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忽视了对绩效成果管理工作。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导致当前绩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推行质量不佳,未能形成具备规范性的管理体系,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广泛开展。
1.2绩效管理方式不科学
第一,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当前的一些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不重视管理工作对优化单位经营质量的作用,在管理中将主管部门的考核任务作为考核的主要目标,未能针对事业单位的经营需求设置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影响了这一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绩效管理环节不完善,绩效管理工作应当是指导事业单位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的主要手段,因此,在绩效管理中,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员工的协调、沟通、奖励等制度,以此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当前的一些事业单位在员工沟通、激励管理机制的设置上存在问题,导致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高质量进行,影响了考核结果发挥其指导单位经营的作用。第三,绩效管理指标设置存在不科学之处,绩效指标的设置应当结合事业单位的经营内容和经营需求进行,当前的事业单位在管理目标的设置上未能结合本单位特色及社会需求,管理体系存在较强的雷同性,未能实现个性化的设置,难以指导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第四,绩效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是由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绩效管理工作经验以及管理思维上的不足,往往导致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依赖于考核方式,单一的管理手段无法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正常功能,不利于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2.1建设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模式
在当前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应当学习先进的绩效管理思想,结合实际需求建设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模式,推动单位业务质量的提升。在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社会的服务需求,综合多种需求来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方向,实现开展业务过程中管理、收益以及绩效考核等多种方式的互动,改善传统的绩效管理工作由于经营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造成的进行效率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应当重视社会服务需求以及市场需求,改变传统管理中以考核单位为主的管理思想,将社会服务需求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以此来定位绩效管理的进行角色,优化管理工作的进行效果。其次,改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当前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改革背景之下拓宽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确保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可以高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此来提升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自主性。最后,事业单位要结合不同的社会组织,构建合作化的网络,以此来推动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减少行政部门的干涉,以单位的效益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保证绩效管理工作可以满足事业单位的经营需求。
2.2强化绩效管理理念指导作用
第一,事业单位应当学习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绩效管理中,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将员工的个人绩效作为管理的基础,并结合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以及日常工作过程,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工作扩展到业务规划、业务管理以及单位收益等不同环节,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第二,结合单位业务开展方向客观的分析单位绩效管理目标。传统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受到行政单位的影响较为严重,在管理上存在较为突出的滞后性和被动性,无法将管理工作的结果应用到日常的业务开展中。在未来的发展中,事业单位要结合市场环境以及管理需求,优化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机制,设计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绩效管理思想,推动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第三,提升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事业单位应当将绩效管理理念进行宣传,以此来强化工作人员对管理理念的重视。同时应当正确认识当前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正常作用的原因,提升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中的受重视程度,将员工以及单位的服务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丰富绩效管理的机制,改进绩效管理工作的机制,提升绩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经营中的正面作用。第四,在绩效管理中重视过程和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可以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信任程度,以此来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中,单位员工应当在管理工作的进行全程可以直观的了解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动态化的信息获取可以提升员工对管理工作的信任感,确保管理工作进行中的公平性。保证绩效管理过程的透明度也有助于减少个人理念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以及公正性。
结语
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其机制以及管理目的上的滞后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在未来的建设中,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市场以及社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以此作为创新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不断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工作在提升事业单位经营收益,优化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源.公益组织中的绩效管理研究——以献血服务志愿者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35):33-34.
[2]严国兴.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7(13):200-201.
[3]聂玉梅,顾东辉.公益与效率:社会服务组织绩效管理的实践——以S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个案[J].社会工作,2012(01):11-14.
[4]翁修平,韦涌超,黄希.公益项目绩效管理系统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38+40.
论文作者:杨焕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绩效论文; 事业单位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 单位论文; 需求论文; 重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