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金亚军

湖北省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市妇幼保健院 435000

摘要:目的 研究围产保健阶段实施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近几个月收治的临产产妇共100例,按照监护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监护(对照组)及持续胎心监护(观察组)。观察组内发生宫内窘迫人数及胎儿窒息比例。结果 观察组中宫内窘迫率为18%,对照组仅为6%;但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仅为4%,对照组为14%。结论 胎心监护可及早发现胎儿异常并对窘迫危险早期处理,降低窒息危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围产保健;宫内窘迫;胎心监护

围产保健中,胎心监护是一种有效判定胎儿在子宫内呼吸及健康状况的方式,尽可能早期发现宫内窘迫危险并给予及时干预,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1]。胎心能够有效衡量胎儿宫内状态,传统多普勒超声听胎心音虽说操作便捷,但并不能够直接反映胎动、宫缩、胎心率之间的关系[2]。持续胎心监护可通过实时、持续、动态化观察判断宫缩及胎儿缺氧状况,根据波形图像明确胎儿状态,临床价值较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4月至同年7月期间收治因存在生产需求住院病患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产妇年龄区间处于23-36岁,平均年龄(28.67±3.24)岁;孕周处于36-41周,平均孕周(38.97±0.64)周;组内经产妇共14例;组内9例为高危妊娠病患。观察组产妇年龄区间处于23-38岁,平均年龄(29.31±3.35)岁;孕周处于36-41周,平均孕周(39.04±0.57)周;组内经产妇共13例;组内10例为高危妊娠病患。所有入选对象均为存活单胎,均符合自然分娩指征(不排除中途转剖宫产者),剔除胎心监护图资料不完整或因母体/胎儿需紧急剖宫者,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摸、多普勒监听方式了解产妇胎心音状态。在宫缩间歇期查看胎心音是否达到每分钟160次以上或120次以下,每隔20-30分钟需监测一次。

观察组采用持续胎心监护方式了解产妇胎心音状态。确保产妇不处于饥饿状态,令其取左侧卧位或半仰卧位,将多普勒超声探头找到清晰胎心音后固定,在子宫下方二指位置固定宫缩探头,持续监测20分钟,若存在异常则至少延长监测10分钟。监测期间判断异常是否由孕妇精神异常、胎儿睡眠等因素所致,注意对胎心音的复查。实施宫缩实验及无刺激实验,在不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若宫口扩张至2厘米以上则需至少连续监测半小时。

1.3观察指标[3]

窒息判定标准:查看新生儿Apgar评分,若评分低于3分则为重度窒息,低于7分则为轻度窒息。胎儿窘迫判定:由频繁胎动转变为胎动消失或明显减少,胎心率在每分钟160次以上或120次以内,脐血流S/D比值在2.6以上,羊水粪染(Ⅱ-Ⅲ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内新生儿出现宫内窘迫及窒息数据展开统计工作,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围产结局,显示实施了胎心监护的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比例显著更高,但组中出现重度/轻度窒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围产状况对比表[n(%)]

3 讨论

在新生儿娩出后并发症中,窒息属于危险度较高的一种,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青紫、口唇暗紫、心率偏低、心跳不规则、呼吸浅表[4]。早期实施电子持续胎心监护可有效避免人工触摸或短时间监护出现的个体误差或人工判读误差影响,及早发现宫内窘迫危险并早期干预,通过监护图形所呈现的可量化指标数据或波形图像进一步加强胎心监护临床意义。

使用胎心监护仪对妊娠期或临产产妇实施胎心音监听的目的在于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的健康状况,通常根据胎心音每分钟平均数值判定。胎心监护结果的表现形式为数字信号,能够有效反映胎心率基线、胎儿心率波动、宫缩时胎儿反应、宫缩压力等,敏感度较高。对于妊娠晚期产妇而言,监测胎心音能够及早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窘迫并早期积极干预,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或窒息程度,提升围产安全性。通常根据胎心率基线,在无宫缩影响及胎动影响前提下,观察10分钟以上平均胎心率。若胎心率在160bpm以上或在110bpm以下,且持续10分钟以上时,则表示胎儿可能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处于缺氧状态,需立即就医积极干预;若胎心率呈现出正弦图像(呈圆滑一致、反复重复、波形连续状态),胎心率基线处于110bpm-160bpm之间且摆动范围在5bpm-10bpm之间,每分钟2个-5个周期时,则表示胎儿可能已经严重缺氧,必须立即干预避免宫内窒息;若胎心率基线为135bpm、波动范围在5bpm左右,基线呈现出变化较小的锯齿状态时,表示胎儿正处于睡眠状态,需给予一定刺激后再行监测,避免影响监护结果;若胎心率基线波动范围在8bpm-12bpm且呈现出明显变化的锯齿状波形,则表示胎儿健康。

根据研究数据结果,观察组中宫内窘迫率为18%,对照组仅为6%;但在有效的胎心监护下,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仅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围产保健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分析更为精准,更有利于临床医师有效积极干预,合理判断胎儿是否缺氧以及缺氧程度,避免缺氧对胎儿产生继发性肝肾脑病或酸中毒危险,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助产士或临床医师需清楚认识胎心率基线波动代表的含义,并确保胎心信号结果的清晰性,积极预防危险因素。总之,围产保健中胎心监护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红,高缨,朱芳.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2):55-57.

[2]牛凝,李强,罗莉.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80-182.

[3]刘朝云,雷小蕊.胎心监护在孕产妇分娩期的临床护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5):250+256.

[4]刘东明,陈凤英,李小霞.产时胎心监护可量化指标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102-103.

论文作者:金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金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