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治疗价值评述论文_杨如意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永州 425100

【摘 要】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采取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方式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54%,观察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疗效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是现代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脑血管患者常常伴着意识障碍病症,而意识障碍病症是因为脑血管本身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因素而引起的脑功能紊乱[1],从而形成了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病症。

脑血管意识障碍病症的临床表现一般为头晕头痛、精神错乱、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治疗研究,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与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47±20.56)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5.31±20.89)岁。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使用阿司匹林,每天三次,每次0.3g~0.6g,若病情严重的患者即每小时服用一次,每次0.6g。

治疗组:对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方式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在每天早上八点钟的时候,给予患者盐酸纳洛酮进行静脉滴注,把2.4mg的纳洛酮兑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滴注,六小时滴完,每天一次;之后在晚上八点钟的时候,给予患者使用醒脑静进行静脉滴注,即把20ml的醒脑静加入到5%的葡萄糖中,兑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滴注。

1.3 评价指标

治疗期间,对观察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与对照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作为依据,经过治疗之后,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性。

治愈:患者的意识恢复到正常人水平,昏迷的患者意识清醒。

显效: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到正常人水平,昏迷的患者意识逐渐清醒。

有效:患者的意识正在缓慢的恢复,昏迷的患者意识也有明显的好转。

无效:患者的意识与治疗前一样,昏迷的患者依旧保持昏迷的状态,个别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例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例大,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使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不能够对其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2],拮抗作用强,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疗效快,同时对患者的中枢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神经缺损情况,对脑缺血的患者的脑神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降低循环和呼吸的兴奋性[3],有效的促进患者神经以及精神功能的恢复作用,减轻患者的脑水肿情况,加快患者的意识恢复。

醒脑静,属于水溶性的注射液[4],同时,也是一种中药的注射液,主要是由牛黄、珍珠、黄连、冰片以及麝香等药物组成,其中,冰片、麝香具有清热解毒、安神醒脑、镇惊止痛的功能。醒脑静能够有效的清除自由基,保护患者的脑细胞,对于脑循环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5],同时,还缩短了患者的昏迷时间,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行气的功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6]。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使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两者之间,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54%,且不良反应也要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小。

综上所述,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并对患者实施早晚两次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有效的维持了患者的血液药物的浓度,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具有临床的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志刚.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4例疗效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3):45-46.

[2]闫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9):67-68.

[3]刘阿力.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30):6565-6565.

[4]田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534.

[5]段维维.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77.

[6]田洪武,苏玉红.纳络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46例[J].医药导报,2004,23(2):93-93.

论文作者:杨如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治疗价值评述论文_杨如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