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社区高等教育的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发展社区高等教育的思考_大学论文

对发展社区高等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 G642.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基本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的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尽管通过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校的优化组合,使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挖潜,现有高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招生规模,使高教资源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我国的基础教育和学龄期教育仍存在诸多的“先天不足”,我国的成人文盲率仍高达17%,小学和初中分别有近10%和40%的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18至22岁人口大学入学率为7%,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为3%,发达国家为25%。(注:董明传:《关于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思考》,《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12期,第9-12页。)由此可见,我国高教资源仍很短缺。

一、我国现有高教资源及存在问题

我国经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正式批准举办的高等教育形式有6种:普通高校(含本专科院校)、成人高校(含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军事学院(军事学院、高级军事学校)、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高等专科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国家高等教育本专科自学考试。此外还有由各省、市批准举办的各种从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民办学校1095所、由各级党校举办的高等教育课程函授教育,这两种形式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办学标准,未获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暂时不能直接取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其培养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从总体上看,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目前是我国的主要高教形式,且均属“严进宽出”类型;它们都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相应的高考形式有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且普通高考的报考条件较苛刻。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属于“开放式”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

不受年龄限制的我国1100多所成人高校,其办学重点不够突出,办学特色不明显。成人高校生源大多是通过成人高考而择优录取的,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相似,往往注重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教育目标上,不少成人高校目光只盯在学历教育上,轻视、忽视岗位培训;同时,成人高校的职业性、应用性在绝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等基本上与普通高校相似,反映不出特色和优势。

而职工大学、电视大学等,虽然名为高等职业学校,其生源主要还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在如今普通高校招生大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生源不足问题将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支撑不下去的学校的教育资产业已流失;一些举步维艰的学校,正面临资产流失的危险。经得住冲击的学校,在发展中也面临资源合理利用和重组的问题。

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学习的动因和目的是希望通过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但自学考试制度中突出的问题是不能有效地考核和有力地促进德育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1995年,国家批准北京、辽宁、上海等3个省市进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已发展到近20个省、直辖市,这种考试是国家为尚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以学校办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宽进严出、教考分离为基本特点。这种形式是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同时又要控制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尝试。据此,国家可以确定其学生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科目,有的学校免考,有的学校少数几门课程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有的学校1/3课程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有的1/2课程要参加国家考试,以不断促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这样就可以模糊高等教育各种类型文凭的界限,加速高等教育的统一,保证所有高等学校颁发的文凭基本等价。(注:陈中原:《政策不统一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教文摘》1999年第6期,第34-35页。)这类学校由于只有通过国家或省、市的统考,学生才能取得学历,学生统考通过率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准。为此,学校和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应付统考的几门课上,不仅增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往往导致学生和学校忽视非统考课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吸引力。

可见,我国目前的高教资源存在着以下问题:1.追求学历成为办学者和学习者的主要动力。为保证所有高校颁发的文凭基本等价,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来衡量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注重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轻创新能力培养。3.我国高等学校大多设在大中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广大农村高校很少,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整体发展极不平衡。

二、社区学院是亟待发掘的新的高教资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欲与之相适应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革:一是实现高等教育需求的多元取向;二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就高等教育的功能而言,应从“文凭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高等教育广泛的社会价值和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社区高等教育是在具有社会特征的一定地域内,使教育和社会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体制。从国外经验看,它应以实施高中后教育为主要任务,即实施大专层次的各类学历教育和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即建立在中等文化基础之上的各类教育培训。它根据社区的人口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教育环境等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应社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职业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可见,社区高教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是相一致的。

社区学院首先是为了满足社区发展需要而创建的,社区学院的办学始终贯彻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办在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为办学原则。因此,教学内容与社区经济、科技文化、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社区学院的运行机制和办学体系应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

社区学院以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办学的实用性等特点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系,显示其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优势,能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随着社区经济迅速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地方政府出资办学积极性空前高涨。如8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出现高峰,高等学校数量增长迅速,地方政府为自身经济发展,兴办地方高校就充分证了明这一点。如今地区政府发展社区高教更是责无旁贷。例如在上海,无论是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徐汇区,还是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普陀区,都把建立社区学院作为发展社区经济、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们重视和支持社区学院的发展,积极向学校投资,使光启、华夏学院的办学得到有力的财力支撑。(注:古蕴华:《社区学院实行“民办公助”与“宽进严出”的启示与思考》,《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第47-49页。)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的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高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有相当一部分陈旧、老化,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在工作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弱;我国的职教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目前还没有真正发挥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代工程技术半衰期为3年左右,这给接受高等教育就能终生享用的传统教育观带来强烈的冲击。构建学习社会,建立终身学习的环境,不仅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需要。为此,必须有一种建在社区,作为社区文化教育中心的教育机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学历教育一般实行二年制专科教育,以满足市场经济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求的时间短、速度快、重实效、强调知识转化成为物质产品的高效益等条件。

社区学院招生对象面很广,一般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而且没有入学资格考试。它为社区居民开设各类专业、课程,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需求,深受社会的欢迎。社区学院适应社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再加上学生可以就近入学,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费用低等,故社区学院有其很强的生命力,理应迅速发展。

贫困落后地区广大农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立足于公立高校的发展,因为民办高校一般都以准成本收费,有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显然,民办高校是不能满足落后地区人们对高教的需要。要使我国高教能整体推进,必须发展我国社区高校。

三、发展社区学院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社区学院办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高社区民众的素质促进社区发展。我国社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如:办学思想上的“学历本位主义”,追求高深学问;收取的学费过高;招生对象以高考落榜生为主,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社区学院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选准社区学院生存发展的突破口是其关键所在,同时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1、尽快制定《高等教育投资法》或《社区学院投资法》,以解决社区学院投资问题,这是社区学院建立的基础,也是确保社区学院卖行低廉收费的前提条件。政府是社区学院的主办者,也是受益者,因此,应在受益范围内支付教育经费。学生及其家庭是受益者,应支付学费和杂费。除政府和学生外,凡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大众,也应承担其部分责任。按“谁上学谁出钱,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作为高等教育的需求者,各自承担起发展高等教育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2、成立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规范社区学院的管理。我国社区学院刚刚成立,其数量极少,行政隶属关系亦尚未理顺。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对于规范每所新的社区学院的创建程序和条件都是必须的,对于社区学院的经费开支、教学项目的规划、人事聘任等方面的工作条例的制定、审批都是不可缺少的。

3、确立一切以社区为中心的办学思想。社区学院与其它高校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办在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为办学原则。社区学院是所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又是社区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能为社区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与当地社区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专业课程主要根据社区自身的特点,本着服务本社区经济,满足本社区民众需要的原则设置,努力解决师资、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开设本社区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课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条件,并努力开办为社区服务的项目,逐步发展为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民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民众的文化水平,发展社区经济的多功能、多专业、多渠道的高等院校。

4、建立新型的质量观,实行多种学历标准。英才教育思想历来把高校看成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对学术性的追求高于一切,偏重于用学术标准来衡量高校的教育质量。社区学院强调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追求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主张毕业生的学识、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实用性、适用性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社区学院应有自身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并由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评估该类高校的教育质量,完善督导制度,全面监控其教育质量,通过经常性的评估与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立即纠正,以达到保证教育质量的目的。

5、建立和完善新的社区学院运行机制,即“学校自主办学,市场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政府宏观调控”。通过政府进行统筹,实行学校联合,产学联合,资源共享,发动和引导社区内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并监督,在运作中引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不断调整和规范办学行为。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进行合理配置与调整。高等教育作为生产要素(高智力劳动和技术开发成果)的提供者,其专业结构、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招生分配等直接受到经济计划与市场需要的调控,为此就得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6、招生不加挑选,实行一门进多门出的培养模式。我国社区高校的建立是源于部分大中城市高中教育已基本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希望能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社会需求,而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校、职业高校、成人高校实行的是“严进宽出”制度,使不少应届高中毕业生难以继续求学。目前我国刚刚兴起的社区学院也存在着偏面追求高素质的基础好的生源的现象,认为好的生源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其招生的范围只限于应届高中毕业生,并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削弱了其存在的生命力。应看到,我国成人中很多人没有达到高中毕业生的水平,社区学院应设法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满足本社区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在诸多层次或更广的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以满足社区成员个人从业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社区学院有义务为没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成员提供补偿教育,为其提供广泛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社区学院面对传统高校、高等技术学院、民办大学的竞争,只有完善自身的职能,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把实施职前职后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补偿教育等列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实行一门进多门出,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关于发展社区高等教育的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