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_蔺绍波1 孙鹏飞2 孙昊昊3 刘喆3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_蔺绍波1 孙鹏飞2 孙昊昊3 刘喆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其降糖效果肯定,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价格适中,因而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为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还有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调节血脂、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还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破坏的防治、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不良反应方面,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酸中毒,但发生率极低。

关键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二甲双胍作用机制:

①通过抑制糖异生和减少糖原分解来降低肝糖输出,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对乳酸的摄取。②增加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二甲双胍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主要依赖于胰岛素。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通过提高胰岛素的生物作用来降糖;在胰岛素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促进骨骼肌细胞的糖运输来降糖。③通过抑制肠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小肠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

2.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大致高括为两类

2.1延缓糖尿病发生和降糖作用

2.1.1延缓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发生的预警信号。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调节能力已经遭到破坏,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这部分人群的糖尿病发生风险和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长[1]。二甲双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延缓作用首先被证实,它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

2.1.2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强而有效,单药治疗可以使糖化

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达1.5%-2.0%。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主要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肝糖原的输出以及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一系列依赖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机制拮抗血糖,最终减低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缓解糖毒性和脂毒性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2]。

2.2二甲双胍降糖以外作用

2.2.1调节血脂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参与多个体内能量调节途径来调节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3]。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能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改善脂蛋白代谢紊乱,其升高载脂蛋白A1及降低载脂蛋白B的作用比格列吡嗪更明显[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它通过改善脂质代谢,及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纤溶酶活性,从而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2.2.2抗肿瘤作用:糖尿病可能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通路,降低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此外,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化疗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增加对放疗的敏感性,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5]。另有最新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使糖尿病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得到明显改善。

2.2.3骨保护作用:二甲双胍可通过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伤,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骨质[ 6]。

2.2.4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相对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存在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消耗及有效的胰岛素的转运,最大化发挥胰岛素在组织中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削弱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

3.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

3.1 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这可能是服药后药物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所致,普通剂型时有发生,改用缓释剂型后,消化道症状明显减少,这类不良反应在服药的前10周发生率比较高,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耐受性会逐渐增强,症状也会逐渐消失,以小剂量起始用药,剂量递增可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乳酸酸中毒

二甲双胍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会增加体内乳酸的生成,抑制乳酸的代谢,从而增加体内乳酸含量,但目前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的相关性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支持,正常肝肾功能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在某些特定的病理状态下,如败血症、失代偿性充血性心衰、休克、低灌注、脱水、酗酒、缺氧,血乳酸产生会增加,当肾功能受损,二甲双胍清除时间延长,导致二甲双胍血药浓度增高,以致发生乳酸酸中毒,所以有上述病理状态的患者,应禁用二甲双胍。

4.结语

在糖尿病的治疗领域中,二甲双胍已被公认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从一度在退市边缘挣扎,到如今的首选、全程用药,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二甲双胍的王者地位。无肝肾毒性,偶见消化道不良反应,罕见乳酸中毒,避免有禁忌证的患者使用,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关键。另外,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二甲双胍更多的非降糖作用也逐步被发现,其将来必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余姝璇,丁玉泽.小议“神药”盐酸二甲双胍[J].科技风,2018(26):174-175.

[2]王珍,秦旭平.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46(03):326-328+332.

[3]刘佩娟.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进展[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4):11-12.

[4]孙岩.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1):20-23.

[5]甘立霞.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601-1605.

[6]鲍玉红.世界抗糖尿病经典药物二甲双胍的开发应用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28(02):324-327.

论文作者:蔺绍波1 孙鹏飞2 孙昊昊3 刘喆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_蔺绍波1 孙鹏飞2 孙昊昊3 刘喆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