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论文_王传术

农民工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论文_王传术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40)

摘要:利用201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的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60%的农民工从事雇员类工作;暂时性失业或返农农民工的比例达15.53%;自我雇佣类农民工占比为25.06%;男性农民工处于较高层级工作岗位的概率更大;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进入高层级工作岗位的概率,是农民工职业层晋级的重要决定因素。影响农民工职业层晋级的因素会因代际、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分化;职业层分级;非农就业

一、农民工就业分化的现状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6年的数据库。为得到本文研究所需的数据,只保留具有农业户口和非农就业特征(包括目前从事非农工作、以前从事非农工作但暂时失业、以前从事非农工作但暂时务农)的样本,在剔除变量缺失值的样本后,得到2067个有效样本。

据有效样本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可知,男性农民工占比61.73%,男、女样本比例约为6:4;36~45岁的农民工占比最高,约为30%,总体以中年农民工为主已婚农民工占比82.29%;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占比达到71.56%,学历水平整体较低;农民工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好,社会交往比较密切,但积极情绪①和普通话水平比较一般。从居住区域构成来看,农民工多居住在农村,其次是本市/县城的中心地区,只有8.22%的农民工居住在本市/县城区以外的镇。经济条件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平均水平的占60.43%,但低于平均水平的也占32.75%;个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占比超过60%。

2.农民工就业分化的典型事实

(1)农民工的就业分化情况

从农民工的就业分化情况来看,受雇于他人且有固定雇主的农民工占比最高,其次是个体工商户,劳务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占比最低。其中,受雇于他人的农民工总占比接近60%,自我雇佣的农民工总占比为25.06%,但处于暂时性失业/务农的农民工也有15.53%,这一比例的合理性值得关注。一般而言,农民工之所以会暂时失业、务农,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处于两份工作变换的间隔期,此时他们正寻找下一份非农工作或暂时帮助老家务农作为过渡;二是农民工处于返乡待业状态,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扶持政策较好的背景下,农民工多愿意在离家乡较近的区域工作,或者自主创业,而在真正转入下一份工作之前,他们会处于待业状态或以务农作为缓冲。随着城乡社会的日趋一体化发展,农民工的返乡就业趋势也日益明显。多数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比例一般在25%~35%,如泰国农民工的返乡就业比例为26%,越南为31%,坦桑尼亚的Kagera地区为17%[30-32]。谢勇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农民工返乡就业比例达到35.88%,这一结果同以往研究所得结论一致,但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年来中国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农民工暂时性失业、务农的比例可能大大提高,因此本文计算所得的暂时性失业/务农的农民工比例具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不同分化状态下农民工的主要特征

不同分化状态下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将家庭/企业帮工、劳务工、无固定雇主和有固定雇主的劳动者合并为被雇佣组,将个体工商户、自己是老板或合伙人合并为自我雇佣组)可知,在暂时性失业/务农组的男性农民工占比为53.58%,分别比被雇佣(63.51%)、自我雇佣(62.53%)组低9.93%和8.95%,但暂时性失业/务农组的女性农民工占比均高于其他两组;暂时性失业/务农组中大于56岁的农民工占比最高,被雇佣组和自我雇佣组中均是36~45岁的农民工占比最高,说明年龄越大的农民工越可能返乡或越容易出现待业状态;暂时性失业/务农组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积极情绪以及普通话水平均普遍低于其他两类,意味着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交往不密切、情绪积极性较差或普通话水平较差的农民工外出就业的适应性较低;暂时性失业/务农的农民工多居住在农村,被雇佣、自我雇佣这两类农民工多居住在城镇。

(3)不同特征分组农民工的就业分布比较

按照代际、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居住区域分组,比较不同特征分组农民工的就业分布情况(将劳务工、劳务派遣人员合并到无固定雇主的雇员类,将自己是老板或合伙人和个体工商户合并为自我雇佣类)。80~90后农民工在有固定雇主类的分布比例最高;60~70后农民工在自我雇佣类的分布比例高于其他两个代际组;而60后以前的农民工多分布在暂时性失业/务农类,说明年长者更倾向于返乡创业或从事个体工商户。比较了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工的就业分布情况,从中发现,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分布在暂时性失业/务农、家庭/企业帮工、无固定雇主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高学历组,而分布在有固定雇主、自我雇佣的比例低于其他高学历组。低收入农民工分布在暂时性失业/务农、无固定雇主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布比例分别比高收入组大16.68%和3.83%;而高收入农民工分布在有固定雇主、自我雇佣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组。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工分布在暂时性失业/务农、无固定雇主这两类的比例比城镇组分别高4.38%和9.29%,但分布在有固定雇主、自我雇佣的比例均低于城镇组。

二、农民工就业分化影响因素

1.人口学特征

根据劳动经济学理论,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决定着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说明

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劳动能力,因此可以选取的变量有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一般而言,年长的农民工从事非农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且多分布在职业层级较低的工作岗位。与女性相比,男性农民工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强,并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因此在较高职业层级就业的概率相对较高。较未婚而言,已婚农民工不但要赡养老人,还要抚养孩子,经济负担较大,其进入高层级工作岗位的意愿更加强烈,以期获取更高的收入。

2.人力资本特征

包括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积极情绪和普通话水平,这些因素与农民工能否顺利就业或进入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按照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越低,则其在非农部门就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工资收入也会偏低,从事较高层级职业的能力也越弱,停留在较低层级工作岗位的可能性越大。

3.家庭经济状况及居住区域特征

相关研究证实,家庭经济条件和居住区域对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类型或者工作岗位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在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农民工,社会关系资源会比较多,获取较高层级工作岗位的机会越大,且对低层级工作岗位的依赖性较低;居住在城镇或居住地越接近城镇的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相对丰富,接受职业技能学习的机会较多,其进入较高层级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更大。

结束语

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对农民工的就业分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有价值的探索,但以往研究存在的一些值得改进的方面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谢勇,周润希.农民工的返乡行为及其就业分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2):92-101.

[2]王志浩.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区域选择:模型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7(8):122-124.

[3]张文洲.新时期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新特征调查[J].经济纵横,2016(1):49-54

论文作者:王传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农民工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论文_王传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