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优化论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优化论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优化

费光春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 在“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传统地质院校的优势地质学科建设与如何抓住机遇是值得思考的课题。勘查地球化学是一门兼顾科研性和生产性的学科。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勘查地球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学时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去优化,推进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本科教学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双一流”学科建设。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双一流”建设;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虚拟仿真

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是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学位课程之一;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核心本科课程的优化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懂得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熟悉天然介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体、大气以及生物)中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非常规的、深穿透的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掌握(天然起源的)地球化学异常用于找矿的理论与方法、天然与人工起源的地球化学异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培养与锻炼,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重要意义[1]

一、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课程优化改革的背景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拉开了“双一流”建设的大幕。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文,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成都理工大学以“地球科学”学科群建设为基础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通过了国家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经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成都理工大学正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学科名称为地质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按照学科有机融合、协调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学科群的方式进行建设,涵盖“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行“三步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

二、勘查地球化学课程优化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

以学生为中心,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优化内容。“翻转课堂”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2]。可以制作短小教学视频,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学生要在课前看完这些视频教学。然后,教师再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作业,并开展讨论。从而增加了学习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优化

我校的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课时数为5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6,实习课时20。比调整前的课时减少了8个课时。学校根据工程认证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设了勘查地球化学课程实践课程。该课程时间为两周。教师在勘查地球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时,主要是增加了数据判别形式检验,多重母体数据分布特征的教学。我校以往的教学主要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与对应的勘查地球化学规范保持一致。本次调整增加了国际流行的勘查数据处理方法的介绍与使用,并加强对比。教学内容还加入了任课教师团队最近几年主持的与该课程有关的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主要涉及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青藏高原东缘松潘—甘孜造山带稀有金属化探找矿的内容。我校此次调整还根据国内行业发展情况作了局部调整。为了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全国贫困落后地区启动了较多的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加强了地方病的防治与元素地球化学,生态农业地球化学教学的内容。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direct shearing test of pile-soil interface on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clayey soil

(三)教学团队建设

“双一流”建设本科教学需要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该教学队伍应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提升教学团队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我校教师要能积极主动学习最新的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了解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和模式理念,并结合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能否把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保质保量地传授给授课学生,并让学生吸收理解,最终转化为实际技能,是双一流学科的主要本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本质内涵。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全国高校地球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与国内同行开展交流。教师要把自己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生动的实际案列结合理论授课,让学生产生兴趣,避免枯燥。

三、结束语

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要打牢“双一流”建设的根基,要建设好一流的本科课程,尤其是主干的专业学位课程,才能真正发展和建设好成都理工大学的“地球科学”一流学科。本文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学时、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勘查地球化学课程的改革优化方案。以学生为中心,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目标,为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迭代前期取较小的Pc和Pm,表示初期群体中的优良个体几乎不变,此时的优良个体不能代表什么,不一定是全局最优解,可能导致整个算法走向局部极值,还需做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费光春,李佑国,袁天晶,童蕾.“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改革实践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21-12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质量工程项目“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培育计划(JXGG201701)”和地质矿产资源三维立体勘探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虚拟仿真教学中心(11100-17Z0517)”资助。

作者简介: 费光春(1982.02-),男,汉族,四川犍为人,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勘查地球化学和成矿规律方向的教学和科研。

标签:;  ;  ;  ;  ;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