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英语中的语言性别差异论文_纪甜甜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性别差异变成了语言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拟简要概述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历史,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男女语言的两性差异。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两性差异;社会

一、前言

从广义上讲,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融渗透中形成的一门崭新的学科。性别语言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以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分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现象。[1]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语言界一度引发广泛的研究。

早在1665年,在Robinfort所著的HistoriesNatureMoraledesilesAntilles一书中,便涉及了关于“语言性别”的研究。而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则是最早注意到语言的性别差异的语言学家之一,其在1922年所著的Language一书中用一章内容来描述男女语言两性的差异,但并未引起语言界的广泛重视。直至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社会语言学正处于高速上升期,西方女权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这两者为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奠定了条件基础,使得语言学家接踵而至,将其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70年代初期,语言学家和交际研究者们开始对男女语言两性的差别加以重视,于是出现了“women’slanguage”(R.Lakoff,1973),“thefemaleregister”(Crosby&Nyquist,1977)等具有专门指代性的术语。[2]在社会语言学与西方女权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RobinLakoff于1973年提出了“女性语言”以及于1975年出版了LanguageandWoman'sPlace一书,自此,语言的性别差异成为了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男女语言的两性差异研究及主要表现

(一)语音语调

经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奇尔(Trudgill)和美国语言学家费希尔(Fischer)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大部分男人将元音、浊辅音、鼻辅音和部分摩擦音后面的-ing发为/in/,[2]如skiing,rubbing,farming,swing;而女人则发为/iŋ/。[3]Trudgill等人在研究中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拼音决定发音的规则,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发出/t/和/r/的音,发音更为标准,符合规范。

在语调方面,女性语调变化丰富,多用声调,一般使用五种语调,以表现其丰富的情绪起伏;而男性则多使用降调,且语调较为单调,一般使用三种语调,少数可达四种及以上。以下图为例。[4]由下图可见,在同一话语表达中,女性较男性的语调更为丰富,起伏变化更大,表达的情感内涵也较男性而言更多。

(二)词汇

女性的词汇较男性更为丰富多变。女性常使用形容词、副词,情态词、委婉词和表达情感的修饰词以加强语气、充分表现思想感情,尤使用夸张性词语见多,如adorable,unbelievable,marvelously等。

男性较女性的用词中更倾向使用粗俗的语言,如fuck,asshole,bastard等,而女性用语相对较为文雅谦逊,且尽量避免使用粗俗的表达,即使是抒发厌恶或痛恨的情绪所使用的词语都偏委婉,如Ohmygoddess等。

女性较男性而言使用的复杂具体颜色词居多,如vermeil,plum,mustar等,但这一趋势现已日趋减弱,不具有明显区分,如在电视剧GossipGirl中,男女角色的交谈中常使用black,white,blue等简单的颜色词。

(三)句法

女性用句更切合语法要求,更为规范,且句法格式更为严谨标准,相对男性其遣词造句较为灵活多样,多讲究表情达意;男性用句相对较随意,不刻意追求语法规范及句法结构,用句趋于单一,多数情况下只求达意。

语言学家经调查材料分析指出,女性常使用附加疑问句和调节结构,比如isn’tit?Don’tyouthinkso?Iprefer,这表现了女性尽量趋避错误和冲突的心理,也体现了其委婉得体的语言方式。而男性则多使用直接的确定句,多用省略句和祈使句,如Comehere.Noway.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多数男性的不拘小节以及流畅的线型思维。

(四)话语量

女性常被认为是话多的一方,但通过R.Lakoff和P.Drudgill等人的相关研究显示,像在会议、课堂等公共场合,男性的话语量更多。另外,在Barbara和GeneEakins曾对七所大学的学术会议的调查结果中可见,男性的平均说话时间是10.66到17.07秒,而女性仅3到10秒,由此可见,在这一场景下,女性最长的发言时间还不及男性最短的发言时间。[5]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男性对“权力”和“地位”的需要。而女性则在家里或亲人、朋友面前等话语量较大,这也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对“亲密”、“舒适”和“安全感”的需要。

三、结语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繁多,从生理因素、成长环境、工作环境到历史积淀已久的文化背景、男女社会分工差异、社会地位和社会心理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男女语言的差异。从以上差异表现及其原因可见,语言、社会和性别三者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社会和男女性心理、地位等各方面的凝练体现;男女性个体也是社会和语言集团的一份子;社会的发展变革也对语言学的研究及男女性的发展有所影响。因此在研究男女语言两性差异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开拓思路,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COATESJ.Women,MenandLanguage[M].NewYork:LongmanInc,1993.

[2]于国栋,吴亚欣.语言和性别:差异与共性并重[J] .外语教学

[3]徐祥武.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体现[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5).

[4]BarrieThorne&NancyHenley,徐祥武.LanguageandSex[M].NewburyHousePublishersInc.U.S.A.(85).

[5]吕婧,胡志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

作者简介:纪甜甜(1997年8月—),女,山东省青岛市人,青岛市黄岛区山东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

论文作者:纪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英语中的语言性别差异论文_纪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