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领导艺术的特点_领导艺术论文

太极拳领导艺术的特点_领导艺术论文

太极领导艺术的特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极论文,领导艺术论文,特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复杂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运动表现为多变数的博弈,见招拆招,出招接招,颇像我们见到的“太极推手”,你来我往,经由多个回合才能实现领导。在这种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他要用太极领导艺术防止矛盾双方相向运动,使矛盾双方逐渐向共性较多的部位靠拢,求大同,存小异。太极领导艺术是一种复杂的领导艺术,领导者要预先在进与退、虚与实、方与圆、刚与柔、恩与威之间进行权衡与选择,还要根据双方的较量及被领导者的回应进行后继的权衡和选择。因此,这种领导艺术是一个过程,运用之妙也在于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太极的性质得到充分的运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扬中有弃,弃中有扬;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如果要对这种复杂的领导艺术下一个简明的定义,那就是“用非优化、非规范化和变化的方法,使亦此亦彼、亦是亦非的问题不断地实现对立统一”。它充分体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特性。其实,这是一种无论怎样“言”也不能够“传”清楚的领导神韵。太极领导艺术具备无为、无形、无恃、无界、无痕五个特性。

无为,即倡导无为的领导精神。提起无为,大家就会想起老子,因为老子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从无为的观点来看领导,确实很有哲理。我们有些领导常常“为领导而领导”,明知没有实际意义,却要妄自作为,结果是增加了领导成本,增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便是老子所极力反对的“有为”。他认为,国家的禁令越多,人民越贫困;政府的规定越多,社会越混乱。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越有为,被领导者就越无法用心做事;领导者干预越多,被领导者就越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老子对无为的效果有十分具体的说明:领导者无为,部属就会自我化育;领导者好静,大家就会自然上轨道;领导者无事,大家才有时间把工作做好;领导者无欲,大家便朴素过日子。可见,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好静、无事、无欲为内涵,不任意妄为,不强加于人,以“无为”来实现“无不为”。老子并不反对有所作为,他鼓励领导者努力去为。但是,一定要“为而不恃”,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张扬自己的功劳,也不占据努力的成果。老子看出人与人之间争执的根源,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此主张“为而不争”,大家顺着自然的状况,发挥各自的才能,却不与他人争夺名利。领导者若能秉持这种“为而不恃”、“为而不争”的精神,用无为的态度来领导同仁,大家才乐意各自尽心尽力,而不互相争夺成果。于是同心协力,当然无不为了。

无形,即化解问题于无形。太极领导艺术不是着眼于领导者亲自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与不解决之间找到一个“共解”,这就是化解。领导者遭遇问题,马上想办法加以解决,对于简单的事情,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对于复杂的事情,便要考虑连锁反应。一个问题解决了,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弄得领导者顾此失彼,矛盾的数量随着解决的效率而增加。因此,面对问题,太极领导不是付诸行动,而是思考:不解决行吗?如果不解决比解决好,就让问题摆着,成为下级思考的议题,吸引被领导者的注意力。明明能够解决,也要装迷糊,拖延处置,防止因此产生后遗症,确保领导资源用在关键处。如果问题一定要解决,也不是直接去解决。领导者先把问题摆出来,丢给下级去动脑筋。问题由上级提出来,下级才会重视;交由下级去想办法,他们才不至于对解决问题抱理想化态度。这个过程也许解决了问题,那最好;即使解决不了,也能够达到化解的目的。大家多花一些心思在预防性思考和化解性对策上面,就自然可以少花一些时间在那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自然越来越少,由大变小,由小变了。这就是解决问题于无形的太极领导艺术。它的主要运作颇像太极拳的推、拖、拉。推有推进、推掉之意,拖有牵引、延迟之意,拉有拉开、拉拢之意。通过这些推、拖、拉的综合运用,问题便得到了化解。由于许多领导者太极功夫差,在运用时达不到效果,因而,对这种领导艺术持否定态度。其实,这种艺术本身并没有好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无恃。我们常说有恃无恐,那么“无恃”就会有所敬畏。太极领导艺术敬畏法律,敬畏权力,敬而远之,更不会用法和权去管制下级。法和权只是领导者做腹案用的,是备而不用的硬件;而面对被领导者,讲出来的是情和理,充满人情味,让部下认为这是情所必然而理所必至的事。太极领导艺术认为,法太滞后,缺乏包容性。立法必须经过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变数又产生了,所以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兼顾不到方方面面。而理是从法中提炼出来且层次更高,理能再现立法精神,更具灵活性和可接受性,可以顾及人、事、时、地、物等所有变数。当然,领导者不能把不合法的事情设法加以合理化,否则将是本末倒置。可以说,太极领导敬畏法律,重视法律,却不喜欢法治。关于权力,太极领导认为,权力太具刚性,缺乏人情味。所以,太极领导不会用权力使下级臣服,不会明显地发号施令,不会让下级感到被动,而是用软实力和影响力来衡情论理,由情入理,一般的下级都会领情。这样,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就有感情的互酬,组织就充满了人情味。可见,太极领导讲的“无恃”,其实凭的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心为本体。只有具备这种修养,才能达到法在腹中、权在心中、情在意中、理在口中的“无恃”境界。有一副对联用来诠释“无恃”是很贴切的: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无界。太极领导艺术旨在从对立的双方中寻求共性、找出共解。因此,往往把视角集中在双方的交互处,认为在这个部位存在着共识。然而,这个交互处情况比较复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退我进,我进你让,交互线不是交界线,因而是模糊的。正像太极标志的圆圈中,用来分别黑白的是反“S”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此乃“无界”之意。《庄子·应帝王》中说,这种境界为“混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面对无界之混沌,许多领导者为人处事以郑板桥国画理论“难得糊涂”自勉,无论是清官与赃官、事业发达的和无所事事的、真聪明的和真糊涂的,一概都会以此为格言,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或是处世哲学的体会之深。在领导活动中,面对灰色的事物,面对有争议的问题,面对不清晰的趋势,领导者往往缺乏原则,难以决定,走着瞧。然而,此时“没有原则就是最好的原则”;难以决定就说“不一定”,当然“不一定”不是全盘否定,其中亦有“一定”的成分;走着瞧就是让时间说明问题,暴露是非,以便后发制人,让“水”流到下游再予以疏堵。目前,在领导活动中,解决“无界”问题的首推载体是会议,而且这种会议往往是务虚而会、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务虚而会,在于沟通,功利是推出来的,而不是争出来的,在功利还未变成“实体”之时,大家心存不争,或者以让为争,就可以避免大家在会上作“困兽犹斗”。会而不议,能够获得共识,使大家按照会前的认知来达成任务。议而不决,事实上是提供了一种继续整合各种意见的余地。决而不行,是防止盲目行动,为及时应变留下机会。

无痕。领导者在从政处事中要知足常乐、顺应客观、无为而治,但并非完全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要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采取合理的方针和策略。《庄子》记载,有一次,阳子居问老子:假如有一个人同时具有果敢敏捷的行动与深入透彻的洞察力,并且勤于学道,这样就可以称为理想的领导者了吧?老子摇摇头,回答说:这样的人只不过像个小官吏罢了!只有有限的才能却反被才能所累,结果使自己身心俱乏。如同虎豹因为身上美丽的斑纹才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为身体活泼,猎狗因为擅长捕猎,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绳子给捆起来一样,有了优点反而招致灾祸,这样的人能够是理想的领导者吗?阳子居又问:那么,请问理想的领导者是怎样的呢?老子回答: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功德普及天下,但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都和他没有关系;其教化惠及万物,但是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出其教化。当他治理天下时,不会留下任何施政和用权的痕迹,但是对万物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就是庄子主张的理想的领导者形象,在“无痕”中实现领导。

作为一种领导观念,我们把太极领导艺术定性为五个“无”是可以的,但这仅仅是太极领导艺术的底蕴而非具体形式。若要把这种艺术贯彻到领导实践中去,尚需把它丰富为操作层面上的各种招数。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许多做法,如四两拨千斤、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不变应万变、忍为上、不敢为天下先、后发制人、顺应时势、以静制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太极观念,可以结合领导工作的实际,把它们升华为太极领导艺术。此外,太极领导艺术还是一种领导活动的减速剂,五个“无”的特性使矛盾运动趋缓,直接降低了领导效能,这是它的局限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领导活动都有太极领导艺术的用武之地。乱用“太极”,那就不是领导艺术而是权术了。只有当以退为进、以屈求伸成为必要时,只有遭遇亦是亦非、彼此两难时,太极才不至于消极,太极才是积极,太极领导艺术才能卓有成效。

标签:;  ;  ;  

太极拳领导艺术的特点_领导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