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论文_王瑜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155100

摘要:目的:方评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与呼吸内科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94例,B组、A组各纳入47例,分别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A组无效率6.4%低于B组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支气管痉挛率、医院感染率、气道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人均雾化吸入治疗(8.4±3.9)次,低于B组(9.5±2.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更好,可减少雾化吸入次数,但不能降低医院感染、气道损伤、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哮喘;雾化吸入;支气管痉挛;疗效评价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当前全世界威胁性最强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重要死亡病因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气促、咳嗽,若诊治不及时,可并发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我国小儿哮喘发病率约为2%,且仍呈逐年上升趋势[1]。哮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小儿哮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小儿哮喘常用方法,给药直接,疗效确切、可控性强,目前常用的雾化吸入方法主要包括氧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三种,其中超声雾化吸入因噪音大、对支气管刺激性强,在儿科中应用较少,前两者是儿科常用雾化吸入方式。关于两种驱动方式利弊优缺研究较少,本次研究试对比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4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与呼吸内科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诊断,无误漏诊;②年龄12岁以下;③未合并其它严重器质性、系统性疾病;④无药物禁忌症;⑤知情同意。共纳入患儿94例,其中男43例、女51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4.4±1.5)岁。疾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24例、中度50例、重度20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4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儿均给予内科治疗,包括补液、静脉营养支持、吸氧等支持疗法,镇静、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用抗痉挛药物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可必特,2.5ml/支)0.07~0.125ml/kg+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2ml/mg)2ml。10~15min/次,2次/d,每次间隔6h以上。B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A组采用氧驱动雾化机雾化吸入。均给予相同的诊疗、护理服务标准,待患者哮喘症状明显好转后,停止雾化,治疗期间配合潮式肺功能检测,调整治疗策略。

1.3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人均雾化吸入治疗次数,支气管痉挛、医院感染、气道损伤发生例。

1.4疗效判定

临床控制:7日内,喘鸣、气促等哮喘症状表现明显缓解或消失,三凹征阳性者转阴,安静状态下可进食,睡眠不受影响,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90%;有效:7日内,喘鸣、气促等症状表现减轻,咳嗽、哮喘基本消失;无效:7日内,未达到临床控制、有效标准,或并发严重并发症[1]。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无效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支气管痉挛率、医院感染率、气道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人均住院时间(5.9±1.4)d、人均雾化吸入治疗(8.4±3.9)次,B组则为(6.3±2.0)d、(9.5±2.8)次,A组人均雾化吸入治疗次数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控制支气管痉挛是治疗小儿哮喘的关键,雾化吸入给药直接,作用速度快,可快速减轻支气管痉挛,进而缓解憋喘、气促等小儿哮喘表现[2]。单纯从临床疗效来看,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更显著,A组无效率低于B组,这与氧气驱动具有氧疗效果有关。哮喘可致气流受限,氧气吸入量降低,并发持续、轻度低氧血症,氧气雾化具有间隙给氧效果,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儿低氧血症,对于增进哮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3]。氧气雾化相较于空气压缩驱动,雾化柔和,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少,安全、舒适,更易被患儿接受[4]。需注意的是,A组与B组支气管痉挛、医院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并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治疗小儿哮喘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从用药、综合管理入手,提高综合治疗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8):615-616.

[2]窦金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29-1530.

[3]杨义琼,李晓阳,马利维.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3):34-35.

[4]朱周桦.不同方法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15-16.

论文作者:王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论文_王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