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9653理论框架在特殊教育学校听评课中的应用论文

CPT9653理论框架在特殊教育学校听评课中的应用

刘 威1,2

(1.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2.清远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广东清远 511800)

摘 要: CPT9653是一种科学、简便的听评课工具框架,可以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存在的缺乏分工、缺乏观察工具、缺乏评课依据等问题。借助CPT9653框架将听评课活动系统地组织起来,再在具体的解课中聚焦特殊教育专业问题,是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听评课;CPT9653;特殊教育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评课现状

“听评课”是指教师之间在进行课堂观察后对教学进行评价的活动。[1]听评课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学校教研文化的丰富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听评课虽然重要,并且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但听评课活动却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把听评课当任务、没有合作与对话、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等。[3]李渺等人在普通高中的调查也表明,教师的听评课主动性、方法、能力均有待提高。[4]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听评课活动更是问题重重。王磊等人对湖南省1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教师在听评课前没有进行过分工;在听课过程中,90%以上的教师都是凭自己的经验进行观察,主要记录的是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和板书等;在评课环节,70%左右的教师听课后很少甚至不参加评课,而在参加评课的教师中,近50%的人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作为评课依据,缺乏具体的观察点和观察工具。[5]这表明特殊教育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中缺乏分工合作,也缺乏观察工具和评课依据。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听评课活动的质量,难以实现提高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教学水平的目标。而目前在特殊教育领域类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科学而高效的听评课模式和相关工具。因此,有必要先寻找一种可操作的听评课工具把特殊教育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系统的组织起来,先把工具问题、分工问题、评课依据问题解决了。

二、CPT9653简介

CPT9653是“优课解码”的几个主要方法和工具,由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张伟春副调研员根据加涅教学九事件以及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等理论总结提炼而成。大体上,它分为解构方法和点评方法两类。解构的方法包括:教学设计解构方法(CPT)、教学流程解构方法(9)、教学片段解构方法(6)。点评方法包括:点评策略(5)、语言组织原则(3)。每一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6]

“CPT”指的是内容分析、教法分析、技术分析。这三个分析主要是从教学设计上判断其教学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突破难点,使用的信息技术是否有效支撑了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听课者按照上述三个维度逐一进行评价即可。

“9”指的是教学九事件: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回忆旧知、呈现新知、提供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保持迁移。上述九事件可简称为:注目旧新指引反评移(见表1)。

表1 教学流程分析工具(教学九事件)

“6”又名教学魔方,指对教学片段进行课堂观察时要解构的六个维度:片段的教学小目标、片段中对学生达标的评价、片段中应用的资源、片段中开展的活动、片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片段中生成的数据(见表2)。每个维度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记录对应的教学事实以及观课者对这些事实的观点(主要指评价与改进建议)。

表2 教学片断分析工具(教学魔方)

CPT9653 可以有效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听评课活动中的三大问题。首先,CPT9653 本身就是一个听课和评课工具包,可以直接解决缺乏观察工具的问题。同时,CPT9653所提供的工具还不止一种,这为评课分工创造了条件,可将听课者分为三组,分别使用对应的工具,从教学设计层面、教学流程层面、教学片段层面进行课堂观察。再者,以上工具中观察和分析所得到的事实和数据,以及“讲道理”原则,有力地保障了评课时评课者可以拿出观察到的事实、统计出的数据、相关理论,做到评课有理有据,解决评课缺乏依据的问题。

授课与听课阶段:1.授课者授课;2.听课者根据分工,使用对应层级的解课工具进行解课,负责对教学设计进行解构的使用“CPT”,负责对教学流程进行解构的使用“9”,负责对教学片段进行解构的使用“6”。

“3”指的是评课者说话时语言组织的原则,解决的是评课者在确定了点评的切入点后怎样组织自己的语言的问题。三原则指的是:摆事实、讲道理、有主张。意即,无论评课者打算从哪个切入点进行点评,他所说出来的话应该有事实依据,有理论分析,有评课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在特殊教育领域还未产生出自己独特的听评课模式前,CPT9653是可以借鉴和大胆使用的工具。应用CPT9653后,特殊教育的听评课可以采取如下流程(见图1):

“5”指的评课时评课者可选择的五种策略,属于点评方法,主要解决的是用工具解完课之后“从何说起”的问题。具体而言,五种策略包括:匹配(比较)、分类、差错分析、概括、具体说明。

三、借鉴后的特殊教育听评课流程

顾青有些歉疚,房子是太简陋了,没有厨房没有客厅,只有小小的一间,放了床、桌子和一台电脑之后,空间就占掉了大半。温简在楼梯口生了个炉子,烧蜂窝煤,味道很浓呛,她总是一边炒菜一边咳嗽,但她并不觉得苦。

图1 借助CPT9653后的听评课流程示意图

准备阶段:1.授课者备课,可以是单个授课者独自备课,也可以是多个授课者同课异构;2.听课者由科组长进行分工,或各自选择解课的层级,做到各个层级均有听课者解构即可。一般来说可以由经验较为丰富或职称较高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解构,中年教师进行教学流程的解构,青年教师和新手教师进行教学片段的解构。

返修阶段:授课者根据评课阶段所得到的点评和分析,选择自己认为有道理,对自己有帮助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授课、听课、说课、评课。此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次进行。

该方式所采用的土体砖模方式在施工较大厚度大面积板体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①成功避免了大面积支撑系统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不可控问题,提高了结构浇筑施工安全性;②土体本身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平整度相较于满堂模板支架系统均更加稳定,避免板体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的风险;③减少了支撑和支护系统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缩减了施工时间;④施工场地在地面,布置方便,便于施工组织。

说课评课阶段:1.授课者说课,自评;2.评课者根据解课工具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选择一种点评策略,按照语言组织的三原则组织自己的点评语言,一般是亮出自己的观点、摆出使用工具所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使用相关理论对这些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

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防范结合的有机整体,既要凸显程序规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又要强调其实体规定的惩戒性、约束性、激励性和保障性;既要包含从严治标、惩防并举的措施,又要注重预防、着力治本的内容;既要适合中国依法反腐的现实需求,又要能与国际反腐法律接轨,从而从源头上夯实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的厚实法制基础。

霍埃尔-彼得·威特金(1939),美国摄影师。他精心制作的摄影作品从道德上挑战文化和宗教,并带有威廉布莱克和卡拉瓦乔等艺术家的许多灵感。他的作品是如此永恒,同时又美丽又怪异,充满痛苦和暗示。

四、在CPT9653中关注特殊教育专业问题

CPT9653是一个解课框架,是没有学科限制的,也没有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分。正如不同学科可以在CPT9653的框架中关注自己的专业问题,特殊教育亦可在CPT9653的框架中关注自己的专业问题,比如分层教学问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等。具体的做法是,保持CPT9653 的框架不变,在部分维度的观察和分析中考察以上特殊教育专业问题。

(一)分层教学问题。分层教学涉及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CPT9653的不同维度得到考察。例如,在使用CPT进行“C”(内容)分析时,考察授课者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或主题是否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在分析“9”中的“告知目标”、“6”中的“片段小目标”时,考察授课者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分析“6”中的“片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考察授课者是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在分析“6”中的“片段中学生达标的评价”时,考察授课者是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考核指标;在分析“6”中的“片段中生成的数据”时,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在这个片段中都获得了进步。

(二)教学方法有效性问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察的是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特殊儿童认知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效率如何。这些问题可以在开展以下维度的分析中进行考察:在进行P(方法分析)、“9”中的“呈现新知、提供指导”、“6”中的“片段中开展的活动”分析时,考察其方法是否符合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即针对聋生的教学方法是否做到了视觉化、直观化,针对智障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做到了多感官参与,针对自闭症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否做到了视觉化、结构化;在进行“6”中的“片段中生成的数据”分析时,通过统计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情况来考察其方法是否有效,授课者对技能的拆分是步骤过多还是过少,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能使学生得到更大进步的方法。

五、结语

总体而言,在特殊教育领域内还未出现专门化的听评课模式之前,借鉴CPT9653工具,先把特殊教育的听评课有序地开展起来是可行的。借助CPT9653工具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特殊教育教师听评课活动中缺乏分工、缺乏观察工具、缺乏评课依据的问题,是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的可行途径。听课者在运用CPT9653框架进行解课的过程中亦可关注特殊教育专业问题,因此,该工具值得特殊教育教师深入研究,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特殊教育领域的听评课,同时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缤纷的梧桐树叶洒满星空下的大街小巷,悠悠散发着清晨小草的香味,又像春天杜鹃的色彩。每一年、每一卷、每一期和每一篇论文的刊出,均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更不是事业的终结。我们送走了充实的2013年,迎来了崭新的2014年。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美丽天使梦依旧,风景这边独好。沐浴着新春的朝阳,《上海护理》愿与所有天使一起追逐梦想,一起奔向辉煌灿烂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傅龙,徐晓东.听评课中新手教师与经验教师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90-97.

[2]方洁.我国听评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4-108.

[3]尤炜.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漷教授答记者问[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3-5.

[4]李渺,徐新斌,陆颖,等.高中数学教师听评课的现状及其有效性对策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8(1):36-41.

[5]王磊,唐忆东,李答.教师听评课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3):70-72.

[6]张伟春.解课——互联网+时代教师协同发展新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7(21):22-29.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7-0153-03

收稿日期: 2019-02-21

作者简介: 刘威(1986-),四川南充人,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广清“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优课解码)种子教师,研究方向:智障教育。

[责任编辑 王占峰]

标签:;  ;  ;  ;  ;  

CPT9653理论框架在特殊教育学校听评课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