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经营理念价值取向的思考_经营理念论文

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理念论文,价值取向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经营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新观念正在纳入人们的视野并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而城市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最终成果之一是人格的变化,人类价值取向的变化。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今天,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面对知识经济蓬勃兴起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城市主体如何定位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完善和发展自己,充分发挥城市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价值,对于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思考和研究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问题,防止和避免陷入价值取向上的种种误区,是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城市经营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我国目前社会正处于十分躁动的转型期,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会最具特征的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混合,“城市现代化”是其主旋律,社会运行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整个社会十分关注财富的聚敛。城市经营是整合、协调其矛盾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城市经营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十分突出。

由于我国城市化加速,城市发展的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所处的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城市的集聚效应大大强于扩散效应,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迅速集中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等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为摆脱传统城市建设的困境,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1],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长期被动滞后的局面势在必行。在资金成为城市发展最大制约的背景下,以资金为目标导向的功利性明显的城市经营理念应运而生。

以资金目标导向的功利性城市经营,把“城市经营”的目光集中在卖地上,且经营方式单一。就是批地卖地,把城市郊区的土地能卖的全都卖掉,以赢利作为其唯一的目标[3]。资金导向的功利性城市经营往往立足于“近期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经营对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的作用,这是城市经营中的本末倒置。城市经营中急功近利的倾向和短视行为,破坏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导致城市特色的流失,和国内城市竞争力的下降。同时城市经营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致使在招商引资中出现了鹬蚌相争的局面,导致城市土地等资源廉价出售,而外商则在城市间相互压价,坐享渔翁之利,这不仅造成了城市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表1 大连与青岛城市经营的比较[5]

项目比较大连的城市经营 青岛的城市经营

经营模式环境经营模式——创城市品牌 产品经营模式——创品牌城市

路径选择城市经营、规划、管理——环境改善、优化——产业发展 产品品牌、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改善与优化

手段和目的 城市的经营、规划、管理是手段和方式,环境的改善、优化依据品牌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网络效应和聚积效应功能的发

是媒介和依托,产业发展才是目的,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最 挥,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终的目标

发展阶段适合于成长中后期或走向成熟的城市适合于成长初期和成长中的城市

特点投资大,见效快,却后劲不足 投资少,见效慢,后劲却很足

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没有齐头并进,“强市”与“富民”的强调城市的生产性功能,忽视或对城市的消费性功能注重

关系没有处理好,大连市居民收入偏低导致最终消费水不够,尤其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影响了城市的人居环境

平不高,最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2 城市经营的实证主义价值取向

实证主义总体上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去除主观性,更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世界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必然面临资金竞争、人才竞争、市场竞争、城市地位的竞争。竞争论认为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将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借助市场力量将可经营性资源资本化运作,减少对可经营性公共产品的支出,降低半经营性领域公共产品的成本,使城市有限的财政资本集中投入非经营性公共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政府以同样的资金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4]。因此提高城市竞争力是目前解决城市经营的实际问题,也是城市经营的目标。

在我国城市经营的实践中,城市间竞争激烈,大连、青岛等城市进行“城市经营”产生了示范效应,实质上是竞争的层次与内容有了质的变化:从资源、产业到市场空间的外在争夺,到城市自身素质(可持续、环境、制度、人才、产业及企业的集群等,相对比较宽泛的领域)、城市吸引力、城市竞争力(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在城市体系中的城市特色、核心竞争力等比较明确的领域比较突出)的竞争,形成了以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导向的大连的环境经营模式和青岛的产品经营模式。

因此,城市经营采取何种经营模式要根据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模式之间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城市经营中既要注重城市的消费性功能的建设,还要注重城市的生产性功能的建设。“赫胥历之桶效应”表明,城市某些单个功能竞争实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城市系统性竞争能力的整体提高,反之亦然。

3 城市经营的结构功能主义价值取向

当前一些城市以资金为导向的功利性经营城市的思路使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以及经营本身面临诸多的矛盾,并已构成了“当前经营城市的基本矛盾”[6]。经营城市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建设资金,而是一组包括众多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效益的城市经营的多目标功能体系(如图1)。以功能为导向的城市经营就是要求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城市环境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和城市审美载体的各种城市资源进行资本化的市场集聚、重组和营运,以实现这些资源资本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规划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方式管理城市,以经营城市的谋略推销城市,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因此,城市经营除考虑经济效益外,还必须兼顾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福利等众多方面,缺一不可。

图1 城市经营的多功能目标体系

城市经营就是要经营城市环境,不断增强和优化城市功能。一定的城市功能要求有相应的城市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的硬环境,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必须以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城市文化和城市制度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上层建筑,是城市功能的软环境,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以经营方式管理城市的核心是适应城市功能的文化和制度建设[8],而这些城市环境是由城市经营来创造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强大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良好的城市软硬件环境,本身就构成了城市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

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一方面基于政府对城市公共资源和资产的所有和垄断,以及政府在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承认城市政府在城市经营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的重要性,城市经营必须由政府来推进[9]。在城市公共资源和资产的市场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政府职能进行清晰合理的界定,明确哪些是可以由市场来运作的,哪些是市场无能为力,必须由政府来操作的。在政府行为时,政府还必须明确哪些是现有的政府职能能够做到的,哪些是需要进行政府职能创新的。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创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城市经营的前提条件,因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城市资源的配置方式已由人为调节变为市场调节。过去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一些问题都由市场解决了[10],而一些市场解决不了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益性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等,有待政府去解决和加强研究。

4 城市经营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4.1 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理念的缺失

无论城市经营以资金为目标导向,还是以城市竞争力、城市功能为目标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其都是以城市政府为城市经营的主体。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包括资金、城市竞争力、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在现实中呈现了与人本主义的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的局面,许多地方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脱离城市的经济水平,脱离城市的承受能力,许多名义是打造城市的品牌,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实际上浪费了大量资金;有的县级城市的广场要向大连看齐,要超过天安门;重视城市的入口、出口、参观路线、高级宾馆,不重视市民普通的实际需要;城市化雷同现象严重,清一色的火柴盒式高楼取代了民族建筑文化,有的地方古建筑甚至被破坏殆尽,失去城市原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城市建筑缺少文化内涵,缺乏精品意识,缺乏艺术性和美感等等。

同时城市经营还大量存在公共物品经营战略选择顺序倒逆[11]。一般来说,尤其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要先提供基础设施产品,尔后才能提供别的公共物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是安全需要(警察和消防)、社会需要(公园、广场)、个人需要(图书馆、市中心、游泳池)、以及自我实现需要(高尔夫球场、博物馆、歌剧院)(如图2、3)所示。可是,目前有些以城市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一味追求公共物品提供的第三层次(如公园、广场、草坪的供给)及以上层次,如热衷于搞什么“首长工程”,不惜血本搞“美化工程”、“亮化工程”、“形象工程”、“观赏”项目,而忽视了作为第一层次的街道、供水、排水与燃气等基本服务,从而阻碍了该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束缚了城市经济的腾飞。

因此,以城市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经营主要从属于经济需求的,其代价是抹杀了个性,牺牲市民生活质量,使城市成为经济和商业的附庸。从发达国家城市经营的发展趋势看,追求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注重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与保护,正逐步成为城市经营的主题。

4.2 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城市经营理念

城市作为一个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条件,经济是支柱[13]。从根本上讲,城市的主体是市民,政府经营城市应该直接听取市民的意见,由市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改变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的决定[14]。现代政治常识认为,城市政府首先是服务的政府,为全体市民提供安全、秩序及教育、环保等公共产品,为生活在该城市的所有人们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随着城市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和城市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城市硬环境逐步趋同情况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政府之间的竞争,要吸引“用脚投票”的要素就必须将其视为客户或顾客对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15]。

而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进城市顾客的满意度,就必须将城市确立以顾客为导向的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个城市顾客(城市利益相关者)都成为城市经营战略的信息员[15],使每个城市顾客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经营城市,通过提高城市顾客的满意度来增强顾客自身的效益,并最终通过城市顾客价值的提高来提升城市的价值。

城市经营应强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经济发展为条件、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注重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氛围,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好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及各种资产的开发及其经营。城市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城市顾客的全面发展,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的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要使城市社会繁荣,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前提,社会的素质、凝聚力和积极性是保证。因此,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的顾客导向型应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小结

本文从我国实践与理论角度讨论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对于正处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的中国,人口、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成为一大趋势,并导致城市公共物品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不断发展的需求矛盾,在此背景下探讨城市经营,澄清在城市经营理念问题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和混乱思想及观念,克服经营城市上的片面认识与做法,同时从理性层面,剖析了当今存在的各种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其指导思想和目的是要避免经营城市的误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模型(见图4)。

图4 城市经营理念的价值取向模型

标签:;  ;  

关于城市经营理念价值取向的思考_经营理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