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放射平片、CT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论文_喻华

苍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摘 要】目的探究放射平片与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术后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平片与CT进行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法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学体征与骨折部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放射平片检查相比,CT检查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改变诊断符合率的对比(P>0.05);放射平片检查,前柱诊断符合率92.75%,CT检查诊断前柱符合率97.10%,两种检查方式对前柱诊断符合率的对比(P>0.05);放射平片检查中柱诊断符合率47.50%,低于经过CT诊断符合率的97.50%,(P<0.05);放射平片检查后柱诊断符合率14.29%,低于CT检查诊断符合率的85.71%,(P<0.05)。结论与放射平片相比,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显著,符合率较高,如果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能够将其存在的不足充分弥补。

【关键词】放射平片;CT;脊柱骨折;临床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radiography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fractur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2016 year in March were treated 70 cases diagnosed with spinal fractures,using plain radiographs and CT diagnosis,and two kinds of methods in diagnosis of spinal fracture patients with radiographic signs compared with the fracture site. Results compared with radiation X-ray,CT examination of spinal stenosis.

Key words:radiation plain film; CT; spinal fracture; clinical value

脊柱骨折主要是因为间接外力引发,在高处坠落时着力位置不当,导致胸腰段出现骨折。一些脊柱骨折是因为直接外力引发的,比如外伤、交通事故等。临床上通常选择放射平片、CT以及MRI等技术予以诊断,单纯的诊断方法会出现一定的漏诊现象,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漏诊现象显著降低[1]。放射平片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将部分显著病情排除,但对部分较为复杂的骨折,就需要采用螺旋CT以及磁共振进行扫描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具准确性的特点,防止产生漏诊的情况[2]。本研究为了探究放射平片与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术后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平片与CT进行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法对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像学体征与骨折部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T的诊断价值更显著,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70例术后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这一期间,其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39.68±5.1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8例,砸伤压伤18例,车祸19例,其他5例。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手术前都进行放射平片检查与CT检查,放射平片采用的设备为630mAX线机,对损伤处的正位与侧位进行摄片,并通过具体情况增加两侧斜位的摄片。CT检查采用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有关参数为电压、电流、层距分别为120kv、200mA、5mm;患者选择仰卧位,对患者的损伤区域予以扫描,同时,根据横断面扫面,适当的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的重建。

1.3观察指标

根据手术结果当作参考标准,对不同诊断方法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脊柱曲度改变诊断符合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观察骨折部位(包括前柱、中柱与后柱)的诊断符合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的影像学体征比较分析

由下表1所示:手术结果表明:椎管狭窄31例,骨折片移位55例,椎管容积改变41例,脊柱曲度改变29例,骨折片突入椎管49例。与放射平片检查相比,CT检查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改变诊断符合率的对比(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在青壮年中的发病率较高,通常是由于外力撞击引发。脊柱是人体椎骨主要受力部位,椎体(包含较多形态的骨架和关节,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重叠结构,导致脊柱损伤征象也具有一定复杂性。如果脊柱受到外力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脊柱受损,甚至会产生骨折的现象,出现不全或完全的瘫痪,对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应该对此充分重视。因此,加强对脊柱骨折的及早诊断,确诊后进行有效的处理非常必要[3]。

本研究对术后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平片与CT进行诊断,结果表明:CT检查对患者的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符合率高于放射平片,且CT检查对患者中柱与后柱诊断符合率高于放射平片,但脊柱曲度改变的诊断符合率略高于CT,认为两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可使诊断符合率显著提高。

放射平片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诊断方法,也是可视诊断的最基本方式,在临床的应用较广泛。放射平片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可使其椎体、附件形态以及生理曲线等充分显示出现,同时,表现出骨折的征象,主要有椎体变形以及侧块分离等,进而可以为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条件。但是,伴随放射平片的广泛应用,其不足也越来越凸显,由于椎体结构相对较复杂,并且有一定重叠,平片成像通常为组织重叠成像(二维),对结构较复杂或者脊柱组织出现的具体骨折情况不能清晰成像。另外,二维平片对骨折的具体范围和严重程度的辨别能力不强,虽然在二维平面图上能够将脊柱出现骨折情况看出,但对骨折的具体类型与位置等不能借助图像充分了解,还需要采取其它手段予以处理。CT诊断能够将放射平片的不足充分弥补,其能够对脊柱前柱、中柱、后柱以及骨折部位等情况充分显示,初步确定骨折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联合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骨折脊柱面积的测量,对脊髓有没有受压等情况进行判定,其诊断价值较强。

总之,与放射平片相比,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显著,符合率较高,如果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将其存在的不足充分弥补。

参考文献:

[1]夏芙蓉.脊柱骨折应用CT与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5):7323-7324.

[2]孙晓焕,孙宝余.X线片和CT扫描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84-85.

[3]杨志永,丁玉洁,石秀梅,等.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31-133.

论文作者:喻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探讨放射平片、CT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论文_喻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