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中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论文_彭阳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4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间收入的所有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纳入其中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命名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2)。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手术麻醉方案,对照组患者应用盲探进行麻醉引导,实验组患者则在B超引导下进行麻醉引导。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记录评价,两组患者的痛觉阻滞时间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持续疼痛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并且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麻醉时患者的向头延伸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3/32),其数据较对照组患者34.38%(11/32)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骨骼手术麻醉时,应用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同时这种麻醉方案有助于麻醉视野的引导,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B超引导;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麻醉

由于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较差,所以对于麻醉的耐受性也较差[1]。这样就需要对麻醉方案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避免麻醉对老年人群的生理状况造成影响[2]。本次研究中,探究将B超引导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间收入的所有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纳入其中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命名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对照组患者性别信息为(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59-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数据经分析记录为(64.6±4.8)岁;实验组患者性别信息为(男:16例;女:16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60-78岁,患者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63.9±4.6)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具有相应的手术指征,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患者的个体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盲探法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引导。首先在患者开始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状况做好对应的静脉通道建设,并且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呼吸频率等手术指标应用导管,给予患者氧气供应。选择患者腋动脉搏动最上点作一进针点,穿刺进针后缓慢推送,直至感觉突破鞘膜后,可将套管针缓缓推近2-3mm,将套管针针芯取出后与输液延长线连接,随后注入0.5%罗哌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调节罗哌卡因的输注量以及输注速度。

实验组患者采用B超引导方案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辅助方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而在进行入针时采用B超仪对患者进行动态B超检测入针,可根据B超检测进行引导回抽无血后推注麻醉药物,根据B超引导状况,对麻醉药物的扩散进行观察,直至患者臂丛完全出现液性暗区,覆盖良好。在麻醉期间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征检测,观察患者的具体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采用X2与T值进行计量数据(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计数数据(手术阻滞状况)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中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持续疼痛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并且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麻醉时患者的向头延伸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3/32),其数据较对照组患者34.38%(11/32)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阻滞平均时间对比(min)

3讨论

由于老年人群的骨质状况较为疏松,并且机体能力有所下降,所以很容易出现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状况[3];而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是保证老年人群骨折状况康复的主要方式[4]。而在对老年患者开展手术前,配合相应的麻醉方案,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的主要方式[5]。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进行B超引导,这样能够保证患者在麻醉时能够获得实时监控,能够在对患者进行进针推进时,穿透更为准确,能正确分隔正中神经以及桡动脉神经等部位,提高麻醉阻滞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骨骼手术麻醉时,应用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同时这种麻醉方案有助于麻醉视野的引导,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冠楠,庞晓丽.罗哌卡因浓度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9):34-37.

[2]周智丽,钱家树.B超引导下踝关节神经阻滞麻醉在足部清创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08):1092-1093+1095.

[3]张联,张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中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05):696-699.

[4]胡群,陈世彪,李建华,李艳.坐骨神经阻滞和股神经阻滞联合纳布啡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04):277-279.

[5]苘莲萍,邱斐斐,陈小涛.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02):215-217+220.

论文作者:彭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中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论文_彭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