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论文

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

黄文胜**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以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以掌握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的研究现状、研究共性及研究差异。结果显示,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文献发表数量都经历了探索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过程,但仫佬族研究成熟期和衰退期晚于毛南族;两者研究文献学科分布相同,来源分布相似,机构分布大致相同,其中广西医科大学数量大幅度居前,以邓琼英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成果最丰富;两者的研究热点都涉及族群遗传、重大节目、民俗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相似度较高,具体内容各有特色。

关键词 广西;毛南族;仫佬族;可视化;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毛南族和仫佬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贵州平塘县、独山县,少数散居在周围的县(区),总人口10万余人(2010年)。毛南人最普遍的集体活动是许愿和还愿,毛南话称“还愿”为“肥套”,是向万岁娘娘求子和向其他神祈求出入平安、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的活动。“分龙节”是广西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在农历五月举办,通过祭神拜祖,保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平安[1]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周围的县(区),以及贵州省麻江、凯里等县,总人口为22万(2010年)。依饭节,是仫佬族敬神、娱神、祈神保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节日,在冬至前后举行。依饭节仪式按程序进行,群众载歌载舞参与,活动持续一天一夜[2]

但现在最让我遗憾和惭愧的是,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远隔千里,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他们,嘱咐他们,注意保养身体……

广西设有全国唯一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两个民族自治县都位于广西河池市,他们地理位置相邻,民族文化相异,发展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

1.2可视化

可视化是指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一系列处理,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研究方法[3]。我国民族学研究从2015年开始应用可视化理论,目前已经有学者对民族教育、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民族体育、民族文学、民族关系教育、城市民族社区等各种不同类型少数民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体上,可视化分析运用于民族学研究时间很短,以单个民族作为研究对象的可视化分析目前较少,两个民族的可视化对比分析还尚未出现。

毛南族和仫佬族属于广西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对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能够掌握广西这两个相邻的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现状、研究特色、研究共性及研究差异,以相互促进各自民族研究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为其他不同民族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2数据收集和处理

选择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模式,2018年7月15日检索,文献类型选择“期刊”,检索条件为( ( 篇名=毛南族 ) 或者 ( 关键词=毛南族 ) ) (精确匹配),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31篇。勾选“已选文献”下的□,去掉研究非广西毛南族的论文以及会议报道等非研究文献,共选择文献94篇。同样条件下,文献类型选择:硕博士,检索条件:( ( 题名=毛南族 ) 或者 ( 关键词=毛南族 ) ) (精确匹配),共检索到文献37篇。勾选“已选文献”下的□,去掉研究非广西毛南族的硕博士论文,共选择文献34篇。

将最终选择的94篇期刊论文和34篇硕博士论文作为分析样本,点击“计量可视化分析”—“已选文献分析”,得到广西毛南族研究的总体趋势、各项分布等可视化图。

通过政务办公应用系统公文申请、审查、分发、监控、查阅,实现公文处理网上办理;通过日志列表,实现上级对下属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掌控,推行量化考核管理;通过人名排列详细信息、设置人事权限,访问相应的地图系统、公务系统;通过信息上报系统可将现场巡查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在线上传到管理平台,实现实时互动。

分析高频关键词及关键词共现图谱,总结出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热点。

3数据处理结果对比分析

3.1发文量年度统计对比分析

将图1和图2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基本相似。两者的探索期(1992-2005年)完全一致,2006年后两者的发展轨迹有一定差异,毛南族研究2006-2012年处于成熟期,2009年达到峰值14篇,2013-2018年进入衰退期,仫佬族研究2006-2009年为成长期,2010-2017年为成熟期,最高峰值在2014年的20篇,2018年开始显著衰退,总体上仫佬族研究成熟期和衰退期晚于毛南族研究4-5年。主要原因是河池学院近年来加强了仫佬族研究,2013-2017年共发表了23篇研究论文,延长了仫佬族研究的成熟期。但经过20多年的研究,毛南族和仫佬族的基本情况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今后毛南族和仫佬族发展中有了新热点,或者有了新的研究方向,才会出现新的研究高潮。

图1 广西毛南族研究发文量年度统计

图2 广西仫佬族研究发文量年度统计

3.2学科分布对比分析

将图3、图4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广西毛南族研究与仫佬族研究学科分布相同,只是学科排序略有差异。依次为社会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医药卫生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和基础科学。未来需要加强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助力当地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

图3 广西毛南族研究文献学科分布图

图4 广西仫佬族研究文献学科分布图

3.3来源分布对比分析

毛南族研究文献来源分布见图5,主要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解剖学杂志》,以及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的硕博士论文。仫佬族研究文献来源分布见图6,发文量排在前面的有《广西民族研究》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以及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硕博士论文。其中,《广西民族研究》和广西民族大学硕博士论文是两者共同的主要来源。

从图7可看出,广西毛南族研究机构发文量居前的是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池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和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主要研究广西毛南族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体质及血液等;广西民族大学主要研究广西毛南族肥套、文化变迁、花竹帽等。

图5 广西毛南族研究文献来源分布图

图6 广西仫佬族研究文献来源分布图

3.4机构分布对比分析

厚厚的《圣经》《辞海》,精装本的四大名著,所有他认为可能藏有照片的大部头都翻过了,没有。倒回去,又从一排排的书籍之间走过。突然暼见一本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范坚强很喜欢的一本书,会不会在那里面?他抽出来,刚要翻开,陈前台推门进来。

3.6.1 高频关键词分布

在知识经济兴盛的今天,人们对于知识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知识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关知识服务的尝试与探讨应运而生。知识服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知识经济浪潮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产生共同的一种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的新服务方式。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知识服务,但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对知识服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确切统一的认识;对知识服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用户问题的解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广义的知识服务与狭义的知识服务等几方面。

例5:At Least 26 Killed in Collapse of Italian Bridge(BBC,14 Aug.2018)

图7 广西毛南族研究机构分布图

图8 广西仫佬族研究机构分布图

3.5作者对比分析

广西毛南族研究文献作者分布见图9,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徐林发文量居前,全部都在11篇以上。广西仫佬族研究文献作者分布见图10,邓琼英、罗之勇、徐林、周丽宁发文量居前,全部都在6篇以上。前4名的作者中,有3位相同,说明这3位作者对毛南族和仫佬族都进行了相关研究。

图9 广西毛南族研究文献作者分布图

图10 广西仫佬族研究文献作者分布图

在“作者合作网络分析”项中,“节点过滤”框“出现频次”定为1,“关系分析”框中勾选“显示共现次数”,点击“过滤”,得到发表2篇论文以上作者的合作网络,调整“图形缩放”框内容,结果如下。

图11 毛南族研究文献作者的合作网络

图12 仫佬族研究文献作者的合作网络

从图11可见,广西毛南族研究领域已形成以邓琼英、龚继春、周丽宁、李松峰、徐林等9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以黄秀峰、王金花等8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从图12可见,广西毛南族研究领域已形成以邓琼英、徐林、周丽宁、李松峰、李辉等11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以罗之勇等5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以郑连斌等3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其中以邓琼英、周丽宁、徐林等多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遗传学和体质学研究,他们对毛南族和仫佬族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3.6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从图8可看出,广西仫佬族研究机构发文量居前的是广西医科大学、河池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主要研究广西仫佬族人群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仫佬族血脂水平及体质等;河池学院主要研究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民族艺术发展和特色村寨建设等。

三是全球油气发现高峰期已过,深水是未来油气增储的重点。2000年以来的油气大发现主要位于南大西洋两岸、印度洋周缘等地区被动陆缘盆地和中东、中亚等地区前陆盆地。大油田主要位于桑托斯、滨里海、阿拉伯、扎格罗斯、尼日尔三角洲;大气田主要位于阿姆河、扎格罗斯、鲁伍马、塞内加尔、鄂尔多斯。近年全球重大发现集中在深水、前陆盆地、碳酸盐岩三大领域,深水增储地位日渐突显。自2006年以来,全球年度新增可采储量45%以上来自深水,其中2012年高达68.2%(见图5)。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内容的提炼和总结,是直接反映和概括文献研究主题和内容的题录信息,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揭示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利用 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得到关键词分布,编制广西毛南族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表,如表1所示,其高频关键词主要有毛南族、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土地整理、STR、肥套、多声部民歌等。同样编制广西仫佬族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表如表2所示。其高频关键词主要有仫佬族、依饭节、民族认同、民族地区、体质人类学、仫佬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等。

表 1广西毛南族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

表 2广西仫佬族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

3.6.2 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项中,“关系分析”框中勾选“显示共现次数”,“聚类分析”框选择4,勾选“显示中心点”,点击“确定”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调整“图形缩放”框内容,结果如图13,14所示。

图13 广西毛南族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14 广西仫佬族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3.6.3 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图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说明两个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线上数字表示共现次数。

两个民族的研究机构分布有5个相同,1个不同;广西医科大学发文数量大幅度居前,毛南族研究文献相对更多;河池学院仫佬族研究文献是毛南族研究文献的4倍。

采用相同的方法,选择广西仫佬族研究的119篇期刊论文和42篇硕博士论文作为分析样本,得到广西仫佬族研究的总体趋势、各项分布等可视化图。

广西毛南族研究热点:(1)遗传学研究,研究内容为广西毛南族人群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4];(2)肥套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毛南族肥套仪式的歌舞乐形态、造型艺术、传播方式及其文化研究[5];(3)文化习俗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广西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6]、多声部民歌文化、舞蹈文化、体育文化等;(4)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广西毛南族经济结构变迁、土地制度变迁、旅游开发[7]、人口与社会发展等。

广西仫佬族研究热点:(1)遗传学和体质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调查广西仫佬族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8]、广西仫佬族人群的遗传学特征、学生体质状况和营养状况、学生与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等;(2)依饭节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依饭节从宗教仪式到民族节日的变迁[9]、节日仪式传播、人群关系和社会结构、仪式景观的媒介建构、祖先崇拜、民间歌舞、唱腔等;(3)文化教育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当代仫佬族教育与文化传承[10]、鬼子的小说、潘琦的游记散文、传统体育、民歌、仫佬剧等;(4)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广西仫佬族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生态景观与特色村寨建设[11]等。

针对建筑信息模型产业联盟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各地方政府在联盟发展中充当着联盟组建和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联盟外部环境的完善者,联盟外部监管者,联盟项目发包者以及联盟成果价值的保障者的角色;在参与联盟工作过程中,政府应遵循目标明确、动机公益、适度干预、间接参与、引导为主、资助为辅的各项原则,开展制定引导政策、构建信息资源平台、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制定激励扶持制度、完善联盟法律、法规体系、实施联盟监管等工作,引导各BIM联盟健康可持续发展。

2.4 NT厚度与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呈正相关(R=0.97,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随着NT厚度增加不断上升,见表3。

对比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热点,两者的研究都涉及族群遗传、重大节目、文化民俗和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相似度较高,两者的差异体现在具体内容中。族群遗传研究方面,仫佬族的体质研究内容更丰富;两者的重大节目研究各具特色;文化民俗研究方面,毛南族侧重多声部民歌文化,仫佬族侧重当代教育与文化传承、当代文学——鬼子小说和潘琦游记散文;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毛南族侧重经济结构变迁、土地制度变迁和旅游开发,仫佬族侧重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和特色村寨建设。

3.6.4 未来研究方向

毛南族和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未来可加强青少年体质研究与民族区域内流行病学研究,促进民族生命健康。毛南族和仫佬族有独具特色的传统节目,未来可加强民族节庆活动的传承与开发研究。毛南族和仫佬族在文化民俗研究方面有一定差异,未来可相互取长补短,加强民俗文化与当代文学艺术、当代教育、旅游产业、民族和谐的融合与创新研究,促进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是重中之重,目前环江县正以喀斯特地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创建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罗城县重点打造酒、水两大新型生态主导产业和旅游产业。未来两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向,一是怎样结合国家脱贫政策和当地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如何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江县如何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罗城县如何做大做强酒、水两大新型生态主导产业,并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4结语

以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为样本,采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发文量都经历了探索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过程,但仫佬族研究成熟期和衰退期晚于毛南族研究4-5年,未来需要依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研究方向;两者学科分布相同,都涉及社会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医药卫生科技等,未来需要加强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助力当地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研究文献来源前4名中,核心期刊《广西民族研究》和广西民族大学硕博士论文是两者的共同来源;两者主要研究机构大致相同,广西医科大学发文数量大幅度居前,对毛南族研究相对更多,河池学院仫佬族研究文献是毛南族研究文献的4倍;以邓琼英、周丽宁、徐林等多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遗传学和体质学研究,他们对毛南族和仫佬族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两者的研究热点都涉及族群遗传、重大节目、民俗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相似度较高,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体现各自特色。未来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将加强青少年体质研究与民族区域内流行病学研究,加强民族节庆活动的传承与开发研究,加强民俗文化与当代文学艺术、当代教育、旅游产业、民族和谐的融合与创新研究,加强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研究,助力环江县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罗城县做大做强特色生态产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毛南族[EB/OL].[2018-11-9].http://www.seac.gov.cn/seac/ztzl/mnz/gk.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仫佬族[EB/OL].[2018-11-9].http://www.seac.gov.cn/seac/ztzl/mlz/gk.shtml.

[3] Guoli YANG,Jing LIU,Manrong WANG,等.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analysis of research topic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n Library Science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J].中国图书馆学报年刊: 英文版,2015 (0):247-248.

[4] 滕少康,徐林,劳明,等.广西毛南族人群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解剖学杂志,2006(4):410-413.

[5] 吕瑞荣.毛南族肥套仪式及其文化象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102-105.

[6] 黄平文.文化视野下的毛南族族群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9(3):129-133.

[7] 江日青.人口较少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旅游开发探讨——以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为例[J].农业经济,2016(10):49-51.

[8] 李清.广西仫佬族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G8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3.

[9] 莫乔雅.仫佬族依饭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传承[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10] 罗之勇,谢艳娟.教育学视域下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J].教育评论,2013(1):129-131.

[11] 于瑞强.仫佬族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特色及文化再生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1):92-96.

中图分类号: C95;G35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4859(2019)02-0226-07

*基金项目: 河池学院招标课题项目《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 RZD201403);河池学院 2016年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基金课题《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6LG00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博士、教授基金项目“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 作者简介: 黄文胜,男,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骆桂峰)

标签:;  ;  ;  ;  ;  ;  ;  

广西毛南族和仫佬族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