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质指数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论文_曾琳琳,刘振良,李萃萃,胡立禄,张成伟,毕松杰,

曾琳琳 刘振良 李萃萃 胡立禄 张成伟 毕松杰 尹 锐 钟新荣

核工业416医院心内科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 评估高体质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 月至2014 年4 月我院就诊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共159例,其中体质指数(BMI)<28kg/m2的患者77例,合并体质指数(BMI)≥28kg/m2的患者82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结果 观察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 5),两组男性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 变异系数、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 5),且观察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 5)。结论 BMI≥28kg/m2时,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明显,提示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应注意调节BPV,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特别是男性体质指数增高患者。

关键词:腹型肥胖;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体质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超重和肥胖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危险因素,目前已将腹型肥胖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评测腹型肥胖,通常指标为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体质指数(BMI)≥28kg/m2[1]。而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血压变异性(BPV)增高,血压变异性是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范围,与器官损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2]。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已不仅仅是控制血压本身,血压达标的目标以平稳达标、晨起达标、长期达标为重点。本文拟探讨动态BPV与高体质指数的关系,从而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体质指数的测量让临床医师关注血压变异性,为临床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 月至2014 年4 月我院就诊单纯性高血压患者159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标准[1]:24h平均血压≥130/80mmHg,日间血压≥135/85mmHg,夜间≥120/70mmHg。排除标准:合并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其他代谢性疾病。观察组为BMI≥28kg/m2男性 40例,女性 40例,对照组为BMI<28kg/m2男性43例,女性<85cm组 36例。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及参数分析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ABPM6100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调定日间6:00~22:00,每30 min 自动充气测压1 次,夜间22:00 至次日6:00,每60 min 自动充气测压1 次,24 h 测得的完整血压读数为40次,有效监测次数应大于80%,受试者日常活动不受限,但避免剧烈活动,有效测量值范围SBP 70~260 mmHg,DBP 40~160 mm Hg,监测值超出上述范围监测仪自动删除后重测补充。指标包括2 4 h 平均收缩压(2 4 h - m S B P)、2 4 h 平均舒张压(2 4 h - m D B P)、日间平均收缩压(d m S B P)、日间平均舒张压(d m D B P)、夜间平均收缩压(n m S B P)、夜间平均舒张压(n m D B P)及其标准差,并计算各时 段血压变异系数,变异系数= 各时间段血压标准差/ 各时间段血压平均值。

1.2.2 血脂的检测

患者住院次日清晨空腹时静脉抽血。采用日立公司的7600- 010全自动系列生化分析仪测定,按说明操作。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

1.2.3 体质指数测定

由专职人员测量身高(cm)、体重(kg),计算出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G、TC、LDL-C等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压比较 观察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 5),两组男性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 变异系数、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 5),且观察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 5)。

3 讨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除表现为收缩压、舒张压增高、昼夜节律改变,大多数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增高,BPV是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范围,反映了心血管自主神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BPV与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器官损害相关[2]。BPV通常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缺血性脑卒中[4]、左室肥厚[5]、高脂血症[6]、糖代谢异常[7]、动脉粥样硬化[8]、肾脏功能损害[9]等疾病时明显增高,提示靶器官的损伤不仅与血压水平本身有关,更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从而BPV成为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发生发展的良好预测指标[10],可用于指导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BMI≥28kg/m2患者,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均明显增高,且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较,男性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指数、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女性患者,提示男性体质指数增高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应早期干预。腹型肥胖患者BPV增大,可能是由于血容量长期增加,使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减退,同时肥胖者常合并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造成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11]。并且已有国内外研究表明,夜间血压变异性增高是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12],而且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3],因此夜间血压变异性应受到临床医师的更多关注。

高体质指数对高血压患者BPV有显著影响,尤其在男性患者中表现更明显,身高、体重测量在临床工作中是简单易行的检测,对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计算体质指数,当血压合并体质指数增加时,特别是男性患者,除了采取降压治疗外,还应积极关注BPV的调节,积极减轻体重,控制能量摄入和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血管靶器官损害的进程,从而获得更好地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0(7):579-615.

[2]Pierdomenico SD,Di Nicola M,Esposito AL,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indice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Am J of Hypertens,2009,22(8):842-847.

[3]蔡战友,茶春喜,罗仁等,血压变异性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2):1188-1194.

[4]Rothwell PM,Howard SC,Dolan E,et al.Effects of blockers and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on within-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J].Lancet,2010,9(5):469-480.

[5]王桂荷,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胰岛素抵抗和左室肥厚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3,24(20):2983-2985.

[6]王煜,邓洁,王瑞萍,齐云萍,孟鸿琼,李轶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4):17.

[7]孙红霞,贾文剑,申玉卿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679-681

[8]Nagai M,Hoshide S,Ishikawa J,et al.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s:new independent determ inants for carotid artery measures in the elderly at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2012,30(8):1556-1563.

[9]谢军,孙彩霞,孙媛媛.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180-181.

[10]孙淑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2013,2(33):922-923.

[11]钱岳晟,王谷亮,张伟忠,等.高血压病患者中超重/肥胖与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6):466-469.

[12]OzawaM,Tamura K,Okano Y,et al.Idetification of an increased short-term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s a coronary risk factor in diabetic hypertensive[J].Clin Exp Hypertens.2009,31(3):259-270.

[13]Pringle E,Phillips C,rrh s L,et 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opulation[J]. J Hypertens,2003,21(12):2251 -2257

论文作者:曾琳琳,刘振良,李萃萃,胡立禄,张成伟,毕松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高体质指数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论文_曾琳琳,刘振良,李萃萃,胡立禄,张成伟,毕松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