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论文_欧阳文爱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论文_欧阳文爱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长久以来,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论文很多,但是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有效性的论文却很少。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小学阅读教学是为学生在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尤为值得重视。对此,本研究以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为例,探索湘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特色,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湘教版

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诞生于21世纪我国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经受了教学实践的检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教材又进行了全面修订,教材质量有所提高,为打造特色教材、精品教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色

1.构建板块,整合结构—探索教材结构与呈现方式

教材的单元组合采用板块结构,每个板块自成体系,相互关联,螺旋上

升。其特点是:

①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写话、习作)、语文活动等,都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像重视识字和阅读教学一样,注重落实口语交际、作文(写话、习作)

在教材中的地位。

③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语文活动既是语文自身的综合,又是

语文向课外、向其他学科的拓展性综合。

2.学生为本,自主探究——着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引发师生和教材的互动。

3.口语先行,片段过渡——发挥母语优势,遵循习作规律

根据学龄前儿童己掌握大量词语,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教材在低年级实行口语先行,充分发挥儿童学习母语的优势。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写话单列,片段过渡,逐步积累,以增强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4.综合实践,整合拓展——在“语文活动”中综合运用

在综合运用中探究创新教材的课后练习注重语文的积累,意在启发求知欲,打好基础,培养创新意识。而在单元后的“语文活动”中,则主要是在知识的联系中力求深化,在能力的综合中力求迁移,在综合运用中学习探究和创造。

5.人文情怀,熏陶感染——蕴含丰富情感,渗透人文情怀

教材在重视加强工具性的同时,强调渗透人文精神,增加教材的文化内涵。通过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挥语文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提高小学阅读教师队伍

构建高素质的小学阅读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小学阅读教师队伍的构建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保障性措施。所以政府等相关部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培养计划。并确保其更好的落实;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为坚实的基础。

2.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明确阅读主题,主题是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制定明确的阅读主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充分发挥阅读资源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湘教版语文教材中选择教学主题,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辨别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确立主题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围绕主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筛选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漫画、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方式建立起契合阅读文章内容的教学情境,让所有的学生能够较快进入到阅读的氛围中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要注重学生课外书籍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外书籍是让小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文学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课外书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写书籍阅读感言,从而提升他们对于书籍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在班级中营造阅读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小学生的教学应当是全而的,是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的。

并且要注重读写结合。在中年段,除短文外,还选编了不少利于学生从读中学写的好课文,例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舍不得这棵树》。课文首尾呼应,文中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是:“这是一棵普通的树”“这是一棵鸟树”“这是一棵花树”“这是一棵果树”“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学生阅读这类课文,能顺利地拎出重点,理出层次,把握整体,比较容易将课文的表达手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4.实施自主阅读教学

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问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总之,小学阅读教育是为以后语文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教师应当认真重视自己的教育地位,多多思考和探索阅读教育方法,不能局限传统的形式化的教学模式,应当突破局限,不断寻找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和谐、融洽、自由、自主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美瑛.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学周刊,2015(11):126.

[2]尚晓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读与算,2013 (35):152.

论文作者:欧阳文爱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式教学论文_欧阳文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