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和翻译策略论文_窦继芬

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和翻译策略论文_窦继芬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会话含义”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与之相关的合作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这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在翻译时,使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理论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用效果上达到等值。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语言的社会团体有着不同的会话交谈规则,文化因素会影响到会话含义的理解, 所以译者要从语用效果方面来考虑何时用直译何时用意译,再综合运用增译,减译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 会话含义 翻译策略 跨文化因素 直译 意译

一、会话含义的提出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用学概论》何自然。 语用学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后提出的,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语用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哲学家格莱斯系统地说明了会话的含义,为了使会话顺利地进行提出了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便谈话时能够互相理解和配合。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提出后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做了些补充。合作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原则,系统地阐述了语言的使用,为后来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际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人们都需要相互接触,都离不开交际。与朋友交流近况,与同事谈论工作这些都是交际行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首先把人们的交际行为系统的归结为规律。他在1967年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会话含义的理论。对语用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为,他第一次系统全面的揭示了人类言语交际活动的内在规律。合作原则在提出以来,在言语交际的研究领域中有重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会话含义的产生

要理解会话含义的产生,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1:

A:你认为她漂亮吗?

B:当然了,非常漂亮。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也就是说,数量准则规定,我们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只能是对方想得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要说对方不想听到的。

例2:

A:你家目前有几口人?

B:五口。

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要保证你说的每一句都和目前所进行的谈话是关联的,也就是说,你所说的话和目前你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对方问你一些中国的事情,你就不应该告诉对方关于美国的事。

例3:

A:你什么时候去北京?

B:两天后。

方式准则(避免赘述)(manner maxim)

(1)说话要清晰明了,有所指;

(2)不要使自己的谈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从而难于理解。

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

例4:

A:一起出吃点东西好吗?

B:好主意!

这四个准则当中,前三个是规定谈话的内容的,最后一个是说话的方式的,数量原则要求在交谈中所传递的信息的适中性,质量准则规定说话的真实性。

关联原则要求说话要围绕主题,而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单而清晰。在这四个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合作原则就要求每一个说话人的话语都应该是围绕主题的,同时也是和对方所说的话相关联的。只有这样语言交际才能进行下去。

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还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比如说故意说谎,拐弯抹角的说话,顾左右而言他,把本来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等等。那么,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原则肯定有其他的意图,也就是说,在字面意义下,肯定还有更深的隐含的意义,这就是“会话含义”,在这些情形下, 交谈双方都应该从对方的话语的字面含义中推导出他的真实意图,也就是要明确对方的“会话含义”,只有这样做,语言交际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谈一下对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的违反的具体情形。

四、当会话含义产生时,我们应采取什么翻译策略?

我们已经讲述了会话含义的理论,这对我们的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对会话含义的推导,因为翻译要译的是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所以推导出作者的会话含义是翻译的基础。但是,在翻译时并不是说要把作者原来的隐含的会话含义都要说破,在原文和译文中进行语用对比,如果译文能在不改变原文的结构和表达的基础上还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隐含意义,那我们就采取直译。相反,如果原文和译文因为某些文化因素等引起不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隐含意义时,我们就采取意译。因为,如果我们只是译出原文的结构或表面意义而没有内在含义时,翻译是不完美的。

人们违反质量准则很多情况是采取说谎的方式,有时候说话者也利用比喻,说反话,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他们的真实目的,所以在语言交际中,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经常是完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例如:(1)有人说出了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你对他的行为非常气愤,当你谈起他时,你会说,“我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好的朋友”,在这里你用的就是“反语”修辞格。这时我们就可以采取直译:“I have never met such a good friend.”可以在译文中达到等值的效果。

(2)甲问乙说:你跟你女朋友处得怎么样了?

乙回答说:没说的,你就等着吃糖吧。

在这个语境中,如果我们直译:“nothing to say and you just wait to eat candies.”就不能把原文的会话含义翻译出来,就算不上是成功的翻译,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进行意译。”Well, we are going to get married.”有些会话中会话含义不能被译入语的读者所理解,主要是因为加入了很多文化的因素。只有本民族的人才会理解原文的隐含意义。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隐含意义说出来或是找到一个意义相似的短语就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在美国,人们喜欢“夸夸其谈”,他们可以打发时间闲聊,无休止的争辨,议论,他们把它当做是一种乐趣,即时在公共场合也会滔滔不绝的谈论。而在中国和日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通常会通过意会去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西方人基本是靠言传,这就会使得东西方人在交际中产生障碍。

例如:一个中国留学生想跟一个美国的朋友借钱,中学生这样写道:

亲爱的Bill,

你最近还好吗?伯父伯母的身体好吗?请替我向他们问好。还记得上次我们一起爬长城的时候,在最后阶段你给我的鼓励和帮助,谢谢你……

我们的友谊会地久天长!你最近宽裕吗?我想跟你借点钱。

你的好友:王鹏

王鹏认为直接跟别人借钱是不妥当的,可是Bill只是浏览了一下他的信,读了最重要的前部分,没有看懂他的意图,于是钱就没有借成。

中国人的交际中有很多的察言观色,醉翁之意不在酒,而西方人又比较喜欢直线思维,直截了当。所以中国人的语言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含蓄性,中国人喜欢用陈述加请求,即先介绍情况一边对方理解同情而西方人喜欢用请求加陈述,即先提出请求在陈述情况。所以我们翻译时,应该按照译入语的阅读习惯来翻译。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重要的位置。

在印度,如果你问某地还有多远时,他们一般很乐观地回答:“不远,走路只要一个小时。”但是实际情况是也许你得走好几个小时,外地人不知道,在这个地方一般不遵守质量准则,只是相信字面意思的话就很可能被这种信息误导,他们会觉得当地人不诚实,如果他们知道如何去理解这种信息时,他们就会觉得印度人是善良的,他们是不想让人感到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因考虑到译入语听众的文化习俗来做适当的调整,以免造成误解。当然,对跨文化意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充分地了解。

所以译者要从语用效果方面来考虑核实用直译何时用意译,再综合运用增译,减译等翻译策略。要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的会话含义又能让译入语读者能理解这种会话含义。如果二者不能同时满足,那就要采取意译,打破原文的结构把原文的深层会话含义表达出来,或是找一个可以替代原文而在译入语中有相同的效果的短语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会话含义。

七、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会话含义的提出,会话含义的特征,会话含义的产生以及在会话含义产生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采取意译的主要情况是跨文化因素使原文和译文的读者不能很好的理解原文的会话深层含义。所以本文还从跨文化因素的角度出发对会话含义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浅略的阐述。

参考文献:

1.徐冬梅,《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科技资讯, 2006/6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论文作者:窦继芬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和翻译策略论文_窦继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