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此趋势下,海绵工程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中,其可以加强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建设。现阶段仍有雨水堆积问题存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因此,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雨水堆积问题,就必须建筑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文主要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基本内涵以及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主要途径,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建筑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基本内涵概述
在城市日常管理和建设规划过程中,对城市雨水借助绿地、建筑物道路等生态系统的释放、渗透、吸纳以及吸收,从而对雨水更好的净化、渗透、消化,有效控制雨水的径流,就是所谓的海绵城市理念,从而提高城市基础设备的维护与建设水平,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对改善雨水对城市交通压力。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基础设施改造和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是发展观要求的直接体现,其坚持的是科学设计理念。现阶段,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功能发挥不到位,存在不完善与不科学的情况,但是通过采用排、用、净、蓄、滞、渗等综合性办法,不仅可以对人与自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缓解,还可以提高城市自然的渗透与修复功能,以此来促进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目前,要结合城市现状,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其具有统一的建设模式,并不是通用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与功能,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从而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重要性
(1)有助于改善现在的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通过在城市基础建筑排水系统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还大幅度改善了生态环境;
(2)对雨水展开充分的利用
现阶段,我国严重缺乏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较为贫乏,为了提高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与回收率,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不仅使城市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还可以借助雨水对城市中存在的排水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3.目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相关设施缺乏完善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在此过程中,老旧的排水管道问题还存在于当前的排水系统中,对于目前的城市发展而言,其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并出现了严重负荷的情况,因此,必须优化与更新建筑给排水系统,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在高层建筑数量的日益增多下,逐渐加大了城市用水量与生活污水,因此,必须对排水系统进行扩建与改建,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视,从而保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3.2天气因素
目前,气候无征兆变化现象经常会出现,我国天气变化无常,所以,对于突发气候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内人们不能很好的应对,严重影响了建筑给排水系统。对于这类突发气候无法预料,在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时,设计人员无法对此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在发生恶劣天气等问题时,相关人员不能很好的解决,既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也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3.3不能对雨水资源展开充足的利用
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水资源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我国水资源分配并不均衡,尽管土地资源广阔,但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就会严重限制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必须补充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地面的硬化率也随之提升,这样就会导致雨水不能渗入到地下,不能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使雨水排放到排水管道中,形成一种雨水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雨水资源更好的利用,就需要人们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对雨水资源的重视度,从而有效降低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4.在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主要途径
4.1给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
每个城市城市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为广阔,所以,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特点,来建设海绵城市,不能盲目学习其他城市的经验。例如济南以“泉城”闻名,其海绵道路主要在城市南边,需要雨水作为补充,济南南边地势较高,这样就可以满足泉水喷涌的需要,将水资源渗透到泉水聚集区。
4.2对专业性技术方面的研究加大力度
城市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为了提高海绵城市给排水建筑建设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建筑给排水专业性技术,以此来保证给排水建筑的耐久性与质量,提高给排水的设计水平。现阶段,由于建筑技术水平较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缺乏相关的施工理论与经验,所以,必须加强研究给排水专业性技术,不断的进行摸索,才能保证给排水建筑的整体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4.3对责任体系机制进行落实
现阶段我国对给排水方面经验较为缺乏,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周期较长,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应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统筹规划建筑给排水方案,对责任体系机制进行不断落实与完善,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需求,保证给排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4.4对排水不畅、蓄水能力不足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
为了使雨水可以在汛期得到更多的滞留,可通过安装导流系统,来提高雨水蓄水能力,减少地表水的浪费;或设置一定的明沟系统,降低路面积水情况,对雨水实现良好的沉淀,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还可以通过溢流作用,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进行加强建设,使道中雨水流入排水管道,分流改造老旧小区雨水和污水合流地方,进而对污水管道和雨水系统分离建设进行有效的落实;在一定的距离内,按照设置要求,在人行直行道和横道,加强与雨水收集系统的连通,设置雨水篦子等,不仅可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气候异常的问题,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雨水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最大限度保护和修复水系统,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实现给排水环节的统一协调性。除此之外,在给排水建设设计中应用海绵理念,可以有效回收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既缓解了城市用水不足情况,又提高了城市的污水利用率。
4.5关注海绵城市的顶层设计
现阶段我国缺乏相关的建设经验,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应多借鉴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还应加大研究与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相关问题的力度,重点关注与其相关的设计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案,积极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从国家层面出发,确定试点城市,顺利开展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并对此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不仅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指导与依据,促进了建筑给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相关设计人员,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过程中,既建立了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还对海绵城市理念内涵进行了有效的掌握,从而实现了城市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解决了给排水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11:15-16.
[2]王娟.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实践探微[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79.
[3]关卓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选择研究[J].中国水利,2016,04:4-8.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给排水论文; 雨水论文; 建筑论文; 理念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